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阶段诊断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基础检测(本题共4小题,12分)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冠(guàn)者   毋(wú)需      喟(wèi)然    目眦(zì)尽裂 B、庖(páo)厨    罪愆(yán)      瞋(chēn)目   少不更(gēng)事 C、忖(cǔn)度    便嬖(bì)       褊(biǎn)小   戮(lù)力攻秦 D、孝悌(tì)      憎恶(zèng)    商贾(gǔ)     数(shù)目项王
  •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吾与点也            与:和,跟    ②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③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愆:罪过      ④唯君图之                 图:图谋

    ⑤臣之所好者道也      道:规律      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搁置

    ⑦你道是暑气暄        暄:热闹      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⑨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      ⑩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散落

    A、②⑤⑧⑩ B、④⑥⑦⑨ C、①④⑨⑩ D、①③⑦⑨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章甫  ②而刀刃者无厚    ③若不秦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⑤老吾以及人之老 ⑥范增数项王 ⑦道芷阳行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C、①⑥/②⑤/③⑧/④⑦ D、①②⑤⑦/③⑧/④⑥
  • 4. 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吾知也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臣未之闻也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⑤以其无礼于晋  ⑥构怨于诸侯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视为止,行为迟

    ⑨莫之能御也    ⑩沛公安在    ⑪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③⑨/②⑩/④⑦/⑤⑥/⑧⑪ B、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⑩⑪ C、①③⑩/②⑨/④⑧/⑤⑥/⑦⑪ D、①③⑨⑩/②/④⑧/⑤⑥/⑦⑪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 5.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五方之民”共天下到隋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文成公主进藏到土尔扈特万里东归……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正因为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强、根深叶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才能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长盛,民族团结“同心圆”就能越画越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千余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在四川省大凉山阿土列尔村,344名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头上的贫困大山。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是各民族胼手胝足、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扎扎实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摘编自张近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共同缔造、发展、统一的历史。 B、中华文明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培育出各民族共同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C、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就能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D、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业已完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通过简要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引出中心话题,为后文的议论张本。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C、文章列举两个偏远少数民族脱贫的例子,强调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艰巨性。 D、文章站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高度进行说理,体现了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民族工作中,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B、各民族人民要秉持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强化文化认同的观念,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长盛。 C、如果能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巩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D、全国各族人民要扎扎实实深入推进共同目标,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就一定能够共创美好未来。
  • 6. 文学类文本阅读

    曾经的菖蒲

    方华

    ①秋后的菖蒲,生长得繁茂葱茏,在湖塘河沟边竖起一道绿色的屏障,是水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②“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大堤曲》。时光易逝,但菖蒲青青。人到中年的我,每在郁郁的菖蒲丛边彳亍,总会想起那遥远的童年。

    ③夏末秋初,菖蒲抽薹,会结出一个个的圆柱状的棕色的蒲棒,乍一看,极似串在一根木签上被烤过的火腿肠。在我孩童时,还没有火腿肠这种食品,只知道这蒲棒采回家,母亲可以用它做枕头芯,又软又轻,枕在头颈下很舒服。

    ④面包一般松软的蒲棒会在风中爆开,白色的绒花洒落蒲叶和水面。蒲棒成熟的时候,若和母亲一起正从菖蒲丛边走过,母亲会折下一两枝给我,我鼓起小嘴使劲地吹,快乐的笑声就和着绒花在田埂上、蓝天下,随风飘散。

    ⑤一日闲暇,在郊外的湖边漫步,看见蒲丛边有拍婚纱照的,摄影助理的手里即拿着几只蒲棒,在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按动里,洁白的蒲花被吹散,漫天飞舞,营造出非常浪漫的氛围,让我感到意外惊喜。

    ⑥幼时,母亲可能怕我们玩水失足,经常恐吓:不要到水边去,那里有蛇、水獭猫。可这样的警告实在敌不过菖蒲丛中那些诱惑。

    ⑦菖蒲丛中的水域,会有野生的菱角,是物资匮乏时代孩子们喜爱的美食。也有一些零落高举的莲蓬,成为孩子们的惦念。运气好的话,还会在那些或与芦荻杂生、或被黄色的浮萍花围绕的蒲丛中,捡到水禽生下的蛋。

    ⑧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虽然会得到母亲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会在随后的饭碗中品尝到一顿难得的美味。

    ⑨母亲也会破例亲自带我们到水边去。在烈日下,母亲用镰刀割下一人多高细长的蒲叶,顺便收摘一些孩子们够不着的菱角、莲蓬,丢给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割下的蒲草,母亲会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一连几日编织蒲垫、蒲扇。

    ⑩夜晚,摇着小小的蒲扇扑打飞舞的萤火,或是坐在散发着香气的蒲垫上,看满天的星光,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真是一件美好而惬意的事。

    ⑪《本草·菖蒲》上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菖蒲叶形似剑,香味浓郁,有解毒祛邪之效,故中国人有在端午时,在门窗上悬蒲叶以避疫护佑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江南尤为兴盛,是江南水域密集、菖蒲丛生的缘故吗?

    ⑫在我幼时,每逢端午,母亲也将蒲叶与艾草同插在门楣上,以保佑家事安康。只是,我现在蜗居城市多年,一被所谓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浸染,一是难得有与菖蒲亲近之机,而母亲也早已与我天各一方,端午门前悬蒲叶的习俗也渐渐淡忘失却。

    ⑬某日,在一朋友家,见一硕大的陶瓷盆中养着一丛极似菖蒲的植物,只是没有水湄边的蒲叶挺拔野性,叶色是一种嫩青,不是墨绿。问朋友,竟真是菖蒲。原来,菖蒲在中国文化里还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真是孤陋寡闻了。

    ⑭于是得知,因菖蒲碧叶葱茏、根似白玉,凭水临石、清静高雅,又有驱蚊灭虫、香味清新的功效,自古即有人莳养。据说,古人夜读,就常置一盆菖蒲于案,以免灯烟熏眼之苦。

    ⑮ 友人告知我自古传下的莳养菖蒲的方法:“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怪不得我见了朋友家中的菖蒲不敢相认呢。

    ⑯“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我还是喜欢那一片水域边自然生长的菖蒲,这种思念,正犹如元稹这一行诗句所表达的,思念犹如菖蒲,疯狂地滋长,满天飞舞,穿越漫漫时空。

    ⑰席慕容在一首《菖蒲花》中写道:“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但是不可以/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当天色转暗风转冷/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⑱在这样一个秋天,这样一个菖蒲葳蕤的日子,想起菖蒲,想起以菖蒲做背景的那些身影,思念也如秋日蒲草一般葳蕤。只是,菖蒲岁岁重生,而我们,却再不能与往事相拥。

    (选自《散文》2020年第2期《水湄三篇·菖蒲》,有改动)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秋后的菖蒲繁茂葱茏,在河边竖起绿色的屏障,是水边的美丽风景,直接点明描写对象,引出后文与菖蒲有关的童年往事。 B、第⑫段写人们都不再在端午节悬挂菖蒲叶的事实,说明在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的浸染下,这些陋习被破除消失了。 C、后文关于朋友家菖蒲的描写,一句“竟真是菖蒲”,写出了我看到菖蒲仿佛熟悉又不敢相认的情状,表达了我对“菖蒲”的思念之情。 D、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清新明丽而又含蓄隽永。
    (2)、本文写了与菖蒲有关的哪些童年往事?
    (3)、引用诗文是本文一大特色,请以第⑪节为例分析其作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 7. 文言文阅读

    苏秦为赵合从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囊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 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B、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C、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D、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霸王之资”中的“之”与“臣固知王之不忍”(《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之”含义不相同。 B、文中“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和“君亦无所害”(左丘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害”含义不同。 C、文中“大王诚能听臣”中的“诚”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诚”含义相同。 D、“社稷”是指土地神和谷神,古时君王都要祭祀土地神、谷神。后来就代指国家,如“民为贵,社稷次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苏秦告诉楚威王,楚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秦国的盛衰;楚国强盛了秦国就被削弱,楚国变弱秦国就变强大。 B、苏秦希望楚王及早谋划合纵之事,如果采纳这个建议,就可以让崤山以东各国都来进贡朝拜,奉行楚王诏令。 C、苏秦告诉楚王,主张连横的人是割让自己侍奉的国主的领土讨好秦国,来结交强秦侵略诸侯,最终会招来祸患。 D、楚威王认为,秦国贪婪暴虐如虎狼,山东诸国又迫于秦威,不敢与楚国深入谋划,所以合从联盟必将大祸临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②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5)、苏秦前往楚国游说,他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打动楚王?请简要概括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三秋”点明时序,意同《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颔联雨声淅沥中,老翁仍能安然“睡美”,体现他心无所虑的闲适情怀。 C、取暖的燃料已化为灰烬,老翁却“香添暖被笼”,与“睡美”形成照应。 D、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达愤懑无奈之情。
    (2)、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诗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两句表现了冉有谦虚敦厚的性格特点。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感慨生命非常卑微的两句是“”。
    (4)、《鸿门宴》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5)、《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的泰安城,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固,其想象之____________,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____________。

    中国诗歌的长河____________,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____________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 B、班驳陆离       乐不可言       兼而有之        博观约取 C、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        博观约取 D、斑驳陆离       乐不可言       兼而有之        厚积薄发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B、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C、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D、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①)。理由是喝热水后体温会上升,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②),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喝常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结果发现,不管是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③),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无济于事,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

    (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五、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挥下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就不见了。猎狗回到猎人身边,猎人生气地骂它:“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不服气地争辩道:“我已经尽力了呀!”兔子逃回到洞里后,同伴们都十分惊讶,纷纷问它是怎么跑得过猎狗而逃生的。兔子说:“猎狗是尽力而为,而我是全力以赴。猎狗追不上我最多只是挨猎人一顿骂,而我要是不全力以赴的话就会失去生命!”

    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卷面整洁,书面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