新疆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春秋时期,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家和政治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他们活跃于各诸侯国,宣扬礼对政治的作用,或影响当权者的决策,或直接参与政治,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据此可知当时 (   )
    A、礼乐制度破坏殆尽 B、社会秩序亟待重建 C、儒家思想逐渐成熟 D、思想文化较为繁荣
  • 2. 汉王朝以孝治天下,并把孝纳入官吏选举制度之中,成为个人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士大夫能持服三年者,身价倍增,如铫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如果遇丧不奔,往往身败名裂,如元帝时陈汤“父死不奔丧”,为司隶校尉弹劾而下狱。这说明当时(   )
    A、治国理念影响社会风气 B、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D、民众道德水平普遍提升
  • 3. 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   )
    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 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 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
  • 4.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 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 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 5.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到:“近百年间,欧罗巴之众,高加索之族,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智之强也。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由此可知,梁启超主张(   )
    A、提高国民素质是政府的中心任务 B、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现富国强兵 C、效仿西方崛起之路加强对外扩张 D、发展学校教育与救之图存相结合
  • 6.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下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这反映了(   )
    A、企业的兼并破产现象严重 B、民族企业发展对政治环境的诉求 C、民族资本家守法意识增强 D、司法主权丧失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 7. 1938年冬至1939年春,有人对147个以师为单位的国民党部队的614名士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士兵知道“中国国民党”的占70%,知道“三民主义”的占48%。即使知道“中国国民党”和“三民主义”的,他们也很少知道这两个名词以外的内容。这一调查结果表明(   )
    A、士兵的思想觉悟影响抗战斗志 B、士兵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低下 C、国民党战时政训工作低效失职 D、国民党政权失去了民众支持
  • 8.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唯有农田机械作业量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农业经营规模的缩小 B、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 D、机械化不适合于农村
  • 9. 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中,除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赔偿额的确定: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这说明罗马法(   )
    A、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B、具有灵活性且与时俱进 C、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D、体现公正性和人文关怀
  • 10. 17世纪的荷兰,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同时,奉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于是,资本逐渐流向荷兰这样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这表明,当时荷兰(   )
    A、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B、海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荷兰崛起 D、因此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 11. 在1871年的德国国会第一次选举中,社会主义工人党仅有代表2人。到1887年,工人党的选票从1247万张上升到4933万张,代表人数上升到12人。1890年,该党获得14273万张选票,在国会中占35个席位。这一变化表明德国(   )
    A、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 B、无产阶级具备和平夺权条件 C、马克思主义日趋成熟 D、在欧洲率先实现了全民普选
  • 12. 1962年,赫克舍被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艺术顾问时说:“如果美国要想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领导,对美国生活这一部分也就是现代艺术绝不能忽视,或者至少应与美国社会的其他方面一视同仁。”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利用现代艺术宣扬其治国理念 B、企图借助文化主导实现外交战略 C、重视现代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 D、对待艺术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泇运河位于山东和江苏境内,竣工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中唯一东西走向的一段。泇运河开通前,从微山湖到台儿庄的地势西高东低,湖面比台儿庄高20多米;京杭大运河从徐州至淮安段的河道易受黄河泛滥的侵扰,经常阻塞;徐州、吕梁有两处急流是大运河上的鬼门关,过往船只稍有不慎就船覆人亡。隆庆三年(1569年),总河都御史翁大立对徐州等地进行详细考察,认为“别开一河以漕”,可避黄河运道之险。为解决水流湍急和水源流失的难题,漕河官员在台儿庄至韩庄的河道上,依次建起八座陡门式船闸。为减少船闸的启闭次数,每次过闸,船只须结队编组。为此,朝廷设闸官署4处,各设闸官1名。泇运河开通后,不但使京杭大运河避开了165公里的黄河之险,也使台儿庄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运河上的明珠城市,积淀了融南汇北、承东纳西的运河文化,成为“中国建筑博览城”。

    ——摘编自杨传珍《泇运河的通航与台儿庄的繁盛》

    材料二:米迪运河位于法国南部,建成于1694年,与西部的加隆运河相连,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是目前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路易十四开凿该运河的初衷,是为了小麦运输能够绕过伊比利亚半岛从而避开西班牙的关税,也为更便捷的商业运输和航运安全。米迪运河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有189.43米的水位差。为解决水位高差和运河供水等难题,工程师里盖经过多年研究,通过运用现代力学原理和轴承等技术,修建了黑山供水系统和瑙鲁兹分水岭、圣•傅亥奥勒大坝及水库、马尔帕斯隧道、方塞汉娜级船闸等水利工程,终于建成了这条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整个航运水系涵盖了船闸、沟渠、桥梁、隧道等328个人工建筑,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效果,堪称建筑技术史上的佳作。1996年,米迪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万婷婷、王元《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解析——兼论中国大运河申遗与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泇运河和米迪运河在开凿上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泇运河和米迪运河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运河文化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摘编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以上材料选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双城记》,作者以辩证法视角概括了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选取某一时空范围,仿照材料视角拟定一个标题,予以论述。(标题示例:盛世与危机——3世纪的罗马。要求:标题包括选取时空的基本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神宗认为:“天下自五代分裂,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因而进行了州县省废的改革。这场改革主要发生在王安石当政期间,先后持续十几年,一批州县被合并裁撤,但也有一些州县得以复建和新建,实际废州27个、复建5个,废县144个、复建和新建28个。王安石指出:“东南州县,大抵患在户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而河北所置州县太多”。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重点,其中废州1个,废县38个,复建5个,实废33个,占全国实际废县数的28%。东南地区如两淮、两浙、福建等7路,废州4个,废县3个,不及河北之零头,却又新置4个。州县并废新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但以神宗元丰初年州县并废后的数据为例,河北路有2134929户,却有33州106县,平均每县11650户;两浙地区有1778963户,才有14州79县,平均每县22518户。

    ——摘编自马玉臣《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特点。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9月27日,德国与意大利、日本正式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希特勒期望凭借公开缔约的政治姿态威慑美国。1941年初,为促使日本牵制美国,配合德国的欧洲战略,希特勒开始调整对日政策,要求日本进攻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以此转移美国对欧洲的注意力。尽管日本始终未就参战时间给出明确答复,但希特勒坚信“德国可更好地引诱日本去攻取新加坡。”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为适应战争形势变化,德国要求日本向北进攻苏联。面对德国一再施加的外交压力,日本以“正在进行军事准备”、“避免过早引起苏联注意”等借口敷衍,并不断强调美国对日本的威胁,实则不打算对苏作战。与此同时,美国趁德国无暇西顾,加大对英国的支持,使得美德海上摩擦日渐升级。德国只得再次调整对日政策,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11日,希特勒在帝国议会演说中正式对美国宣战。至此,德国在尚未征服英国与苏联之际就开始了与美国的战争。

    ——摘编自李朋、罗一焜《1941年纳粹德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造成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震(1908-1993年),湖南浏阳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在边疆地区推行屯垦。边疆屯垦以兵养兵的先例古已有之且颇有成效,战争年代的南泥湾经验也让王震认识到这样的方式行得通。他在1950年《新疆军队生产建设工作的方针与任务》中特别指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后,军队还不能马上减少……随时警惕帝国主义俊略者的侵袭。同时,须将人民解放军化为带武器的工作队和劳动队,来消灭封建势力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势力。”1955年8月,在《王震同志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向中央的报告》中阐明:以兵开荒,组建农牧企业,每年至少用三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军事、政治训练,以培养有素养的有经验的后备军官和技术士兵。1958年,王震在总结国营农场问题时再次明确指出:“实践证明,在广东海南岛、沿海各省、东北、西北各省,大规模地发展国营、军垦农场垦荒,是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结合起来的正确方针。”

    ——摘编自李全玲《论王震屯垦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震边疆屯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震边疆屯垦思想产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