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4)、 ,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5)、峨眉山月半轮秋, ,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6)、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次北固山下》);李益描绘了戍守边疆的军人在悠扬笛声中,秋思蔓延而集体失眠:“。”(《夜上受降城闻笛》)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后来发生fēn 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4)、每人都suí shēng fù hè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许多畏罪潜逃的人都被抓了回来。 B、身处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青少年更应当虚心好学,见异思迁 , 积极进取。 C、刘禹锡和马致远生活的时代不同,个人的际遇不同,诗歌创作的风格也大相径庭 D、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 4.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去掉“能否”) B、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句末加上“权利”) C、汕头海湾隧是首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复杂地层、综合难度最大的大直径盾构法海底隧道。(将“最大”改为“最强”) D、近期,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欧洲能源困境,不过欧洲想在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不现实。(将“加强”改为“加剧”)
  • 5. 学校拟开展“语文课本里的文化之旅”的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学习古典诗歌,同学们发现了一些体现传统节日的诗句,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请你也写出包含传统节日的两句诗歌。
    (2)、任务二:不同的传统节日诞生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习俗跟传统节日不符合(   )
    A、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B、清明节——祭先祖、踏青 C、重阳节——插茱萸、喝雄黄酒 D、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
    (3)、任务三:小明同学阅读《西游记》时发现了十二生肖的身影,请补全以下名单。

    生肖

    角色

    老鼠精

    虎力大仙

    玉兔精

    龙王

    蟒蛇精

    羊力大仙

    昴日星官

    哮天犬

    猪八戒

    (4)、任务四: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一人,从外貌、习性、原著具体情节三方面说说作者如何借助“动物”性来塑造形象。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 , 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诱,引导,这里指沿着同一路线奔跑。

    (1)、解释文中加点词意思

    以修身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俄而与子期逐                            用之则也   

    (4)、请用“ / ”给【乙】文画线句断句。

    凡 御 之 所 贵 马 体 安 于 车 人 心 调 于 马 而 后 可 以 追 速 致 远

    (5)、结合【乙】文,谈谈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

    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旧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

    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二:

    “脱单脱贫不脱发,高个高颜求高分”……春节将至,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

    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如“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这项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

    有人担心这种“万物皆可写春联”的做法,会拉低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其实,春联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其本质还是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简单地说,就是图个吉利。而这种对生活乐观的态度,才是春联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再说,春联不只是人们撰写新年愿望的工具,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与其千篇一律地挂着那几句重复多年的“生意兴隆”,不妨给这些“返璞归真”的现代春联一些包容和空间。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中“对联”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联和京剧、律诗同属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中文语言艺术形式。 B、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平仄,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C、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春节,添气氛而作,因而被称为“春联”,也称“桃符”。 D、新时代的春联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改变。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汉以后,人们觉得桃木板不好写,就把吉祥话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春联。 B、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并命名为“春联”,贴对联成为过年一种习俗。 C、春联中不同的文字的搭配组合,音韵和谐,体现出各行各业对新年的热切期待。 D、“脑洞大开”的现代春联,虽受热捧,但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
    (3)、春节快到了,你家也准备在大门口贴一副对联,你会选择“传统春联”还是“现代春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明前茶

    ①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他一出差就会有一个月左右。

    ②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安设在市郊的高山上。父亲去调试望远镜,业余时间会跟当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一起种山芋、种蔬菜、种西瓜,用以改善生活。那年头的人都讲奉献,调试好精密度极高的望远镜,就能开启天文台的观测圆顶,观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的演变与奥秘,这是让人无比欣喜的事情,所以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因为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时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给他的方法,在石榴果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在怎样的大地上孕育,才能够散发出如此滋味?这是陕西大地的结晶。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黏腻、湿润的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石榴。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当时绿皮车要走56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父亲带足了榨菜、方便面,还有自己做的紫菜包饭卷上了车。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着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是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回了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⑤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了,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都不够,要不要多送他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他要让两个女儿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父亲将这干燥的棉枝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掉落的小棉枝子,父亲让我亲手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每一地有上万亩这样的棉花。那里的棉花质量之好,做一床棉胎,可以用20年都不会扁塌。”

    ⑥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已经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台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它装成了,我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说,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⑦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着从花卉市场批发的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家里没有这么多花瓶,母亲不仅动用了没有来得及扔掉的白醋瓶,腌腊八蒜的坛子,还抱着余下的玫瑰,四处去送邻居。令人疑惑的是,在一大捆白玫瑰花的上面,父亲还放上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凋谢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的植物,在子时过后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都凋谢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八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放莲子等配料熬40分钟后,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气。父亲的背包里,还带着昙花的小苗。花农对他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⑨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的最大喜悦,不仅是望远镜的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⑩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颗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选文中“我”回忆了父亲的三次归家,父亲归家那一天,给“我”带来了哪些惊喜?请简要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放莲子等配料熬40分钟后,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4)、文章在选入某文学杂志时,编者将标题“父亲归来那一天”改为了“父亲带回的世界”。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莫怀戚来说,那散步的温馨,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百草园的乐趣,是一缕芬芳;对于海伦·凯勒来说,井房的经历,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