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1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 2. 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 3. 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 4. 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 5. 小舟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代表高锰酸钾                                          B、c代表氧气 C、t2时刻,氧气开始产生                               D、t3时刻,生成氧气的质量达到最大值
  • 6.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性质活泼,不仅能支持呼吸,还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B、氮气性质较活泼,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各种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于制霓虹灯 D、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空气中含量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
  • 7. 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开始加热立即收集 C、收集满后移除集气瓶 D、结束后停止加热
  • 8.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 B、将打磨后的铁丝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
  • 9. 图中“”表示某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

    A、H2+Cl2=2HCl B、N2+3H2=2NH3 C、2CO+O2=2CO2 D、2H2+O2=2H2O
  • 10. 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发生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 11. 如图所示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有助燃剂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 12. 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13. 当阻塞物阻塞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C、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 14. 下表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

    项目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SO2

    6

    NO2

    20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氢气做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做燃料
  • 15. 实验室若直接用30%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装置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 16. 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从实验出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再光照4h,选取一张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滴上碘液,叶片变成蓝色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A、A B、B C、C D、D
  • 1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甲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变化 B、乙表示加热氯酸钾 (含少量 MnO2 ) 制取氧气时固体物质种类的变化 C、丙表示双氧水 (含少量 MnO2 ) 分解时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化 D、丁表示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的双氧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
  • 18.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B、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C、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实验四:粗测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 19.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 D、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 20.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缓慢氧化,如图为小柯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B、若铁粉太少,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C、在温度计示数升高到最高值时,才能打开止水夹 D、实验结束后,量筒内的液面降至约80 mL刻度线
  • 2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的值是4.4 B、m2的值是4 C、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8 D、甲和乙是反应物
  •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实验中生成的氧气体积。装置气密性良好,图Ⅰ中的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Ⅰ分别与装置Ⅱ、Ⅲ、Ⅳ、V 连接,均能达到测定氧气体积的目的 B、若用装置 V 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 b 处导管口验满 D、若用装置Ⅱ收集氧气不需要进行验满操作

二、填空题

  • 23.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包括:①明确反应原理    ②选择制取装置    ③选择除杂装置    ④选择收集装置。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科想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请帮助他选择正确的实验装置并按合理顺序连接。(用字母按顺序表示)
  • 24.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填字母)。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 25. 《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挖煤时的情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指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现俗称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
    (1)、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
    (2)、在现代,人们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毒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H2S=+2H2O,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 26. 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 27.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而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事实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以下是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754年,瑞士哲学家邦内特发现,当用光照射淹没在水中的植物时,植物的叶片上会产生大量气泡,并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的气泡数量来反应光合作用的速率(如图甲)。

    资料二:1881年,思格尔曼用水绵做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乙)。

    (1)、邦内特实验中叶片上出现的大量气泡中主要含有的气体是
    (2)、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_。
    (3)、在恩格尔曼的实验中,他将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的原因是
  • 28. 如图甲为某同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处于AB段时,该同学正在(填“呼气”或“吸气”),此时,图乙中他的膈肌运动情况是(填“A→B”或“B→A”)。

  • 29. 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中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 h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三、实验探究题

  • 30. 自2019年年末出现“新冠感染”以来,对解决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难,采用了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使病人呼吸很快得到改善,舒适度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某兴趣小组欲用家用制氧机(图1)模拟制取“高流量氧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实验一]测定“高流量氧”中氧气的含量

    用如图3装置测定“高流量氧”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高流量氧”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Ⅰ.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60mL;Ⅱ.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Ⅲ.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挤回集气瓶),调节两边液面相平,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33mL。

    回答问题:

    (1)、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装置图2中的管(填“a”或“b")通入。
    (2)、本次实验测得“高流量氧”中氧气的含量为
    (3)、若读取V1时俯视,则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比实际水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二]研究“高流量氧”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不同氧气含量中燃烧产生的温度和烟气的排放实验,绘制出如图4和图5:结合图4和图5,简述“高流量氧”在燃料燃烧中的价值是

  • 31.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⑴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称取1克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⑶当观察到液滴恰好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

    ⑷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2和3,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①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例举一个)

    ②第(3)步除了可以用记录液滴移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来比较分解速度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③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④若用2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克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3记录的时间是秒。

  • 32. 小明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实验前对图甲中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目的是 。
    (2)、图甲A、B试管内盛放的试剂应是等量的溶液。
    (3)、图乙中,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33. 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测量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1

    ③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测量两个橡胶塞间的距离为h3 , 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相平;

    ④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

    ⑤反应结束后,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再次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再次相平,测量此时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2

    ⑥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实验步骤③⑤中,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和玻璃管内液面相平的目的是:
    (2)、经过计算,小科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 , 则h1、h2、h3应满足的关系式是:=15
    (3)、如果步骤②中装入玻璃管中的水过少,将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有何影响?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 34.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组织会被损坏,继而出现异常修复、肺组织纤维化,造成“尘肺病”。患者出现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乙图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组织,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在吸气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状态,此时D处于 状态。
    (2)、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②]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会对吸入的空气进行 处理。因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组织纤维化,此时影响了图甲中肺与[①]内血液的气体交换。
    (4)、人患“尘肺病”后,会出现咳痰现象,痰形成的部位是
    (5)、“尘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很难治愈,接下来它会对其它系统产生影响,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生物学观点。
  • 35.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催化剂对KClO3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表1

    序号

    催化剂

    时间/s

    1

    ZnO

    179

    2

    Fe2O3

    58

    3

    CuO

    48

    4

    MnO2

    46

    实验一:取ZnO、Fe2O3、CuO、 MnO2四种催化剂各1克,碾细,分别与5克KClO3均匀混合后加入4支试管中,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相应的时间,见表1。

    实验二:再取4份质量为5克的KClO3 , 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碾细的Fe2O3 , 均匀混合后加入4支试管中,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记录见表2。

    表2

    序号

    Fe2O3

    时间/s

    现象

    1

    1

    58

    固体熔化

    2

    2

    59

    3

    3

    55

    固体不熔化

    4

    4

    57

    查阅资料:KClO3受热分解时,若发生“固体熔化现象”,会使反应不彻底,且易导致试管破裂。

    (1)、催化效果可通过记录的“时间”来比较,这里需要测量的是的时间。
    (2)、“实验一” 基于的假设是:催化效果可能与催化剂的有关 。
    (3)、小明认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节约成本可减少用量。请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并结合资料判断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

  • 36. 某同学去我市的某风景区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他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克,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m

    1.2

    1.2

    求:

    (1)、6克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克。
    (2)、m=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7. 2022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实现碳中和,一是 要减排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发展增汇技术即二氧化碳的吸收技术。

    资料一:浙江大学研发了“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

    资料二: 2020年1月,李灿院士领先的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试车成功。

    (1)、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该技术,本质是利用微藻的作用实现固碳。自然界中的淀粉一般也是通过绿色植物的该生理活动合成,请写出该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2)、“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简单流程如图,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据图分析,甲醇合成时,利用氢能合成甲醇的反应物为;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二氧化碳,则3.2吨甲醇(CH3OH)与吨二氧化碳含碳量相当。

    (3)、碳中和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请你例举一条生产、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 38. 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常温下氯化铜、氯化锌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获得数据如图乙。

     

    (1)、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量筒内水量的增加值获得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这是利用氧气(填写物理性质)。
    (2)、根据本实验结果,小明提出实验室在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时,可添加少量氯化锌以减缓过氧化氢分解的保存方案。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实验中,40.1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过氧化氢溶液添加少量氯化铜,6小时后,可产生氧气的质量多少克。(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
  • 39. 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步骤③中酒精的作用是:
    (3)、步骤⑥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4)、实验现象:步骤⑦中见光部分遇碘液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实验结论:由此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