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福建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2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据下图可知,春秋时期( )A、诸侯国封建化程度存在差异 B、世卿贵族强力推进社会变革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社会流动冲击传统政治秩序2. 西汉初年,汉高祖授权儒生叔孙通制定礼仪以凸显君王威仪,鲁地两名儒生冷言道:“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公去矣,无污我”。据此可知,这两名儒生( )A、反对礼乐治国的方针 B、秉持外儒内道的观念 C、鄙视谄媚权贵的行为 D、无视秦亡汉兴的时局3. 如表是中晚唐河北灌镇之一“邢洺镇”的政治变迁状况。这一状况说明( )
藩镇
年份
是否割据
说明
邢洺
755-774
是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乱平后763年起,为相卫节度使一部
775-820
否
775年田承嗣盗据相卫,邢、磁二州为朝廷掌握
821-843
是
821年起刘悟割据
844-881
否
844年刘稹叛乱被平定
882-907
是
882年起孟方立重新割据
A、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覆亡 B、邢洺镇分裂为多个藩镇 C、藩镇割据引发农民起义 D、唐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4. 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这反映出( )A、房税有序传承 B、城市经济发展 C、税收体系完备 D、社会治理混乱5. 杂字书是明清时期采辑生活中常用字汇编而成的识字读物,多由无名塾师编撰,流传广泛。《山东庄农日用杂字》提及: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妇女杂字》中有:劝尔妇女,识字为先,居家度日,务要淑贤。这反映了当时( )A、学术文化重心下移 B、崇实致用的思想观念 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6. 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出处
选文(部分)
语体情况
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
《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
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
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
《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
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 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7. 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李健侯回忆称:“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 )A、宣传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 B、新军的革命性较强 C、新式教育解放了人们思想 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8. 1937年日本进攻北平前夕,美国记者福曼赴陕北云阳和川里考察,并见到了红军将领彭德怀。在回答福曼的提问时,彭德怀说:“和日军作战随时都有可能,但我们已准备作战。我们的士兵都明白为何而战,这正可弥补武器的不足。同时,我们也有庞大的人力做后盾,有作长期消耗战的必要资源。”彭德怀的这一言论( )A、指出了日本侵华的严重危害 B、强调了中共坚定的抗战立场 C、包含了对日作战的必胜策略 D、指明了强国御侮的具体策略9. 据统计,1958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26%;同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出诗句“英雄志气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并认为“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早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判。这说明当时( )A、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 B、我国已建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C、经济的增长助长了文化创作的浪漫色彩 D、人民群众为工业化作出了重大牺牲10. 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 古希腊,人们普遍认为雅典城邦公民有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不过它们皆与城邦公民身份绑定,一旦丧失这样的身份,境况顿时呈现云泥之别,与外邦人或奴隶无异。这主要反映了( )A、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的典型 B、雅典居民有同等自由权利 C、外邦人在雅典拥有土地权 D、公民身份与权利相辅相成12. 据统计,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历史中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107位君主中仅有34人寿终正寝,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君主自愿或被迫让出了皇位。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延续罗马尚武风气 B、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政治内耗影响深刻 D、君权受到教会钳制13. 13世纪的意大利,城市教堂的建造一般由市政府领导,建造资金则由大行会募捐,教会人士也参与其中。教堂被教会称为永恒的耶路撒冷的象征,在市民的眼里则是城市美化的首要标志,成为本城实力与威望之所寄。这反映出当时( )A、宗教改革导致教会地位降低 B、文艺复兴推动人文思想传播 C、商贸中心转移改变贸易格局 D、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14. 当代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来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中写到:“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殖民掠夺导致拉美国家经济结构畸形 B、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损害拉美政治独立 C、西方国家通过资本渗透控制拉美经济 D、殖民统治中断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15. 18世纪,法国思想家梅里叶无情地揭露封建教会和封建国家的罪恶,他把未来的社会描绘成自由公社的联盟,人人都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都以平等的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财富。这一思想( )A、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基本要求 B、深受巴黎公社革命的启发 C、与孟德斯鸠的主张基本相同 D、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潮16. 英国某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将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我们将被迫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块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表明英国( )A、以资本主义否定苏联的共产主义 B、以自由民主否定纳粹的扩张主义 C、以民族主义对抗美国的霸权威胁 D、以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元视角下的汉代风俗成因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些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据《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风俗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在对待外部环境以及交往中所呈现的普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其外延部分则是构成这种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基础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和经济结构是风俗形成的基础。汉代的区域风俗差异都与各自的自然和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人口因素是摇动风俗的一个杠杆。在人口密度较大地区,人口压力总是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统治集团也对风俗产生影响。汉统治者通常采用法律手段和道德教诲强制半强制地剪除与政治控制相矛盾的风俗;强制半强制地助长与政治控制相适应的风俗。
——摘编自彭卫、杨振红《转型与契合—解读秦汉风俗》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代议制民主将公民权简化为投票权,而这既难以解决多元社会内部矛盾,也难以避免由公民信息资源的不对等而导致的公共事务参与机制的不平等,进而导致公民的政治冷漠和政治疏离感。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西方开始对协商民主进行探讨。而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西方明显不同,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充分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倡导个性解放和人的价值;但这种价值观忽视集体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中国协商民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政治参与和当家作主的统一,构建中国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派之间实行民主协商的制度性安排,它强调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共存,与协商民主理论要求更具内在的契合性。
——摘编自杨生利《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
材料二: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对话、争辩和审议等形式,提出各种相关信息或者理由,说服他人,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偏好。这种协商民主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行使政治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程序、制度和模式。合法性同样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目标之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兴起源于其国情多样性,这表现在文化上、民族上、社会分歧上、利益诉求上的多样性等。从社会结构看,中国的社会结构正由单一性的同质化社会结构向多元的异质化社会结构转变,社会分层现象明显,社会主体和利益结构复杂多样,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摘编自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协商民主的历史作用。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的国家。德国的大学从制度上关心科学研究,创造出诸如实验室、高校研究所以及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有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和方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建立起覆盖科学技术和商业事务、从初等学校到博士水平的复杂的教育系统。自19世纪中叶起,德国开始建立系统的科学技术组织,包括公共、私人与混合型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工业企业。德国非官方的工业与企业研发部门是世界上最早成型的企业研发体系。到1993年,德国公司申请的美国专利数占所有外国专利份额的34%。
——摘编自张明妍《德国科技发展轨迹及创新战略》
材料二:在当下,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已经被世界各大国提到战略高度。比如,德国因联邦政府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成为全球创新领先的国家;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就是联邦政府通过提供资助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促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主力、科技投入的主角;英国政府努力确保年46亿英镑的科学研究预算,使其一直保持科技和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韩国政府相继制定一系列法律和建立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相互合作的管理机制,来吸引、培养与利用高科技领域人才。国外政府还为科技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摘编自秦健《美日欧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德国科技不断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英德韩等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启示。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