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湖北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 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 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 2. 《汉书》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主张凡是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
    A、渗透了外儒内法的理念 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C、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 D、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
  • 3. 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北)齐、隋旧制,多著幂苏(遮盖头部之巾)……永徽之后,皆用帷幄,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族渐息……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些变化反映出唐代(   )
    A、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B、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社会风气日渐开放 D、民族矛盾走向缓和
  • 4. 北宋中晚期,褪去浮华的极简主义孕育在定窑瓷器的刻花、构图、纹样之中。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其刻花装饰有别于前期的浮雕形式,独具一格;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这些现象( )
    A、体现出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B、显示出文化交融推动艺术的多样 C、成为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根源 D、促进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的发展
  • 5. 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焚祖尸,“鬻其他,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    )
    A、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 B、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 C、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拜金主义盛行
  • 6. 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作为清王朝使者出访英国,他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而不是中国官场的跪拜礼。在他所著的《使西纪程》一书中,他完全放弃了之前传统士大夫对西方人贬低的写法,他笔下的西方人大都或文雅、或矫健。这表明他(    )
    A、具有较明确的近代意识 B、奉行“中体西用”原则 C、积极学习英国外交礼仪 D、崇尚发达“西式”文明
  • 7.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 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 8.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共产党主义的存在。如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归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并无异易”。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B、国民党反共宣传最终破产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 D、土地改革稳定抗日根据地
  • 9. 1951年1月,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议召开,贸易部确定了采取“以易货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随后,贸易部按出口货的重要程度,将出口货分成三类:甲类出口货与重要的进口货交换;乙类出口货与次要的进口货交换;丙类出口货则或换货或卖瑞士法郎。这一做法意在(   )
    A、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 B、宣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 10. 下表所示为我国1990年的若干史实。这些史实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

    时间

    史实

    8月28日至9月7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项法律

    9月16日、21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11月26日

    深圳隆重举行庆祝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A、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 B、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C、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幻
  • 11. 按照古希腊传统,马其顿人从不向凡人行叩拜礼,只向神匍匐礼拜。亚历山大入主波斯后,不但要求波斯人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也意图让马其顿人予以效仿。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拉拢波斯帝国遗臣 B、传播希腊先进文化 C、强化君主统治权威 D、传承东方政治体制
  • 12.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第六编目录如图所示。其中第23章“××××”处最恰当的表述是(    )

    第六编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一、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根源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

    第23章××××,1600-1763年

    ……

    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

    第2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一、新的全球视野

    二、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

    ……

    A、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 B、北美的崛起:美国的独立和扩张 C、扩张中的西方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欧洲的政治革命
  • 13. 《笨拙》周刊描摹了自1841年起特别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社会面貌。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列颠神、爱尔兰神、法兰西神、日耳曼神或拥抱,或争辩,或责骂,或喜,或忧,各种神态淋漓尽致,战争中的死亡被赋予神话般的尊严。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倾向是(    )
    A、自由主义 B、种族主义 C、帝国主义 D、民族主义
  • 14. 1918年1月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漫长的、比较困难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形式,在很多方面将取决于占优势的是小私有制还是大私有制,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由此可知,当时苏俄( )
    A、应该尽速向社会主义过渡 B、面临探索经济建设道路的难题 C、必须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 D、农村的基层政权尚未建立起来
  • 15. 1977年,日本大藏省开始实施国债“流通化”和利率“弹性化”措施,为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自由化提供了重要契机;1980年日本修订的外汇法,原则上实现了外汇交易自由化,1984年又撤销了期货交易的实际需求原则,日本金融领域的这些改革(   )
    A、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质变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是当时经济“滞胀”下的被迫调整 D、使日本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提高
  • 16. 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1974—1979年在任)积极维护和促进拉美及第三世界的团结,并认为第三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此外,阿根廷等国也在这一时期加入了不结盟运动。材料反映了(   )
    A、殖民体系的瓦解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C、美苏关系的紧张 D、拉美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 17. 【汉代孝子形象】

    材料:舜父瞽(gǔ)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恭敬谨慎),匪有解(懈怠)。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非难、批评)于父母昆(兄长)弟之言。”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

    ——刘向《说苑·修文》

    (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材料中“孝子”的记述作出鉴别。
    (2)、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汉代塑造“孝子”形象的史学功能。
  • 18. 【中世纪西欧特许状】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11-15世纪,出现了“整个欧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国王、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长都纷纷给他们的城市颁发特许状”的局面。它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下表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内容

    【英】不列特尔市

    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英】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

    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英】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

    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

    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概括西欧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从“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的角度,分析西欧特许状的作用。
  • 19. 【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

    材料: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下田歌子是日本“良妻贤母”教育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第一位从事中国女性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下田歌子的女性教育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这是下田歌子进入教育界的开端,也是日本专门女子教育的起步。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第三阶段: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

    ——摘编自甘康丽、叶宋敏《清末民国初年留日女性与明治维新时期新女性的比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下田歌子女性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
  • 20. 【天津达仁堂大事记】

    材料:

    时间

    事件

    1912年

    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

    1914年

    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

    1917年

    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

    1934年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

    全面抗战时期

    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

    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1954年

    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1955年

    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66年

    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

    1980年

    恢复了达仁堂牌号

    1980年后

    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

    20世纪90年代

    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1年

    在上海成功上市

    ——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