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0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 2. 为创美丽校园,某校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校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C、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树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水 D、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输导组织
  • 3. 几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尖的根毛区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D、植物的茎中有形成层,所以任何植物的茎都可不断增粗
  • 4. 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 D、无机盐能被根毛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 5.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各种无机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 B、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C、缺氮的植株叶片上会出现许多褐斑 D、无土栽培不使用土壤,而是使用含有植物所需无机盐的营养液
  • 6. 下列关于根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毛是由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 B、根毛是唯一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功能的结构 C、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正常情况下能够吸水 D、根毛大大增加了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
  • 7. 下列是棉花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A、棉花营养钵育苗既能保持壮苗,也便于防止移栽幼苗根与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棉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灌溉,棉花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来合成有机物 C、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D、给棉花施肥,主要给植株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 8. 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 9.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一侧
  • 10. 将一棵重约0.2 kg的柳树苗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 kg,其增加的10余千克质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 11.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 12. 某科学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组探究实验(同种植物),该实验探究的是绿色植物体蒸腾作用的强度与( )

    A、叶片的多少(面积)有关 B、光线的强弱有关 C、环境的温度有关 D、环境的湿度有关
  • 13.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证明植物根吸水的部位主要在根尖的是( )
    A、 B、 C、 D、
  • 14. 用32P(磷)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与根尖最末端距离30 mm时32P的运输量最大 B、营养液中的32P是溶解在水中被根尖吸收的 C、在根尖的b点32P的运输量和累积量都最低,对32P的吸收量也是最低的 D、d点32P的累积量最高,是因为该处没有导管,不能将32P向上运输
  • 15. 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 16. 下图表示以玉米的幼根为实验材料:将幼根根毛区以上部分标记为a区(2 cm),根毛区标记为b区(1 cm),根毛区以下标记为c区(0.5 cm)。一天后测量该幼根增长了约3 cm,此时,a、b、c三区的长度依次为( )

    A、5 cm,1 cm,0.5 cm B、2 cm,4 cm,0.5 cm    C、2 cm,1 cm,3.5 cm D、3 cm,2 cm,1.5 cm
  • 17. 产于朝鲜北部的铁桦树,其木材像铁一样坚硬,一般的枪弹打不进,所以常用于制造机械的齿轮。铁桦树木材的坚硬部位的所属结构及意义分别是( )
    A、韧皮部,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B、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C、韧皮部,运输水和无机盐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
  • 18.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插柳是指扦插。通常是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芽等,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使其生成许多根后成为独立的新植株。这里生出的根属于( )
    A、主根 B、侧根 C、须根 D、不定根
  • 19. 下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 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 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
  • 20. 下表中的资料显示4组马铃薯分别浸入不同的溶液中,1 h后质量转变的百分率。由表可知溶液浓度最低的是( )

    溶液

    马铃薯质量转变百分率

    +5%

    -5%

    -3%

    0%

    A、溶液Ⅰ B、溶液Ⅱ C、溶液Ⅲ D、溶液Ⅳ

二、填空题(共37分)

  • 21. 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栽培时,直接将植物根部浸入营养液中,并及时供氧和更换营养液。在培养初期,若营养液浓度过高,则植株会出现现象。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为提高栽培产量,在可调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填序号)。 

    ①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②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

    ③适当缩短光照时间

    ④夜晚适当降低棚内温度

  • 22.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3]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木质部的运输到叶。
    (2)、图中的[2]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的[1]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 , 通过韧皮部中的运输到根。 
  • 23. 图中甲是植物根尖模式图,图乙是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的某果树的一段枝条,图丙是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

    (1)、图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填序号);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的主要部位是(填序号)。
    (2)、图乙中是已进行环剥的枝条,其中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3)、图丙中结构[1]是 , 其中的液体是;如一次给作物施肥过多,根毛细胞将变为(填字母)状态,原因是
  • 24. 如图是菠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结构的上表皮由图中序号表示,叶脉由图中序号表示。 
    (2)、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图中序号表示。 
    (3)、[2]和[3]是叶肉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的主要部位。 
    (4)、[1]和[4]所属的组织是    (填字母)。
    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
  • 25. 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对其生理作用进行研究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图甲是在25 ℃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图乙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 
    (2)、根据图甲分析,光照强度最适宜的范围是μmol·m-2·s-1。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反而下降,是因为蒸腾作用过强,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根据图乙可知,35 ℃时光合作用强度(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除了温度外,还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 26. 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的盆中,地上部分所处的都是透明的封闭容器。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装置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具体的理由是。 
  • 27.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了如下方法:

    方法1: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

    方法2: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

    请回答问题。

    (1)、在方法1中,若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则图乙中关于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填图乙中的序号)。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保卫细胞比叶片表皮细胞多了(填细胞内结构的名称),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方法2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 g,之后每隔4 h 测一次各装置的 , 直至实验结束。 

    ①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②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mB-mA(填“>”“<”或“=”)。 

四、解答题(共10分)

  • 28. 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__N2↑+2H2O,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4)、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价。 
    (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