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

  • 1.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辽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纹饰具有鲜明的大汶口文化因素;玉龙等玉器对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代玉器中的代表性玉器一一玉雕龙,其块形和首部形象与红山文化玉龙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这有力的证明了(   )

    ①红山文化的手工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

    ②商王朝发源于辽河流域

    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④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2. 春秋时,齐桓公在“尊王攘夷”旗帜下救卫存燕,晋文公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但二人仍需邀请周王室派出使者参与会盟,方能正式成为当时天下的“霸主”。这一情况说明了(   )
    A、周王室对于各诸侯国还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B、齐、晋与周王室同宗同源,需要王室支持 C、军事上的成功不足以支撑齐晋的霸主地位 D、“天下共主”的政治理念依然有一定影响
  • 3. 司马迁青年时即开始游历(路线①),后出使西南(路线②),公元前110年又随汉武帝巡游(路线③)图为司马迁游历路线图,此图可以从侧面印证(   )

    司马迁旅行路线图

    A、汉武帝时江南经济已初步开发 B、汉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史记》作为信史的史学价值 D、西汉水路交通的高度发达
  • 4. 《唐六典》规定:“岁丰则出钱加时价而籴之,不熟则出粟减时价而粜之,谓之常平仓。”由此可见,常平仓的设立旨在( )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提升民间赈济能力 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 5. 下图是辽宁省图书馆馆藏的古籍《学易记》,刊印于忽必烈中统元年,暨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此书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易学”的研究状况,作者李简将张特立(金朝)、程颐(北宋)、朱熹(南宋)、杨万里(南宋)等64位学者的观点集合于此书中,由此可知(   )

    辽宁省图书馆馆藏《学易记》

    A、北方地区易学研究的理论水平较高 B、多民族政权并立没有阻断文化交流 C、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得到强化 D、宋元之交推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 6. 下表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乡约或家训的内容。据此可知当地(   )

    记载

    出处

    “圣谕十六条首著敦孝悌以重人伦,良有以也。”

    休宁古林黄氏《祠规》

    “百姓无君臣之分,只有钱粮是奉君王的。⋯⋯每年钱谷务先完粮,而后作别事。”

    南关许余氏《家训》

    “王法者,朝廷所设,以治吾民者也。⋯⋯故为绅为士为民皆当畏法

    绩溪梁安高氏《祖训》

    A、出现了皇权的基层下渗 B、官府大力推广倡导乡约 C、完善了乡土成员的保障 D、实现了乡约与法律合流
  • 7. 下图是创作于1908年的漫画《立宪真相》,该漫画的主旨是(   )

    《立宪真相》

    A、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本质 B、呼吁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亡 C、讽刺统治者在政策上的摇摆不定 D、表现“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 8. 刘仲敬在《民国记事本末》中谈到“晚清财政混乱,新政无不劫贫济富,故民变大兴,多以思旧制而恶新政,本非反满⋯⋯民国初年军费膨胀,各省截流地丁,洪宪后历届政府无从染指,以而治乱之事难以归治”,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
    A、军阀混战割据加剧了民国初年的军费膨胀 B、财政混乱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C、中央政府不作为引发了执政危机 D、民智未开导致了民主革命的失败
  • 9.  1926年8月,瞿秋白在题为《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的讲演中提出,必须将“耕地农有”“武装农民”“农民参加政权”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农民问题。这可以看作是(   )
    A、对中国特色革命理论的探索 B、对北伐战争的配合 C、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 D、对外来经验的借鉴
  • 10. 下表为上海市1950年4~8月部分行业产销量变化表,表中各行业产销量的增长得益于(   )

    单位:%

    棉纱

    面粉

    卷烟

    火柴

    水泥

    植物油

    肥皂

    产量增产

    12.3

    424

    164

    283

    118

    218

    220

    产量增加

    43.8

    58.5

    106

    70

    291

    169

    132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统一财经工作的完成 C、对工商业的调整 D、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
  • 11. “政厅公餐”是古代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城邦授予公民或外邦人的最高荣誉之一。雅典法令中曾规定授予刺杀僭主者以终身公餐的资格,且这个资格可以由长子世袭下去。此项规定体现了(   )
    A、城邦至上的原则 B、维护民主政治的决心 C、民众的尚武精神 D、公民身份限制被打破
  • 12.  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图:尤卡坦半岛古代金字塔遗址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 13. 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写道:“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建立民族国家的趋向,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下面关于民族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B、世俗权力强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C、教会为民族国家形成提供强有力保障 D、深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推动
  • 14.  18世纪,英国造船业迅速发展,船只样式改进,舷侧火炮装备齐全,吨位超过420吨的大型船只多达8.7%。据此分析,英国造船业的发展(   )
    A、主要满足与西班牙争霸的需要 B、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 C、始终处于世界第一的领先地位 D、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 15. 德国历史学家恩里希·马克斯在《现代的帝国主义思想》中写道:“这个世界变得更为严酷,更为好战和更具专一性;与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一切都在这一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及互相碰撞地冲突”。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C、各国政治经济不平衡明显加剧 D、第二次工业革命效果显著
  • 16. 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其2013年的著作《美元陷阱》中,称美元是“嚣张的霸权”,使美国得以“尽情享受由他国买单的挥霍”。材料反映了(   )
    A、美元和黄金的挂钩造就了其霸权地位 B、美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依旧掌握主动 C、美元霸权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D、国际汇率大幅波动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文的“学”和“教”

    材料二:《汉语大字典》中认为“学”的构意有两种:“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爻”可以理解为与“数”有关的算筹。“冖”是房屋的样子;“臼”是在“爻”的两边,是人两只手的样子;“支”是人手持鞭子的象形,理解为击打、敲击;“子”是幼儿的象形。“教”字的形由三部分构成:子、攵和爻,上面已经解释了这三个部件的含义。“教”在《说文解字·教部》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支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

    ——庄轩《浅谈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教育特点》

    材料三:希腊人有两个词表示教育,一是Agoge,一是Paideia。Agoge意为指引、约束、管教。Paidia意为儿童运动或游戏。Paideia并不包括强迫儿童做些什么,而更多的是指导儿童的自发活动,其中既包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培养,又包括儿童在活动中、在受教育中,身心得到自然而和谐的发展,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就是这样。

    ——李立国《古代希腊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学”、“教”两字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教育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孟德斯鸠的政治经济学论述中,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是一组核心概念。他认为,“商业精神”的首要特质是和平:商业是交换活动,交换的本质是相互依赖,“一方以购入获利,另一方则以出售获利,一切联合均以相互需要为基础”。与之相反,“征服精神”是排外的、敌对的,是一方获利,另一方必然受损的“零和关系”。在孟德斯鸠看来,“商业精神”有着天然的进步意义:首先,交往拓宽眼界,丰富知识。在这种意义上,“商业精神”就代表了启蒙。其次,知识的进步来源于交往的实践,技术以及航海技能的发展得益于航海实践,实践破除了迷信,带来了真知。再有,商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诞生于逆境,并饱受折磨,而商业本身不仅助人摆脱逆境,塑造安全和丰裕的生存空间,而且也是一种限制政治权力的有效手段。

    ——摘编自张弛《孟德斯鸠论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商业精神”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孟德斯鸠有关“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核心。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1)、根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3)、你如何看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发展阶段

    标志事件

    第一轮全球化

    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第二轮全球化

    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

    第三轮全球化

    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逆全球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

    ——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