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月考测试卷(测试范围:第七章-第十一章)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以下与人有关的数据,合理的是( )A、头发丝的直径约为60m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9℃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D、通常人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800W2. 王亚平等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上工作6个月之久,三位航天员所在太空舱“失重”环境下,进行下列哪项活动可以达到几乎和地面上一样的锻炼效果( )A、举杠铃 B、做引体向上 C、拉弹簧拉力器 D、跳绳运动3.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我国选手徐梦桃勇夺冠军。比赛中,选手由空中往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于选手由空中下降时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C、动能增大,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4. 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开始了三航母时代,彰显了我国海军强大的军事实力。关于航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福建舰”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所受浮力不变 B、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不是近距离并排行驶,是为了避免相“吸”而发生碰撞 C、作战飞机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保持不变 D、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5. 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在水平推力F1、F2的作用下,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 则( )A、 B、 C、 D、6. 截止2020年10月1日,我国高铁最高时速是420km/h。距高铁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都标有安全线,人必须站到安全线以外区域候车,这是为了避免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空气流速小,压强小7. 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题图探究实验。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8.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 B、
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C、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D、
推着小车前进
二、多选题
-
9.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选手徐梦桃在雪上空中技巧比赛中摘得女单金牌。她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a→b→c→d)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 B、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C、在空中飞行到最高处c点时的动能为零 D、在d点落地时的机械能等于a点的机械能10.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两个相同的物块在液体中静止时,则( )A、甲液体中的物块所受浮力大 B、甲、乙液体中的物块所受浮力一样大 C、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11. 如图甲,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向上提升。乙图表示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丙图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已知在10s~20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为40m,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为50N B、在0~10s内,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是20N C、在10s~30s内,物体上升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D、在20s~30s内,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4000J12. 如左图,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高度处缓慢下降,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右图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柱体的高度大于5cm B、由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C、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4N D、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三、填空题
-
13. 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用时5s将重150N的购物车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10m,则推力对购物车做功J,重力对购物车做功J,推力做功的功率W。14. 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8000吨,它装满货物在长江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N(g=10N/kg)。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时,受到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它将一些。(选填“上浮”“下沉”)15.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1×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16. 图中,在滚摆实验时,当滚轮向下滚动时,滚轮的 能转化为 能,机械能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摩擦)17. 将一个重为0.6N、体积为1×10-4m3的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N,松手后该物体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静止时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N。(水的密度为1×103kg/m3)18. 如图所示.当松开小车上拧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转化为小风扇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小风扇转动向右吹风,使小车向左运动,这是因为。19.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如图为王亚平和叶光富互抛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情景。(1)、“冰墩墩”被抛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被抛出的“冰墩墩”由于会继续在空中运动;(2)、被抛出的“冰墩墩”在“天宫”空间站里由于几乎不受力,它将做运动。20.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挂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下表面逐渐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N,物体的重力是N,物体的密度是(g取10N/kg)。
四、作图题
-
21. 如图所示,是研究浮力产生原因小实验中乒乓球上浮过程中的情景,请画出B处乒乓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22. 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冲上光滑斜面向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23. 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烧杯中的水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烧杯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五、简答题
-
24. 低碳出行成为一种时尚,人们更多的选择自行车出行。小明发现人们骑自行车上坡前,往往会加紧蹬几下,加大车速,请从能量角度解释上坡前加大车速的原因。
六、计算题
-
25. 一辆汽车的质量为1200kg,它有四个车轮,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 , 该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g取10N/kg。求:(1)、汽车所受的重力G;(2)、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26. 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住体积为3×10-4m3的物体A,使它竖直下垂且全部浸入水中静止,此时绳子的拉力是1.5N,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是0.7kg,容器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0cm2。(ρ水=1.0×103kg/ m3 , g=10N/kg)求:(1)、物体A受到的浮力;(2)、物体A的密度;(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七、实验探究题
-
27. 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和过程如甲图所示。(1)、实验中每次使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释放的高度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2)、小明收集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 , 小明进一步推理:若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阻力大小
大
较大
小
小车移动的距离/cm
11.2
23.7
33.6
(3)、如图乙所示为某些高速公路上为失控车辆所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我们知道,避险车道铺上砂石是为了 , 从而减小车速,而且紧急避险车道一般为斜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因为: , 使车尽快停下;(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毛巾和木板上受到的阻力之比为。28. 下面是岳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根据原理可以测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请在甲图中画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示意图。(2)、如图乙所示,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重复上面的操作,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的关系。(3)、为了操作方便,岳岳对实验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木块下的毛巾,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这样改进后(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毛巾。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29. 课后服务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1)、实验过程中小王发现两托盘中的砝码质量相差较多,但物体却能保持静止,所以他得出结论是:互为平衡的两个力大小不相等。得到这一结论是因为他选择了(选填“甲”或“乙”)组器材做的实验;(2)、小王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他的这一操作是为了验证“两个力必须才能平衡”这一条件;(3)、同组小李提出将装置中的物体换成小卡片,如图丙,这样不但能减小对实验产生的影响,还具有更适合探究的优点(填字母)。A.方向相同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C.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D.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0. 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石块的重力是N,当石块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2)、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F浮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3)、将石块浸入水中前,溢杯的水必须要装满,否则会导致本实验测量的F浮G排;(4)、将溢水杯中的水换成酒精,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将会变(填“大”或“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