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8.0分)
-
1. 秦朝地方政府把法令作为指导政务处理的标尺,贯彻不打折扣的“法令行政”,但学者研究发现,在县级官员处理中央下达的政务占比中,自主行政达到了80.8%,法令行政只有19.2%。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政务处理需结合实情 B、郡县制度初创存在着缺陷 C、中央的监管力度不够 D、官员处理政务能力有差异2. 唐初官修六史《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晋书》和《隋书》,分政权修撰,无正统与否之分,改变了南北朝时期修史“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陋习。此举旨在( )A、缓和民族矛盾 B、增强国家认同 C、总结前朝教训 D、消除南北隔阂3. 下表: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
时间
州
县
公元960年
111
638
公元979年
297
1860
(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4. 明代江南涟川地主沈氏在《逐月事宜》中有如下的记载:“正月:至苏杭买粪;苏州买烧酒;角直买采豆泥。四月:平望买牛壅(注:牛壅,稻草与牛粪便混合而成的特制肥料);南浔买茧黄。十月:桐乡、海宁买枯叶;山里买柴卓。十二月:嘉兴买腊猪油。”该记载反映出当地( )A、农村与市镇经济联系广泛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 D、商帮贸易活动的兴盛5. 近代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普遍实行“官利(或称官息,指政府规定的利息)”制度,即不论企业是否盈利,股息都要预先付出,然后再进行结算,仍有利润时,再按股分配“红利”。官息年利一般为7%~8%,有时高达10%。据此可知,“官利”制度( )A、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C、保证了企业资金运行 D、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6. 新文化运动号召人民“冲快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钱玄同等思想家提倡将汉字直排政为横排,但市面上买不到横格纸,找不到横排的印刷厂。同时读者也反映阅读横排文字“甚感不便”,直到《新青年》停刊也未能将此变为现实。这说明当时( )A、印刷技术阻碍文化多元化 B、文化革新缺乏坚实的基础 C、激进的改革无法赢得认可 D、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未解体7. 1940年1月11日,毛泽东说:“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这一讲话旨在( )A、痛斥日寇侵华的残暴罪行 B、鼓励民主人士积极投身抗战 C、维护国共合作的抗日局面 D、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行为8.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要“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9. 共和国中期以后的罗马法对婚姻家庭关系有如下规定:婚姻的条件是夫妻完全同意;夫对妻无“夫权”,妻子对丈夫没有绝对服从的义务,夫妻处于形式上的“同等地位”;夫妻财产原则上彼此分开,妻子的财产不问婚前婚后所得,一律属于自己所有。这反映了罗马法( )A、私法规定完备 B、具有人文精神 C、维护家庭稳定 D、保护妻子权利10. 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绘画艺术( )A、主题聚焦宗教题材 B、反映日常生活场景 C、重视科学知识运用 D、强调事物的光与色11. 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谐、生活悠然、亲近自然的“田园诗”。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传播。这反映了( )A、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 B、浪漫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 C、民族国家概念被普遍认同 D、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12. 1921年8月8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责成公用事业处在两个月内列出面积不大、不适合公用事业和国家需要的房屋名单,从应该保留和妥善管理的意义出发,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这一指示( )A、重置了国家资源分配方式 B、巩固了苏维埃新生政权 C、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有意识地限制私有房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7.0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以前,中国和俄罗斯并不接壤,17世纪以后,沙俄通过扩张,使得中国和沙俄互为最大的邻国。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已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形成了结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帮助。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演变成正常化的中俄关系。现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最重要的是还建立了中俄边境贸易,在互利互惠原则上发展沿边城市的全面合作。
——摘编自王钰《近现代中俄关系走向》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更重视日本作为战略基地的作用,要将其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中。美国片面炮制的对日“和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谋求使其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1950年8月,美英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定本”。其中,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混其词。同时,日本吉田政府在美国指示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杜勒斯等人说蒋军驻扎在金门、马祖是“愚蠢和不明智的”,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是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高民政《1949至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进程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认识。14. 阅读材料,回符问题。材料:如图
——据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提取材料信息,对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加以阐释。
15. 材料:戊戌变法时期,许多官绅认识到,洋务运动时期设立新式学堂与鼓励留学等教育改革只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局部式改革,不利于中国教育发展。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毕业授予生员,中学堂毕业授予举人,大学堂毕业授予进士。在京师大学堂“设管学大臣一员”,下设总办、提调、司员等官职,其职责是“节制各省所设之学堂”“其在学堂办事各员,统由该大臣慎选奏派”。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因为新式学堂和科名刚好都是三级,父母也就愿意把孩子送入学堂。管理全国学务的孙家鼐也认同将设立的大学堂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必要性,以及它对全国学堂所产生的作用。此后,大学堂人数每年都稳定维持在300人左右,地方新式学堂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摘编自陈睿腾《晚清成戊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经验与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生于公元前339年。屈原身处战国末期的楚国,其家世显赫,又“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得楚怀王的宠信,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主张革新政治,“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后受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诬陷,怀王“怒而疏屈平”。公元前304年,屈原离开郢都,漂泊汉北;五年后,被怀王召回郢都重新任用。公元前296年,屈原再被放逐江南。秦将白起率军攻下郢都后,屈原理想破灭,万念俱灰,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没有复兴楚国,但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楚辞》,创新了诗歌的形式,丰富了浪漫的精神气质,承继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厚实了象征性意象,也实现了中国诗歌由集体咏唱进入个人独创的跨越。司马迁对他毫不吝惜赞美之言:“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编自《浅论屈原的宗国情怀》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屈原生活的时代特征。(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