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2.生物圈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5 类型:二轮复习

一、精选真题实战

  • 1. 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 2. 新疆棉花产量占全球20%,早熟机采棉品种“中棉113”自甘肃引种到新疆以来,籽棉的性、纤维品质和适应性显著提升。这一变化体现出(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 3.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杂草和玉米互利共生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无关
  • 4. 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 5. “蛙满塘,谷满仓。”青蛙一天能捕食的害虫多达200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下列有关青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抱对后,雌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 B、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C、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D、秋天气温下降,青蛙进入冬眠,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 6. 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制约生物
  • 7. 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并记录了学校花园里所看到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以下调查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调查表(部分)

    调查内容

    名称

    生物部分

    草、蝗虫、食虫鸟

    非生物部分

    土壤、阳光、空气、水

    A、阳光→蝗虫→食虫鸟构成一条食物链 B、水不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 C、花园中的生物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D、各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组成了生物圈
  • 8. 如图是乡村振兴项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对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桑树和蚕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蚕能促进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鱼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动物 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桑树→蚕→蚕粪→鱼
  • 9. 下列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最为突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 10.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对该食物网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最高级消费者占4个营养级 B、从进化角度分析,E比C要高等 C、如果草原土壤被污染,污染物将由A进入食物网 D、如果E消失,C将会大量繁殖并捕杀B,使草原得到有效保护
  • 11. 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 12.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 B、猫头鹰和蛇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C、如果这个生态系统受到了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那么这种有毒化学物质在青草体内积累最多 D、该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
  • 13. 鼠妇(如图甲),也称“潮虫”。某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并记录了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乙。

    发现地点

    鼠妇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5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9

    草地中

    2

    (1)、根据表中数据对比,可知鼠妇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2)、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学习小组设计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步骤:①取一纸盒,盒内均匀铺一层细潮土;②以纸盒中轴线为界(如下图所示)放入10只大小、活性相似的鼠妇;③在中轴线左侧盖上纸板,右侧盖上玻璃板;④静置5min后,记录鼠妇在左侧和右侧的数量,至少重复实验3次以上,统计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装置图及统计数据如下。

    次数

    纸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平均值

    左侧

    7

    8

    9

    8

    8

    右侧

    3

    2

    1

    2

    2

    分析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该实验为什么要至少重复3次以上?

    (3)、他们继续探究了“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同学提出设置对照实验,除是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他们对上面的实验装置做的修改是:将中轴线左侧等量的细潮土烘干,右侧的细潮土保持不变,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5min后观察并计数,同样至少重复实验3次以上。实验发现:左侧鼠妇分布极 , 右侧鼠妇分布较 , 说明水分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4)、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在纸盒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和有机质含量极少的土壤,统计、计算鼠妇在两侧分布数量的平均值等。这次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5)、做完实验后,他们应如何处理鼠妇?
  • 14. 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2)、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的形式存在。
    (3)、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千焦能量。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
    (5)、为了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答出一条即可)。
  • 15.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位于非洲南部,完全就是一片荒芜之地,年降水量低于25毫米。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着具有世界上最长寿叶子的植物——百岁兰,年龄最大的百岁兰已经有2000多岁了。百岁兰拥有一个短矮而粗壮的倒锥形树干、极长的主根、两片永远不会脱落的叶子(图1)。百岁兰终生只有两片叶子,能够持续生长数千年不会脱落。叶片高度木质化、抗热,叶片基部的细胞会不断产生新的叶片组织,支持它持续生长。而当叶片尾端的那些细胞凋亡后,叶片尾部就会逐渐枯萎,展现出像是被烧焦的形态,但是依旧不会脱落(图2)。请回答问题:

    (1)、纳米布沙漠是一片荒芜之地,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2)、纳米布沙漠中的百岁兰及其他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3)、纳米布沙漠中生物种类少,成分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较
    (4)、百岁兰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有(答出一点即可),百岁兰的这种结构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结果。

二、精选模拟备战

  • 16. 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该食物网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C、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D、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 17. 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栖息在(       )
    A、森林 B、海洋 C、草原 D、城市
  • 1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如图为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 B、阳光、水等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C、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水受到污染后,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水稻
  • 19. 如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解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甲烷细菌和食用菌属于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命类型应该是
    (3)、食用菌中的蘑菇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繁殖后代。
    (4)、农作物秸秆的碎屑和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 , 可以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培养基。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20. 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微生物 B、温度 C、无机盐 D、燕子
  • 21. 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    )
    A、光照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 22. 研究发现微塑料会由环境进入生物体内,沿着食物链传递并积累。那么在“浮游植物→贻贝→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体内微塑料含量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植物 B、贻贝 C、小鱼 D、大鱼
  • 23. 滇池湿地公园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净化水质 C、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
  • 24. 绿叶海蜗牛(没有贝壳,看上去像一片叶子,翡翠般鲜绿。)属软体动物,能把吃下的绿藻中的叶绿体贮存在自己细胞中,还对其加以利用进行光合作用,使之成为持久的食物来源: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见阳光就会死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绿叶海蜗牛,能找到细胞壁和叶绿体 B、绿叶海蜗牛取食绿藻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 C、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存在的食物链是:叶绿体→绿藻→绿叶海蜗牛
  • 25.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狐三种生物间的关系,曲线B、C分别表示(    )

     
    A、草、鼠 B、草、狐 C、鼠、狐 D、狐、鼠
  • 26. 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草原的斑驳色彩相近。以上实例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分布
  • 27.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生态瓶,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瓶内有非生物成分。如:水、等;同时,为了延长生态瓶的稳定时间,必须将生态瓶放在(填“见光”或“不见光”)的地方。
    (2)、该生态瓶内的生产者有。消费者有等。应该还有等分解者。
    (3)、不同兴趣小组做的生态瓶稳定时间不同。有同学认为生态瓶大且瓶内植物、动物等种类多的稳定时间会更长,还有同学认为生态瓶小且瓶内生物种类数越少的稳定时间会越长。

    你支持第一种说法还是第二种说法?

  • 28.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一生命共同体”愿景,我们努力学习,提升素养。结合图1(某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和图2(图1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3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脊椎动物中的变温动物有;请写出与青蛙有关的食物链
    (2)、分析图2,从食物链的角度看,若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甲的数量会;请列举生物甲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至少1条)。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
    (4)、施用化学药物灭害虫会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贺岁大片《流浪地球》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 , 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 , 其中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是
    (2)、“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
    (3)、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答案合理即给分)。
    (4)、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一种行为:
  • 30. 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

    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

    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

    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

    实验结果:

    颜色、蚊子

    停留次数

    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

    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

    (1)、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3)、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4)、

    深入探究:同学们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同学们又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1

    2

    3

    纸板温度

    25℃

    30℃

    35℃

    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

    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若实验结果为Z>Y>X,则实验结论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