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1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敏捷治理”的提出借鉴了计算机软件开发中“敏捷方法”的概念。敏捷治理主张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持续地追踪和分析那些重要的变化,并为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微调政策。敏捷治理能快速回应复杂问题,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极大地化简了决策复杂性,将多数公共事务还原为“运算”问题,从而利用卓越的算力快速筛选出具有优势的方案。这种“还原”基于计算机和传感器的微型化及高密度分布,以及大数据技术对社会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分类和预测。

    大数据技术不等同于治理,仅靠数据相关性进行组合(或联想)的人工智能,也无法与真正的人类创造力相媲美。从当下几种主流算法的发展趋势看,机器所展现出的“智慧”其本质是数据支撑下的运算能力,只能用于解决有限的、程序化的和确定的问题。看似人工智能向每个人推送了许多建议,远低于人类的错误率和耗时,但这只是算法“过滤”后的可能性。因为,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只是针对既有的公共利益进行的配给,应用情景还需扩大。在现在崇拜效率的时代,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纷纷将效率作为核心价值。在公共管理领域,效率是公共部门追求的众多价值之一。人工智能介入后,算法的效率追求会放大功利主义价值权重,此时,效率成为行政目的本身和人们崇拜的对象,被算法赋予新的价值,公共管理随之出现企业管理化倾向。

    敏捷治理下,社会数字化可能抑制创新、催生民粹。大多数人类的创新行为,被人工智能看作“异常数据”,在创新的试错期会被人工智能当作破坏社会秩序的“病症”加以消除。此外,敏捷治理相较传统的政府与行业协会共同加强监管的协同治理而言,其优势在于敏捷治理可以更有效地回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迭代创新来实现快速响应。因而,敏捷治理要求治理行动者在尽可能短的流程内获得授权,从减少政策推进受阻的角度来看,那些令多数群体福利上升且不向少数群体作出让步或妥协的公共政策会有更大的概率获得最高“支持

    率”(但这些方案显然不是最公正的),可能与民粹主义结合,加剧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此外,传统治理主体有可能凭借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优势制定歧视性政策。这种歧视的本质,即基于统计意义,上的“过去”来预测社会意义上的“未来”。这种统计意义上的“过去”正是每天我们上传到大数据云端的“信息”。在数字世界中,一切事物(事件)都被认为是应当如实记录的资源,对于人工智能应在多长时间之后以及如何“遗忘”那些它掌握的数据,算法工程师们并没有形成共识,这直接导致敏捷治理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对一部分群体苛刻对待,如对具有较高重复犯罪概率的人群采用有罪推定前提下的预防式治理。

    要实现敏捷治理,就得接受在高度复杂的数字社会,多数公共管理决策是由人工智能做出(或至少是参与政策制定)这一现实。人工智能要尽可能发挥人的能动性,以技术赋权的形式强化个人(包括下层组织或个体)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施行自治。不再由政府把所有精力放在行政事务上。这需要对所有引起不良效应、负面后果或引发巨大争议的公共政策进行决策复盘,思考不同于人工智能给定方案的其他可能性,进而将这些可能的方案加入算法的选项库中,以满足大众预期。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追求治理的快速响应,政府要在决策的各个阶段对人工智能进行伦理审查反思并教化社会,在“道义”或“德性”的角度凝聚人们的共识。

    (摘编自柳亦博、王若彤《基于人工智能的敏捷治理》)

    材料二:

    敏捷治理实践是对社会现实关切的回应,也是对历史发展要求的顺承。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快速更新迭代的特征,且技术本身已经超越传统治理模式的覆盖范畴,因此,改变治理模式、建立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整套治理体制机制非常重要。在此意义上,尤其是随着数字经济的普及和发展,全球层面以及国家层面的治理变革均应该加紧推进展开。敏捷治理的核心要义是针对技术以及技术带来的新社会风险展开治理,调整政府与民众之间单向的、固定的、被动的、静态的和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变化中的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及改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数字化路径不断扩大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政府需要以主动满足而非被动回应的方式,对公众需求作出更积极的应对,制定并实施公共管理新举措。

    (摘编自王晓真等《新形势下敏捷治理的意义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捷治理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条件的支持,能快速回应复杂问题。 B、效率是公共部门门]追求的价值之一,人工智能的介入又使其有了优于其他价值的新价值。 C、敏捷治理可有效回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这就有了政策讨好共同体内多数群体的可能。 D、政府引入敏捷治理要避免技术风险,从而更好地服务民众,更快地交付公共服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根据数据相关性进行组合(或联想),展现的多是运算能力,在社会治理领域给出的建议针对既有公共利益。 B、在创新的试错期,人工智能会把大多数人类的创新行为处理成异常数据,并剔除这些“数据”,致使敏捷治理成为创新的阻碍。 C、在高度复杂的数字社会,人工智能是不能做出公共管理决策的,需要人们对人工智能给定的方案审核复盘。 D、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快速更新迭代的特征,因此对敏捷治理实践来说,亟须进行社会治理变革,建立起新的治理体制机制。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在完成重复性决策任务时,可能遮蔽一些重要的选项,崇尚理性的公共部门根据算法建议施政。 B、人工智能不断发展,迈向敏捷治理,对企业、政府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双方搭建信任的桥梁,形成良性互动。 C、广州等地政府利用敏捷治理的相关理念指导数字经济监管中规制的节奏、时间的过度、边界的划分和风险的度量。 D、首批生物机器人Xenobot能够实现自我繁衍,机器人系统Alpha Code能自主编程,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应用不断多元化。
    (4)、本世纪以来,纳米、基因科技、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科技方兴未艾,但科技进步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敏捷治理”的弊端。
    (5)、在敏捷治理中面临着一系列矛盾,要做好敏捷治理还需处理好哪些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文本一:

    红骆驼(节选)

    王松

    戈壁滩上的高速公路很漂亮。汽车在飞驰着。

    芳妈歪在座位上,闭着眼,不知是睡着了,还是在想事。

    坐在后面的两个年轻人嘀咕了一句。顾莎听见了,是那个叫陈偌偌的女孩儿,好像说,想去厕所。云姨也听见了,回头说,我们前面就要下高速了。

    早晨临出发时,云姨对顾莎说,那对年轻人今天也要进矿区(当地并没有矿,是潘大兴等第一代核工业工作者对这个基地的叫法),正好顺路把他们带过去。她已经都为他们安排好了,那个叫成林的男孩儿要去矿区报到,叫陈偌偌的女孩儿已经决定了,还是回去,但这个女孩儿又说,既然来了,就去矿区看一看。

    这时芳妈睁开眼,回头朝那个叫陈偌偌的女孩儿看了一眼。

    芳妈感觉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自从几年前中风,后来又心梗,就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沉,还不仅是重量的沉,心情也沉。

    这时,芳妈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鸟,飞在这片戈壁滩的上空。她在心里算了一下,自己离开这里多少年了。而自从离开这里,她就再没跟潘大兴见过面。

    事情是发生在她和潘大兴结婚的十几年以后。在这十几年里,他们没要孩子,他们明白,这里的环境和条件不允许。现在两人都已三十大几,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也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当年从医科大学毕业,本来想的是,将来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可来到这里,她知道,当初的想法已经不现实了。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再这样。不过,她还是有着牵挂,回天津生孩子后,又回到了戈壁滩来。但那次回家,见女儿竟不认识自己,叫自己“芳姨”,她的心就碎了,就明白,在这里,她再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汽车下了高速公路,开上一条很窄的林荫道。云姨说,先去英雄塔。

    在宽阔的广场,车停了下来。云姨对成林和陈偌偌说,你们下来吧。

    芳妈指指轮椅,对顾莎说,我要下去。

    云姨看看芳妈,又看看顾莎。

    顾莎说,那就下去吧。

    这是一座灰色花岗岩的纪念塔。云姨说,这座英雄塔的塔高是19.58 米,寓意这片矿区,是在1958年建立的。

    说着,回头看了看成林和陈偌偌。

    这时,两个年轻人拉着手过来,仰起头朝英雄塔看着。

    云姨在英雄塔的前面站了一会儿,说,上车吧。

    汽车又开动了。这时顾莎终于忍不住了,问云姨,现在去见他?

    云姨点头说,是。

    汽车又向前开,来到一个公园,停下来。这里不是公园,是一个陵园。

    她立刻睁大眼,回头看着云姨。

    云姨看一眼坐在轮椅上的芳妈,转身朝前面走去。

    顾莎推着轮椅,跟在后面。

    一条很窄的小路。路边长满了骆驼草。但看得出来,这些骆驼草显然不是野生的,而是有人特意在这里栽种的。顾莎知道,这种骆驼草看着不起眼,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植物。它在地表只有小小的一蓬,可是下面的根系却扎得极深,而且会向四周蔓延,能有几米甚至十几米。来到一座墓碑跟前,云姨站住了。这时,顾莎看清了,墓碑上镌刻着几个大字,“潘大兴同志之墓”。下面还有一行竖着的小字:“1992年敬立”。

    芳妈回头看看云姨,问,他是,1992年去世的?

    云姨点头说,是。

    顾莎在心里回想了一下,那是自己要高考,父亲突然让云姨寄来2万元钱的前一年。接着就明白了,父亲直到去世,心里还记着,他的女儿第二年就要高考了。

    她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流了下来。

    云姨说,他是个不要命的人。那次是反应堆突然出故障,他下去维修。按规定,人在下面最多只能停留4小时,可他一连待了二十几个小时,直到排除了故障,就这样……

    云姨没再说下去。

    这时,成林和陈偌偌从后面走过来。

    芳妈对云姨说,你带他们去吧,我想在这里待一会儿。

    云姨就带着两个年轻人走了。走了几步,又回来,从背包里掏出一个东西交给顾莎。顾莎接到手里看了看,这是一块光滑圆润的深红色石头。再仔细看,竟然像一只骆驼,健壮的四肢,睁大的两眼,都清晰可见。云姨说,这种石头叫“沙漠漆”,只有这里的戈壁滩上才有,本来已经极为罕见,不知潘老师是怎么找到的。

    顾莎拿在手里,仔细看着。从未谋面的父女似乎因这红骆驼而熟悉,顾莎仿佛从中看到了父亲奉献与爱的人生。

    云姨又说,他临终时交代我,有一天你来了,就在他的墓前,把它交给你。

    云姨说完,回头对两个年轻人说,我们走吧。

    两个年轻人又朝墓碑看了一眼,就跟着云姨走了。

    顾莎慢慢回过头,看着墓碑,喃喃地叫了一声,爸。

    此时,芳妈正把轮椅朝墓碑的跟前摇过去……

    (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红骆驼》

    王松

    小说中的顾芳当年选择离开戈壁滩,离开深爱她的潘大兴。

    我想,她当年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一定是矛盾的,痛苦的。也正因如此,她这一生的情感才一直飘在风中,就如同一架没有线的风筝。而在她生命最后的时刻,她又这样挣扎着回到戈壁,也并不是为了救赎。我相信不是。她为了当初的这个选择,已经用一生来弥补。这时回来,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安放的地方。

    情感,它的神圣和神奇之处,就在于不同于这世界上的任何一样东西。它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也可以一起带走。当我们说起这世间的财富时,有一句话,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感情不是。它是生可带来,死可带去的。

    所以,我很同情顾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芳妈关注两个年轻恋人,特别是陈偌偌,因为芳妈联想到自己曾经的经历,内心似乎有很多感触。 B、文本一写英雄塔,写陵园,写骆驼草,都洋溢着赞美笔调,讴歌了潘大兴等人是时代永恒的精神丰碑。 C、顾莎不知道父亲已去世,当谜底揭开时,顾莎流下眼泪,这表明她对父亲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家国情怀的认同。 D、根据文本二的观点,顾芳以暮年衰朽之躯挣扎着回到戈壁,并非为了救赎,主要是内心深厚的情感使然。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以顾莎这个单一的视角叙事,巧妙地完成了故事的切换和闪回,把现在和过去衔接起来,清晰地交代了事情原委。 B、文本一中写骆驼草,不仅介绍了墓碑环境,还以此象征核工业者的精神,他们为发展核工业用尽了全部的热情和力量。 C、文本-运用了留白艺术,如陈偌偌要“去矿区看一看”,两个年轻人仰望英雄塔,对他们的选择留下了开放性空间。 D、文本一在情感把握上做得很好,符合文本二所述的情感状态,在表现对理想信念的敬重和守护的同时,也有着丰厚的人性关怀。
    (3)、文中写到云姨交给顾莎“沙漠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本二指出:“我很同情顾芳。”谈谈文本一有哪些内容体现这一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白公胜得荆国 , 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擒白公。

    晋公子重耳出 , 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子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悛而加璧焉。重耳受其悛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

    吴起为楚令尹,魏,问屈宜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日“子不若敦爱而笃行之。”

    晋伐楚,三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王击之。”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已,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日惧哉玉丛乎尹佚日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①白公胜:芈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荆国:楚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日/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B、王日/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C、王日/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D、王日/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公子重耳出亡”与“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适魏”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C、“戾人理”与“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戾”字含义不同。 D、“三舍不止”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公胜攻下楚国后,石乙认为应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布施给民众,否则会遭受祸患。后来,叶公攻入楚都,将财物和兵器发给民众,很快打败了白公胜。 B、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时,厘负羁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和璧玉,重耳执掌晋国朝政、派兵攻克曹国后,下令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 C、对于吴起打算处理楚国政务的做法,屈宜若认为违逆天德,会遭受灾祸。面对吴起的惊惧,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 D、晋国进攻楚国,楚国大臣请求进行还击;楚庄王认为先王在世时,晋国不攻打楚国,等到他执政,晋国便来攻打楚国,这都是他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子何不先加德焉?

    ②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

    (5)、为什么晋国放弃讨伐楚国,连夜撤军回国?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节选)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注]①黾勉:勉力,尽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本是满怀期待去拜访隐者的,结果却发现居室内空无一人,内心不免有些失落。 B、“若非”二句写隐士日常生活,和《归去来兮辞》中“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相似。 C、诗人认为因为错过了时机才没能和隐者相见,因此自己只能空负一片仰慕之心。 D、“草色”“新雨”“松声”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寒凄冷的画面,作者从中受到精神洗礼。
    (2)、后世评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开篇两句“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含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借助视听描写,表现飞奔而下的急流与巨石相搏,发出惊雷般巨大声响,形成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2)、《劝学》中荀子在论证学习要凭借外物时说,顺着风呼喊,““,但是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不是因为他们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梦”在古诗词中是诗人经常运用的意象,比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法国19世纪大画家米勒有一句名言:“艺术家没有业余的。”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艺术行为都是业余的。因为一个人的艺术冲动不可能像做其他工作一样按部就班。灵感许多时候是      的。一个艺术家看起来只在空闲之时完成一件作品,却要源自生命的深处,使用了极大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心之力量。所谓“闲适”,我们要看它的底色,看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灵状态。闲适不等于涣散,空寂也不是空荡,不是真的     , 而是另一种显性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变形的真力,是隐伏的高亢,是委婉的冲荡,是急切的反面。这些极致之美所产生的撩拨和触动之力,同样是强大的。比如王维的部分杰作尽管看起来十分“空寂”和“清美”,却不乏此种力量。当然,王维的部分应酬诗不在此列,语言错彩镂金,但心力没有在此耗散,他大概觉得不值。这使我们想起产量很大的白居易、苏东坡和陆游等诗人,他们虽然有许多      的杰作,但是也有大量文字游戏,实际上属于“业余”。这些“业余”性质远非依靠文学修养所能改变,这不是什么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生命力的问题。一次创造发挥得究竟如何,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却仍然要看这一次生命投入的大小和深浅。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风湿一词源于中医,患者如存在关节、骨骼、肌肉或者关节骨骼附近的肌腱、软组织疼痛,都可以称为风湿。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在关节的表现,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感染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关,链球菌感染原因导致的关节炎在医学上被称为风湿性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这种疾病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疾病。 如果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没有得到较好控制,会造成关节软骨及骨骼破坏,导致关节间隙狭窄,僵直,畸形,活动能力丧失;     , 如合并肺部结节、皮肤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早发等。这些出现在关节外的表现,也使病人苦不堪言。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断疾病的重要时期。那么,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来说,     ?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或活动期表现为关节晨僵,时间往往大于30分钟。当然,     。因为晨僵还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晨僵应与病理性的区别开来。例如老年人有轻度晨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一般短于15分钟,程度亦较轻,且易于缓解。其次是关节疼痛及肿胀,多关节受累,好发于腕关节、 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也可发生在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足趾小关节。有此表现的患者应及早到风湿免疫专科就诊。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提取材料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类风湿关节炎”下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但是,当追求财富与坚守道义相矛盾时,孔子绝不会放弃道义。“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如果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摆脱贫贱,那就宁肯不要富贵。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去世前捐出了880多万元个人积蓄,他说:“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西藏宏绩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注册资本五千万的公司,在企业经营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几年来,扶贫助贫、各类公益赞助资金捐献3000多万,在乡村改造、震后重建等方面投入2660万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围绕如何正确看待、追求财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