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3 蝗灾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年7月,俄罗斯南部爆发蝗灾,玉米受灾严重,元凶如图,关于蝗虫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具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B、蝗虫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属于昆虫 C、蝗虫的足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D、蝗虫体表有气门,是它的呼吸器官
  • 2. 2022年6月,数百万只蝗虫入侵意大利撒丁岛,超过5万公顷土地受到蝗灾的摧毁和破坏。如果用凡士林涂满蝗虫的胸部和腹部,蝗虫会有以下哪种结果?(   )
    A、开始昏迷,逐渐正常 B、蝗虫会蜕皮 C、蝗虫会窒息而死 D、蝗虫正常生活
  • 3. 《2022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提出应注意科学选择杀虫剂种类,并避免过度施药。其原因是刚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连续使用,蝗虫的抗药性会不断增强。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蝗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有抗药性的蝗虫比不抗药的蝗虫繁殖能力更强 C、进化过程中,蝗虫产生的变异都利于适应环境 D、杀虫剂对蝗虫的不同变异起到了自然选择作用
  • 4. 近几年,蝗灾在全球肆虐,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迅速采取行动,降低损失。关于蝗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翅、能飞行,活动范围大 B、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C、身体呈辐射对称,利于飞行是保持平衡 D、体表有角质甲,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生活
  • 5. 自古以来,蝗灾是威胁我国人民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蝗虫这种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 B、蝗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 C、蝗虫体表有气门,利于呼吸 D、蝗虫体表比较坚硬,是因为包裹着坚硬的外骨骼
  • 6. 20年以来,沙漠蝗虫灾害侵袭全球多地。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由于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苗,使农作物遭到破坏,所以蝗灾会威胁到世界的粮食安全。下列关于蝗虫的结构、发育及蝗灾防治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的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B、蝗灾最环保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生物防治 C、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蝗虫的发育先后会经历“作茧自缚”和“金蝉脱壳”的过程
  • 7. “大旱生蝗灾”,每逢旱情加重,往往伴随着蝗虫的肆虐。蝗虫体表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 )
    A、 B、鳞片 C、外骨骼 D、
  • 8. 蝗虫能大量繁殖、集群和迁飞,所到之处农作物被大面积毁坏,造成“蝗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口器适于取食植物性食物 B、蝗虫通过气管进行气体的交换 C、外骨骼可保护其不被天敌吃掉 D、蝗虫可通过飞行扩大危害范围
  • 9. 2020可谓多事之年,疫情未退,非洲的蝗灾又卷土重来,规模将达先前的20倍。在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   )
    A、 B、幼虫 C、 D、成虫
  • 10. 蝗灾在古代中国并不竿见,从夏商时代开始,中国就有蝗灾的记载。据《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在近代以前中国的2000多年里,“大规模的蝗灾达到804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要想避免蝗虫给粮食带来灭顶之灾,消灭蝗虫的最时期是(  )
    A、卵期 B、若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 11. 2020年初在我们的邻国印度,迎来了一场可怕的蝗灾,来势汹汹摧毁了大量的农田。下列关于蝗虫生殖发育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幼虫、成虫 C、卵、若虫、蛹、成虫 D、卵、若虫、成虫
  • 12. 蝗虫大规模出现时称为蝗灾,会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关蝗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 B、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C、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散失 D、有一对翅,适于飞行
  • 13. “亚洲飞蝗”常在干旱的季节引起蝗灾泛滥。下列描述的相关结构中,对蝗虫适应干旱环境有利的是(  )
    A、具有两对翅膀 B、足和触角分节 C、有坚硬的外骨骼 D、身体分为头胸腹
  • 14. 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造成这场灾难的元凶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沙漠飞蝗”,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沙漠飞蝗”属于节肢动物 B、“沙漠飞蝗”的头部有一对复眼 C、“沙漠飞蝗”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D、“沙漠飞蝗”体表的外骨骼随身体的长大而变大
  • 15. 2020年2月,东非国家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灾,肯尼亚北部一片蝗虫群的覆盖面积达到了2400平方公里,给农作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有关蝗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 B、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有感觉功能,胸部长有足和翅,腹部的气门是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C、蝗虫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东非蝗灾时期处于成虫期 D、蝗虫喜食禾本科和阔叶植物的叶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
  • 16. 2020年初,巴基斯坦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农作物的叶面上落满了沙漠蝗虫。网上流传鸭子是沙漠蝗虫的天敌,可用鸭子消灭沙漠蝗虫。这段文字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   )
    A、农作物→沙漠蝗虫 B、沙漠蝗虫→鸭子 C、农作物→沙漠蝗虫→鸭子 D、农作物←沙漠蝗虫←鸭子
  • 17. 自古就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这句话可以告诉我们(   )
    A、蝗虫的生活与干旱环境相适应 B、蝗灾与旱灾同时发生 C、蝗灾与旱灾都是自然大灾害 D、以上说法都对
  • 18. 2020年,严重的蝗灾在东非蔓延,估计约有3600亿只蝗虫肆虐。自然选择学说对这类现象的解释是(   )
    A、生物体可以产生变异并遗传给后代 B、生物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C、生物体为了争夺食物等,会出现生存斗争 D、蝗虫的数量会一直升高,不会降低
  • 19. “亚洲飞蝗”常在干旱的季节引起蝗灾泛溢。下列描述的相关结构中,对蝗虫适应干旱环境有利的是 (  )
    A、具有两对翅膀 B、足和触角分节 C、有坚硬的外骨骼 D、身体分为头胸腹
  • 20. 蝗虫是农作物的头等害虫,干旱往往伴随着蝗灾,蝗群迁飞迅速,所到之处,农田转眼成为不毛之地。下列蝗虫的形态结构不是与上述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是(   )
    A、蝗虫用气管呼吸 B、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一对翅 C、身体表面有外骨骼 D、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 21. 全球气候变暖的2019年冬天,叠加2020年年初的澳大利亚超级大火,造成东非10-12月持续的大暴雨。由于这段时间正好是蝗虫幼体破土而出的时节,充分的雨水加上舒适的地面环境,蝗虫成长速度极快,最终酿成2020年1月大蝗灾。从蝗灾爆发的原因可以看出(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改变环境
  • 22. 蝗虫的体色常为绿色和黄褐色,研究人员调查了绿色植被逐渐减少地区7年间不同体色蝗虫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体色不能遗传给后代 B、7年后此地区容易生存的是绿色蝗虫 C、繁殖能力增强是黄褐色蝗虫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D、不同体色蝗虫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23. 东亚飞蝗,又称蚂蚱,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水后的连续高温干旱环境更容易形成“蝗灾” B、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控制其数量增长 C、在东亚飞蝗的成虫期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会更好 D、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 24. 下图是蝗虫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蝗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蝗虫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C、蝗虫的身体只有三对足是分节的 D、蝗虫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25. 某晚报报道了一篇新闻,“重庆遇罕见蝗灾,古老城市紧急呼救,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B、蝗虫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多,但青蛙和麻雀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 C、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物圈中可以调节生态平衡 D、各种生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读图理解题

  • 26. 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如下图是蝗虫的形态图,请回答:

    (1)、蝗虫的身体分为[A]部、[B]胸部、[C]部。
    (2)、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非常坚韧,是因为在它的身体表面包着 , 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适应陆地生活。
    (3)、将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蝗虫乙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填“甲”或“乙”)先死亡,原因是
  • 27. 2021年初,数十年一遇的沙漠蝗灾在非洲爆发,并向南亚蔓延,影响了约20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沙漠蝗虫聚集成团危害作物,每天可迁飞150千米,给防治带来严重困难。如图表示蝗虫所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
    (2)、该食物网中含蝗虫的食物链有 条。
    (3)、图中蝗虫与鼠的关系是
    (4)、请写出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5)、蝗虫聚集成团会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
    (6)、与利用杀虫剂治理蝗虫相比,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是种更好的选择。用鸭子灭蝗的优势是
  • 28. 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群居型的颜色较鲜艳。

    (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纲动物。其发达的运动器官都长在 部。
    (2)、分析图2中实验数据推测,型蝗虫更不容易被吃掉,可以获得更多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3)、科学家检测了蝗虫释放的a/b/c/d四种挥发性物质(如图3),发现物质的数量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 (a/b/c/d)物质。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
    (4)、蟑螂和蝗虫是同类,说出一种合理防控蟑螂的方法

三、资料分析题

  • 29.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19年12月起,非洲沙漠蝗虫引发的罕见蝗灾席卷厅20多个国家,蝗虫所到之处吃光一切能啃食的植被,大量农田被摧毁,受灾面积达1600多万平方,非洲沙漠蝗虫离我国的边境线只一步之遥,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其虫侵入我国可能性小,但要防患于未然。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为治理蝗虫,我们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来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殖的生态条件采取“牧鸡琼鸟治蝗”的生物防治法,通过饲养牧鸡、粉红琼鸟等天敌专门捕食蝗虫等最终使蝗虫得到有效整治。

    (1)、在分类上,蝗虫属于动物,它的身体分为三部分部,足和触角都是的这些特征使它的运动很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2)、请根据资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3)、我们国家采取的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相对于用农药喷洒毒杀蝗虫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写出一条即可)。
  • 30. 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以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的死亡掉落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这个过程就

    是鲸落。鲸落后会有章鱼、鲨鱼等多种生物来吞噬鲸鱼尸体,大量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产生含硫化氢的富硫环境,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资料二:2021年年初,巴基斯坦多省爆发蝗灾,大量的蝗虫吞食禾田,使农作物遭到巨大破坏,蝗灾的肆虐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粮食危机。

    资料三:大鲵和鳄鱼都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能在陆地上活动。但是大鲵的产卵过程需要在水中进行,而鳄鱼可以在陆地上产卵。

    (1)、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资料一提到的生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鲸鱼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2)、鱼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这样的结构特点可以让它们在游泳时
    (3)、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 不仅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蝗虫的运动器官是 , 运动能力强,扩 大了分布范围。
    (4)、分析资料三可知,大鲵属于动物,鳄鱼属于
    (5)、为了控制蝗害,我们可以采取_(答一种即可)的办法加以遏制。蝗灾不严重时,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最好采取的方法进行防治。
  • 3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原因,蝗虫大量繁殖。蝗虫之间受到触碰的刺激会释放一种聚集信息素,吸引更多的蝗虫加入形成蝗群,蝗群所到之处,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尽,给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后经科学家研究,微孢子虫是一种寄生虫,会使蝗虫得病,从而抑制蝗虫聚集信息素的释放,达到控制蝗群的数量。“幼稚激素酯酶”是一种天然激素,它能穿过蝗虫幼虫的“皮”感染幼虫,使蝗虫永处于幼虫阶段,可有效预防蝗灾。

    材料二:我国现有金丝猴、长臂猿、朱鸭、珙桐、水杉等珍稀动植物,经过有效的保护,生物的数量有所增长。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 , 材料一中蝗虫的“皮”是指具有保护作用的 , 蝗灾的蔓延主要发生在蝗虫发育阶段的期。
    (2)、据材料一发现,寄生在蝗虫体内的微孢子虫,可通过干扰蝗虫间的 , 实现对蝗灾的抑制。
    (3)、材料一中“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尽”,体现了蝗虫惊人的取食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判断,此行为属于行为。
    (4)、材料二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多样性。从资料中告诉我们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这种状态。从资料中得到启发,作为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