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诗歌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侵蚀,成为读图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疏远和放逐。一面是泛娱乐化内容轻轻松松就能博关注、博眼球;另一面,则是主流诗人和诗歌作品在互联网的传播语境中拼尽全力才能昙花一现。诗歌创作者追求著作等“身”容易,实现著作等“声”则“难于上青天”。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优秀的诗人群星璀璨,大量的优秀作品铸就了传统诗歌辉煌。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却一路坎坷。如今,当人们充分享受着信息时代丰盛的文化盛筵时,新诗却在大众文化的边缘徘徊,处境愈益困窘尴尬。那么,印刷时代的“温柔乡”,是否真的会变成网络时代的“英雄冢”?如果说诗歌有圈层,究竟是“作茧自缚”,还是“化茧为蝶”?

    传播要“破圈”,创作必“破茧”。新诗要从文章与论著本位中走出来,从行业报刊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不能只是将自己在传统媒体发表的作品原样转贴在网络上,而是要适应新媒体进行创作话语的转化。若以诗歌为母体,仅仅依靠“诗歌+”,以诗歌加朗诵、音乐、短视频的罗列结合,换汤不换药,是不能衍生出“第八艺术”的。

    (摘编自梅喻礼《诗歌“破圈”难,“出圈”更难》)

    材料二:

    在常人看来,诗歌是小众的艺术,诗歌写作也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今天,仿佛只有诗人还在读诗,诗集也只有在诗人之间互赠,形成了某种悲哀的“闭环传播”。读者大众可能更青睐于心灵鸡汤和段子笑话,对诗歌是避而远之。那么,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全新语境,当下诗歌写作如何适应并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实现破圈后高质量传播呢?

    品牌的塑造和建设对于诗歌传播而言极为重要,尤其在当下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品牌形象对于推动诗歌生态的健康发展作用巨大。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诗歌节目、优质诗歌公众号等,在引导力、传播力和品牌力等方面精心策划,实现品牌驱动,提升诗歌到达率。内容是传播的核心,没有优质的内容,难以建立长久的传播凝聚力。近年来文学纪录片《我的诗篇》《摇摇晃晃的人间》《文学的日常》《文学的故乡》等,因为高质量文本、专业的团队、精细化制作等,引发了圈粉热潮,形成了叫好叫座的口碑,实现了网络上的破圈传播。一些刊物推出的诗歌活动如“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十月诗会”“长三角青年诗人改稿会”等也逐渐吸粉,形成品牌效应。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立足精品诗歌传播,连续策划推出多部经典诗集,俨然成为诗歌传播的高地。

    受众的接收程度,决定了诗歌传播的到达率问题。这就要分析了解受众需求,进行圈层和心理分析,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事半功倍。2016年,在杭州由一群“80后”“90后”青年诗人组成的诗人团体“诗青年”,发起了帮助青年诗人免费出版人生第一本诗集的“陪跑计划”,引起了青年诗人内心的共鸣。这个活动的成功传播,缘于他们精准地抓住了青年诗人免费出版人生第一本诗集的心理,更以“诗歌写作陪跑”的情怀吸引了广大青年诗人的关注,激发了互联网上各个圈层参与“陪跑”的热情。

    诗歌是小众的艺术,如何通过跨平台“借力”,实现诗歌的融合发展?近几年来,异军突起的几个诗歌公众号,诸如“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精心策划,跨屏融合,率先实现诗歌“走出去”。他们借助明星艺人的传播效应,定期邀请流量嘉宾朗读诗歌,将诗歌阅读、评析和音乐等元素融合推送,实现了传播效应最大化。此外,诗歌和民谣、绘画、书法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也成效显著,如“诗歌遇见民谣”等活动,借助多平台多形式的展示,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媒体语境下,诗歌传播方式的改变,打破诗歌“小众”的传统印象,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形成了新的诗歌传播业态。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中,诗人的笔如何回应时代之问?当下我们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文学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题材、生动壮阔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激情。近年来从互联网走出来的如郑小琼、许立志等诗人,无不是用诗歌写出了火热的生活和真实的人生,记录了时代里普通人的动人故事,引起了大众的共鸣。这些被学界和大众以某种心态冠之以“打工诗人”“草根诗人”等称号的诗人,至少给诗歌写作添了一杯醋、加了一把盐,让写作有血有肉,有人间烟火,有每一个大众的真实倒影。

    (摘编自卢山《新媒体语境下诗歌破圈传播的路径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互联网和手机的高速发展,是诗歌的文学价值不断被消解,诗人、诗歌和诗坛被受众疏远的关键原因。 B、要打造品牌的诗歌节目或公众号,应以优质的内容为传播核心,《我的诗篇》等节目就是范例。 C、诗歌传播的传统方式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向多元化、跨媒介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传播业态。 D、诗歌创作不能高高在上,要深入现实生活,从中提炼题材、汲取激情,反映时代发展和真实火热的生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诗歌曾取得璀璨的成绩,而新时代诗歌却处境艰难,这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思想不无关系。 B、“诗歌+”的罗列组合无法使诗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必须转变思维,探求新的破解之道。 C、诗歌受众群体相对较小,这不利于诗歌的创作和传播,因此要理解受众心理,多方法扩大受众范围。 D、“我在某个机台上打磨生活,涌动如潮汐的未来”这样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反映出了普通打工者的生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2022中国当代诗歌朗诵会”6月30日晚在塞纳河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受到中法两国文化界瞩目。 B、“青春诗会”邀请明星诵读诗歌,引发全网关注的同时,网民的讨论点却在流量明星是否在海报的C位等娱乐话题之上。 C、微博传播的碎片化适合传播短小精悍的诗歌内容,但因对字数的限制,无法传递更多的作者和背景等信息。 D、传统刊物《诗刊》虽是重量级诗歌刊物,但是发表的诗歌,真正能读到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影响也不是很大。
    (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新时代诗歌破圈的相关内容,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下列文字是对《中国诗词大会》的介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与雅致“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3)、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4)、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庚戌,须陁引兵击让,让向数为须陁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陁素轻让,方阵而前,让与战,不利,须陁乘之,逐北十余里;密发伏掩之,须陁兵败。密与让及徐世勤、王伯当合军围之,须陁溃围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陁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B、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C、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D、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让因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同寻常,给翟让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出来,于是翟让逃亡到了瓦岗。 B、李密往来于义军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这些首领起初并不相信,后来逐渐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敬重李密。 C、李密通过王伯当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武力收编其他的小股盗匪;翟让逐渐亲近李密,李密趁机劝说他起兵灭隋。 D、翟让领兵迎战须陁,李密派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后面的树林中;翟让兵败,李密命令伏兵袭击须陁,并联兵合围,最终杀死须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

    ②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5)、李密认为灭亡隋朝并不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两句画龙点睛地表明 写作动机,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不以史为鉴,将重蹈覆辙。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年。

    媒体用奥运圣火再次闪烁北京的精彩瞬间、中国航天员结束“太空出差”返回地球的激动场景等组成的海报,将过去一年人们的共同奋斗和拼搏铭刻在时间深处,定格为集体记忆。

    走进充满希望的2023年,每个人都将____________,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前行,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如果你是耕耘不辍的农民,可以辛勤播种,保障粮食安全;如果你是 ___________的工人,可以追求卓越,争做大国工匠;如果你是奋勇争先的企业家,可以抢抓机遇,引领市场潮流;如果你是矢志创新的科研人员,可以潜心钻研,实现科技跨越……可见,国家发展已为每个人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提供了___________的舞台,而每个人砥砺前行的奋斗、昂扬奋发的进取,又汇聚成时代洪流,推动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站在岁序更替的节点,让我们继续努力,在奋斗中定义未来,在拼搏中书写精彩,在人类的伟大时间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地球只有1颗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不过,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却越来越多。

    土星有82颗卫星,是目前已知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但    ①   , 地球将遥遥领先——截至2021年1月,地球轨道上有3372颗人造卫星正在工作;如果把已经停用但没掉下来的也算上,则超过了6000颗。

    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人造卫星与地面间传递。就像手机离路由器越近,WiFi信号越强一样,    ②    , 信号传输的质量越好,所以通信卫星一般都在较低的轨道;卫星远离地球时,信号质量变差,但覆盖范围更广,所以中继卫星   ③   , 便于遥控其他卫星。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与语段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B、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的人到了该地定居。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