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大区域的名称与标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南方地区 B、乙——青藏地区 C、丙——西北地区 D、丁——北方地区
    (2)、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3)、以下水果不是主要出产在丙地区的是(    )
    A、柑橘 B、苹果 C、 D、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与其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水热充足 B、乙——河网密布 C、丙——高温干燥 D、丁——温和多雨
    (5)、传统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列关于特色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及其自然环境特征,适合图中区域甲的是(    )
    A、河谷农业——青稞——高寒 B、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小麦——干旱 C、旱地农业——小麦——冷湿 D、水田农业——水稻——湿热
  • 2.  读“我国南,北方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我国“南船北马”传统交通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
    A、南北气温高低的差异 B、南北人口分布的差异 C、南北植被类型不同 D、南北降水及河流特点的不同
    (2)、导致我国南,北方农耕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技术 C、气候 D、土壤
    (3)、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食材丰富,请你挑出一种不是产自南方地区的食材(    )
    A、莲藕 B、竹笋 C、椰子 D、哈密瓜
  • 3.  下图为藏民在收获青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藏袍是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该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居住地(    )
    A、冬冷夏热的特点 B、雪山连绵的特点 C、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游牧生活的特点
    (2)、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C、地势较低,气温高 D、品种优良
    (3)、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    )

    ①季风气候区

    ②非季风气候区

    ③地势第一级阶梯

    ④地势第二级阶梯

    ⑤温带

    ⑥寒带

    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①⑥⑧
  • 4.  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不正确的是(    )
    A、A山脉是小兴安岭 B、B山脉是长白山山脉 C、C河流是辽河 D、D平原是三江平原
    (2)、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水稻、玉米、春小麦 B、水稻、玉米、冬小麦 C、茶叶、玉米、青稞 D、谷子、玉米、甜菜
    (3)、哈尔滨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B、年降水量均匀 C、冬季严寒,夏季温暖 D、气温年较差较小
  • 5. 东北的矿产资源中(    )
    A、主要是煤、铁、森林 B、煤、铁、金比重很大 C、铁、锰、铜比重很大 D、煤、铁、石油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 6. 下列能说明东北三省城市和工矿业中心分布特点的是(    )
    A、沿河流分布 B、沿海分布 C、沿铁路分布 D、沿山脉分布
  • 7.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区域森林面积减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易发生水土流失   ②改善空气质量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温室效应减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促进乙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开垦农田,合理种植 B、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C、合理采伐,永续利用 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3)、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的北极村,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位置高   ②紧邻冬季风源地   ③地势低平   ④夏季风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深水港。造船工业是其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大连市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重工业基础雄厚 ②邻近日韩,靠近消费市场 ③港口条件优越   ④科学技术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于2022年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监誓,李家超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与香港同级的行政区域单位是(    )
    A、天津市 B、昆明市 C、深圳市 D、珠海市
    (2)、关于香港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北回归线穿过 B、香港北邻珠海市 C、濒临南海 D、位于长江入海口东侧
    (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及香港自然环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香港特别行政区,B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B、C是珠海市,D是深圳市 C、海岸线平直,岛屿众多,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D、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 10. 目前,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是(    )
    A、加工制造业 B、现代服务业 C、旅游业 D、影视业
  • 11. 香港主要从内地引进(    )
    A、技术和资金 B、日常生活消费品和淡水资源 C、技术和劳动力 D、高级服装和电子产品
  • 12.  澳门国际机场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唯一的机场,1995年11月正式投入运作。航站区设于填海区,主跑道在远离航站区开敞海域的人工岛上,人工岛依靠南北两条联络桥与航站区连结。读“澳门国际机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初航站区所在的填海区位于(    )
    A、澳门半岛 B、氹仔岛 C、路环岛 D、横琴岛
    (2)、澳门热衷于填海造陆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地面积 B、开发海洋资源 C、改善自然环境 D、发展交通建设
    (3)、有利于澳门陆地面积扩大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丘陵广布 B、气候干旱 C、海域较浅 D、有泥沙淤积
  • 13. 关于澳门的美称,正确的是(    )
    A、购物天堂 B、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C、海上花园 D、亚洲天然植物园
  • 14. 下列产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在澳门占比最大的是(    )
    A、制造业 B、服务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农业

二、解答题

  • 15. 新冠肺炎痊情期间,停课不停学。黔东南州某中学的学习小组,想开展“云旅游”活动,通过网络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站:北京。同学们参观了人民大会堂,每年全国“两会”都在这里召开,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中心;又参观了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产业中心。
    (2)、第二站:从北京出发,乘火车经京沪线到上海。沿途经过河流甲 , 又穿过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山脉)和淮河一线,来到南方地区,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湿热,耕地类型多为
    (3)、第三站:西北地区,这里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走廊,现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该地区有我国最大内流河 , 其水源补充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通过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4)、第四站:最后进入区域A(四大地理区域名称),乘火车来到行政中心拉萨。远眺世界最高珠穆朗玛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前不久完美登顶并精推测量新高度而自豪。
  • 16. 读东北三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山脉是 , 该山脉西侧地形区是。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概括为“”,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2)、图中甲是三江平原,过去被称为“北大荒”,后来通过开垦变成了“北大仓”,但是现在又让它“荒”了。下列对又“荒”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耕地面积 B、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C、发展工业,建设厂区 D、扩大草地发展畜牧业
    (3)、图中乙是辽中南工业基地,简述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振兴东北工业应重点提高(    )
    A、劳动力工资 B、森林覆盖率 C、工业技术水平 D、粮食产量
  • 1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特别行政区:A;省级行政区域单位B的简称是;行政中心E;铁路线D

    (2)、A由岛、九龙、“”三部分组成,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港,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3)、A地地狭人稠,用地紧张,“上天”一建设高层建筑,“下海”——成为A地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4)、为维护A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我国政府制定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