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的大型墓葬中出土了各种精美玉器,在一些小型墓葬内发掘出少量小件玉器和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据此推断,在良渚文化时期(    )

    A、墓葬等级由生产能力决定 B、产生了农业和手工业分工 C、独特的地域文明特征出现 D、出现阶级分化和权贵阶层
  • 2. 悬泉置是两汉时期敦煌郡下辖的一处邮驿机构。经考古发掘,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文物7万多件,其中汉简3.5万枚,内容涉及诏书律令、使节往来、与西域各国关系、工作档案等。悬泉置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敦煌郡的行政机构设置 B、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 C、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汉朝与西域的经贸往来
  • 3. 唐代晚期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张彦远的这些观点反映了唐代(    )
    A、三教融合对绘画产生影响 B、绘画题材的广泛 C、关注社会现实的绘画风格 D、绘画的教育功能
  • 4. “斗茶”是中国古代评比茶之优劣的一种方式。据北宋蔡襄《茶录》记载:“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可知,斗茶之风由贡茶之产地——福建建安兴起。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由此可见,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 C、茶叶在全国普遍种植 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
  • 5. 在大明律中有条款对越级使用服饰严惩。但到明朝后期,多有“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就连士人和官吏专用的“方巾”“云履”也在民间流行。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律法缺乏权威性 B、丝织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政府减轻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 6.   1870年,郑观应认为“《万国公法》以理义为准绳,以战利为纲领,皆不越天情人理之外”。1902年,《外交报》首期刊文中提到“夫公法何所本哉?直本于强权耳。……公法之效,亦犹是也。”这一变化体现了晚清思想界(    )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传统世界观念逐渐瓦解 C、政治变革形成普遍共识 D、否定国际法的现实价值
  • 7. 20世纪20年代,某杂志上有人说:“减少工作时间自然是劳动应该要求的……决不是免除劳动困苦之根本方法……大家联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去组织劳动阶级的国家、政府、国会、省议会、县议会去解决劳动自身的困苦。”思想界的这些讨论(    )
    A、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道路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为开展国民革命营造声势
  • 8. 毛泽东曾就自己某著述的英译本表示:我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利益,也为了世界利益。陈云则评价: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现在)我便了解了他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实际上毛泽东政治、军事都很好。该著述应该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 9. 图二为1955年全国工业产值分布比例图,该表反映的现象(    )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统购统销制度已全面建立 D、促进了工业结构平衡发展
  • 10.   1986年,北京市顺义县在一部分经济发达的乡或村先行一步,搞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验,使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飞跃。下表是对该县农场劳动经营规模的统计。这一改革试验(    )

    表:1987年顺义县农场劳动经营规模统计表

    经营规模
    名称项目
    25亩以上 20-25亩 15-20亩 10-15亩 10亩以下
    农场(单位:个) 28 23 46 41 22
    占农场总数 17.5% 14.4% 28.7% 25.6% 13.8%
    A、理顺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实现农村生产关系的转变 C、适应农民分户经营的需要 D、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 11. 古希腊雅典曾有梭伦改革,比秦商鞅变法早一些。梭伦按社会财富划分等级,不同等级可以担任不同程度的公职;商鞅实行二十等爵制,奖励耕战,按军功划分政治社会地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都有利于打破贵族血统制 B、刺激了工商业的迅猛发展 C、平民化政治推动中央集权 D、奠定了等级制社会的基础
  • 12.   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做出仲裁,从南极到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图三中虚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领土属于西班牙,以东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1494年西葡两国经过斗争谈判后将此线向西移动了270里格(图三中实线)。教皇子午线的划分(    )

    A、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先河 B、挑战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C、避免了西葡两国之间的矛盾冲突 D、为国际法的起源奠定了最初基础
  • 13.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骑士,他坚持按照古老的骑士传统行事,坚持善良的内心,始终侠义为怀。但每次他奋力拼杀,却根本无法伤害到现实的敌人。他的悲剧(    )
    A、折射出西班牙大国地位的下降 B、反映出封建贵族阶层走向没落 C、说明了国家主权意识受到挑战 D、讽刺了已脱离时代的骑士制度
  • 14.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法国拿破仑所建立的政权,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便开始走向反动,逆历史潮流而动,其倒台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以下史事中最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
    A、拿破仑在法国建立起普遍义务兵役制,加重人民负担 B、第七次反法联盟彻底击败了拿破仑,并将其流放至死 C、实行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全面禁运,阻碍法国工业发展 D、拿破仑在位时广大民众度日艰难,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 15. 纽约举办“国家战时海报设计大赛”,展出2000多张海报。画展结束后,评委会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比,共设立有促进生产、战争债券、揭露敌人、言语谨慎、自由国度、前线将士、拯救盟友和自我牺牲等8大主题。据此判断,该活动举办的年份应为(    )
    A、1861年 B、1917年 C、1942年 D、1947年
  • 16. 20世纪90年代初有美国经济学家疾呼:“让美国工人同时薪1美元的墨西哥工人竞争是不公平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的几年中,美国的就业市场却相当稳健,整体失业率则一直维持在4%的低水平。这是因为(    )
    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结构的转变 B、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C、发展中国家在合作中优势明显 D、贸易自由化解决美国就业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古代官吏考核】

    材料一:中国古代,考核官吏是官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各朝文献中都有对考核范围、方式、标准的记载。以下是文献中对于官吏考核标准的部分记载:

    出处

    内容

    睡虎地秦墓竹简

    “忠信敬上”、“精洁正直”、“恭敬多让”

    “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也”

    (唐)《通典》

    “诸州县官人,抚育有方、户口增益者,各准现户为十分论,每加一分,刺史、县令各进考一等”

    (宋)《神宗正史·职官记》

    “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劾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

    (宋)《庆元条法事类》

    “一善德义有闻,二善清谨明著,三善公平可称,四善恪勤匪懈。

    《明史》

    “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才力不及),曰老,曰病,曰罢(软弱无为),曰不谨”

    ——摘编自李金鲜《从云梦秦简看官吏考核》、王文吉《宋代著名法典中官吏考核制度之考证》等

    材料二:范仲淹的名篇《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曾对官吏考核制度进行批驳:“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庆历新政随即开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在考核官吏中更加注重在任官吏的实际政绩,结果引发了那些腐败官员的危机感,在多种阴谋的策划下,范仲淹、富弼等变法派被谏官钱明逸弹劾:“更张纲纪,纷扰国经。凡所推荐,多挟朋党。乞早罢免,使奸诈不敢效尤,忠实得以自立”,皆被罢官,这项考核官吏政绩的改革也随之失败。

    ——摘编自王文吉《宋代著名法典中官吏考核制度之考证》

    (1)、依据材料一,从考核标准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庆历新政中官吏考核制度改革的原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官吏考核制度的认识。
  • 18. 【反贫困探索】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根据地,以农民为主力军,在农村创立和发展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一切剥削,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民互助合作,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劳动竞赛,促进生产发展,根据地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抗战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贷,兴修水利,推广科技,鼓励开垦荒地,鼓励个体农民开展劳动互助合作;保障晋冀鲁豫边区抗日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保障农民、小生产者的生存权利。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执行“普遍实行彻底平分”的土地政策,加强了农民群众在土地改革中的权利和地位,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摘编自白增博《从贫穷到富裕: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百年辉煌实践》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村的受灾人口和特殊贫困群体,成立了内务部(民政部的前称)负责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户的救济,通过为他们发放粮、棉、油等生活必需品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各级政府也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开展群众救灾工作,并在1952年成立了救灾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国内的救灾工作。……到1985年,全国农村农户已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大量农民因此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党和国家开始探索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设立了与扶贫相关的“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0年),并展开“三西”农业建设支援(1982年),实施以工代赈的扶贫计划(1984年),以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问题。

    ——摘编自樊友凯、钱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贫困历程及基本经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政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政策的变化,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贫困政策演变的原因。
  • 19. 【家庭政策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到20世纪初,随着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型,个体家庭无力应对各种社会风险,衍生出各种家庭问题,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家庭领域。……女权主义者和劳工妇女为实现家庭津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得家庭津贴成为20世纪20—40年代各政党和社会人士聚焦的热点议题。……《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规定,为所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家庭补贴。该津贴缓解了多子女大家庭的家庭贫困,成为一项解决家庭贫困的有力举措。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的实践揭开了英国家庭政策深化发展的序幕。

    ——摘编自杨辉《挑战与变革:1917—1945年的英国家庭津贴运动》

    材料二: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试图扩大家庭政策所覆盖的家庭类别,提供覆盖多个家庭事务领域的普惠性政策。然而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新上台的撒切尔政府转变家庭政策:譬如实现“普遍性原则”向“选择性原则”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弱势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扶持;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家庭)责任的平衡,促进个人和家庭在福利生产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

    ——摘编自雷杰等《英国家庭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学分析》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20—4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说明“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政策调整的意义。
  • 20. 【文物与历史】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多种价值,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请你从下方或其它馆藏中任选一件文物,撰写该文物的解说稿,向中外友人讲述文物及背后的故事。(要求:自拟题目,紧扣主题,逻辑严密,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