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含答案)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

  • 1. 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如图所示,是一位武术爱好者的两个经典动作,对于这两个经典动作“人”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1、F2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 , 则F1F2 , p1p2(两空均选填“>”、“<”或“=”)

  • 2. 如图甲所示是根右端封闭的薄壁U形管,管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银,右侧水银面上方为真空。当气压作用在左侧的水银面上,U形管中的水银静止时,左右两侧液面就有一个高度差h。若带着该装置登山,上山过程中图中真空部分的长度将 (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到达山顶上,测得U形管中的水银静止时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为h=0. 7m,则山顶此时的气压约为 Pa。 (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 ×103kg /m3 , g取10N/kg)

  • 3. 如图所示,如果把书沿桌子的边缘慢慢拉开,但不离开桌面,书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 意大利科学家最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的值;小明把自制的简易气压计(如图所示)从山脚下带到山顶上时,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 5. 渔民驾驶捕鱼船出海打鱼,船底位于海面下3m , 假设船底与海水的受力的面积为30m2 , 则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强为Pa;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力为N。两艘渔船快速航行时不能靠得太近,是因为的原理而容易造成两船碰撞。ρ=1.03×103kg/m3g10N/kg
  • 6. 如图所示的是钢丝钳,钳口做得很薄,目的是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钳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钢丝钳可以掐断钢丝,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单选题

  • 7. 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50N    103Pa B、50N    104 Pa C、500N    104 Pa D、500N    106 Pa
  • 8. 潜水员下潜至水面下12m深处时受到的压强为(  )
    A、120Pa B、1.2×103Pa C、1.2×104Pa D、1.2×105Pa
  • 9. 关于液体压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深度,液体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 B、在同一液体内,越深的地方液体的压强越大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对容器侧面的压强 D、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向上的压强为零
  • 10.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压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11. 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瓶盖的面积是8cm2 , 瓶底的面积是28cm2 , 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g取10N/kg,ρ=1×103kg/m3)。以下选项正确的为(  )

    A、倒立放置时瓶盖受到水的压强1000Pa B、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到水的压力为2.8N C、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为3500Pa D、倒立放置与正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 12. 小明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冰的密度为已知)”的原理,采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平整地面上选择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接着他测出了以下物理量,其中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

    ①积雪的厚度

    ②脚印的深度

    ③脚印的面积

    ④冰的厚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3. 如图所示,一个容器被隔板分成甲、乙两个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密封,在两部分内装入深度相同的两种液体,橡皮膜向乙液体中凸出。若甲、乙两部分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ρ , 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  )

    A、ρ B、ρ C、ρ D、无法比较
  • 14. 如图所示,男孩提着滑板车在水平路面正常前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孩正常行走的速度约100km/h B、相对于手中的滑板车,男孩是运动的 C、男孩提着滑板车竖直向上的力没有对滑板车做功 D、男孩的鞋底有很多花纹的目的是增大压强

三、作图题

  • 15. 如图,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对斜面的压力。

  • 16. 小球匀速下滑时,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 17.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 ,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和 有关。
  • 18. 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若要比较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已知图丁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 Pa。(ρ=1.0×103kg/m3 , ρ=1.1×103kg/m3 , g=10N/kg)。
  • 19. 小涛同学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U形管中装 (选填“有色”或“无色”)的液体,可以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2)、由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知:

    ①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②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由此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

    ③比较 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

    (3)、小海保持图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适量的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她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小明认为她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4)、在图丙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向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5)、小涛某次实验时把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处,U形管里的液面无明显变化,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五、计算题

  • 20. 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是一辆总质量为1.6×103kg,正以72km/h的时速匀速行驶在水平公路上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此时的牵引力是重力的0.2倍,g取10N/kg,求:

    (1)、电动汽车在30min通过的路程;
    (2)、电动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3)、电动汽车受到的阻力。
  • 21. 如图所示,重为1N的薄壁水杯静置在水平桌面上,杯内盛有深度为5cm,重为3N的水,水杯的底面积为5×103m2。问:(ρ=1.0×103kg/m3 , g=10N/kg)

    (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是多大?
    (2)、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是多大?
    (3)、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