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单元1-2节期中复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开始加热立即收集 C、收集满后移除集气瓶 D、结束后停止加热2.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 B、将打磨后的铁丝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3. 某同学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温度太低,无法燃烧4.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步骤主要有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④③⑤⑥5. 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集气瓶变热6. 图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检验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制取氧气 B、干燥氧气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7. 实验室可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分解KClO3制取O2。许多金属氧化物对KClO3分解有催化作用。用下表中物质作催化剂,KClO3开始分解和剧烈分解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若用KClO3来制O2 , 如果没有MnO2 , 最好选用的替代物是( )
使用的催化剂
MgO
CuO
Fe2O3
Al2O3
开始反应时温度/℃
490
305
470
515
剧烈反应时温度/℃
545
350
490
540
A、Al2O3 B、CuO C、Fe2O3 D、MgO8. 如图是氧气制取和性质的知识网络(部分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④⑤⑥都是化合反应 B、反应①中MnO2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C、①②③中的反应物和④⑤⑥中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D、反应③中如果没有MnO2 , 可用少量KMnO4代替9. 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10.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 )①加入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加热 ③都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达到目的 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11. 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A、A瓶中有水流入 B、B瓶中有水流入 C、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无法确定12. 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可以用作燃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13.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探究实验(白磷在40 ℃时就能够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可以用木炭粉代替 B、反应中,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最后停留在4刻度处 C、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14. 下列实验装置中,关于水的作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检查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烧杯中的水:方便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量筒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底部少量的水:冷却溅落的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A B、B C、C D、D15. 将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收集到氧气的总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
-
16. 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器材①②③④⑤外,还需
(填序号)。
(2)、小明组装好装置后,开始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17.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氧气为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先收集两瓶氧气后正放在桌上,盖好玻璃片,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A集气瓶中,在B瓶中放入一只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A瓶、B瓶中的实验现象:。(2)、探究得出氧气的部分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除了以上的探究内容外,该同学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氧气的性质?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氧气的其他性质:。18.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a的质量为5g,d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请回答:(1)、该反应的类型是。(2)、a、b变化的质量比为。三、实验探究题
-
19. 某兴趣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上网搜索到平菇(一种可食用菇)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便动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在塑料瓶中加入两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平菇,在塑料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和 , 过氧化氢溶液进入塑料瓶与平菇接触,立即产生大量气体;
步骤3: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氧气收集,每隔记录一次,根据数据绘制如图曲线。
(1)、写出步骤1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2)、从图发现,约15秒后产生的气体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3)、若将步骤2中瓶中的平菇数量改成三片,其余条件与操作均相同,请在图中用虚线描出此时产生的气体量随时间的变化图。20.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⑴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称取1克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⑶当观察到液滴恰好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
⑷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2和3,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①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例举一个)
②第(3)步除了可以用记录液滴移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来比较分解速度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③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④若用2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克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3记录的时间是秒。
21.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填“上”或“下”)倾斜,原因是。(3)、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瓶口有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22.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得知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 空气)。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mL。(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出其中一种)。(4)、该小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各答一条)。23. 用如图Ⅰ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图Ⅱ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 ,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用V、V1、V2表示),如果燃烧时忘记关闭弹簧夹,则测出氧气的体积将会比理论值。24.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目的:①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
②粗略测定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②,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d。
(3)、问题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现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25. 小明发现实验室中部分双氧水保存过程中会因自行分解而失效,为探究双氧水自行分解的影响因素,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30分钟的实验,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组别
温度(℃)
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升)
5%
10%
15%
20%
25%
30%
1
20
0
2
4
7
13
21
2
30
1
5
18
39
75
110
(1)、实验前应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2)、小明的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3)、资料显示,某些化合物对双氧水分解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小明用双氧水、氯化铜、氯化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双氧水的浓度变化如图乙所示,小明据此提出加入少量氯化锌以减缓双氧水分解的保存方案,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6.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是由注射器、硬质玻璃管和干瘪气球组成的密闭系统,其中注射器中存有15mL空气,玻璃管的容积是40mL。(铜粉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1)、连接好装置后,需要先检查 , 再加入足量铜粉。(2)、实验过程中需要来回缓慢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3)、待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挤出气球内的气体,发现注射器中的气体体积约为4m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7. 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1)、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28. 某科学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手帕烧坏
酒精烧完,手帕无损
酒精烧完,手帕无损
不燃烧
(1)、推测实验⑤的现象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29. 小明在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实验中,需要制取氧气并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制取:课本中的实验是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图是部分装置小明用图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你认为应该调节图B中的哪个旋钮(填"①""②"或"③")。(2)、收集:小明川排水法收集三瓶贸气,供铁丝在气中燃烧的实验备用,当集气瓶内水面降低到如图位置时,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取出充有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实验桌上(图C),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小明发现桌上的氧气瓶瓶口上方的玻璃片被吸住,不易滑动,共原因是。(3)、性质实验:如图D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请分析Ⅲ中铁丝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30.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
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3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0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1.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2)、【交流讨论】①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②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32.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1)、A实验的目的是区分硬水和软水,试剂X是;振荡后产生泡沫较多的是(填“硬水”或“软水”)(2)、B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浸在(填“热水”或“冷水”)里的Y型管中白磷燃烧;该实验得出了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3)、C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33. 某兴趣小组在制取和收集氧气后,又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活动。[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1)、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2)、即使操作规范,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也不可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
(3)、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含碳细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一种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破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推测该气体是(填化学式)。34. 在科学拓展课程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多少”的实验探究。(1)、该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试管中,试管内的药品放入试管底部,开始加热时,要让试管均匀受热,具体操作是。(2)、有同学认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更好,其理由是。(3)、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具体和准确,小组同学经讨论,他们准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来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得到1号瓶,并利用这种方法依次得到2-4号瓶。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得到的现象如下:1号瓶(收集34%的氧气)
2号瓶(收集35%的氧气)
3号瓶(收集36%的氧气)
4号瓶(收集37%的氧气)
不复燃
不复燃,但很亮
很亮,复燃
立即复燃
某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其他同学立即反对,原因是。
(4)、反思交流:结合上述探究,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你认为是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