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光单元卷(提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1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

    A、竖直向上运动 B、水平向左运动   C、竖直向下运动 D、水平向右运动
  • 2. 把一个高0.8 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 m的人以2 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
    A、高度为1.6 m,以2 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B、高度变大,以2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0.8 m,以2 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高度变大,以4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 3. 近年来,儿童近视问题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近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的原因是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B、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C、近视的原因可能是晶状体凸度过小 D、近视的原因可能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
  • 4. 所图所示,地上有一块平面镜,平面镜正上方有一盏灯,小余分别在A点、B点、C点通过平面镜看灯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余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相同,大小也相同 B、小余在A点、B点、C点看到的像位置不同,但大小相同 C、小余在A点、C点看不到灯的像,只有B点才能看到人 D、小余能看到的像都是实像
  • 5. 如图是夜晚拍摄的姚江图片,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水面波光粼粼是因为光的反射 B、桥在江面上的倒影是正立的虚像 C、用相机拍摄该图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D、夜间只有本身是光源的物体才能形成倒影
  • 6. 现有以下3种光学元件: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方框内可选的光学元件有( )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 7. 如图所示是宁波网红景点的照片,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红杉林在水中的倒影 B、日湖中的锦鲤 C、文化广场里的灯光秀 D、天封塔下的树影
  • 8. 在鉴定文物时,文物专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如图所示。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远一些 B、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那么他看到的夹角是30° C、放大镜的镜片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
  • 9. 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 )

    A、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减小 B、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镜的距离不断增大 C、像S'做直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不断减小 D、像S'做曲线运动,像S'到转轴M的距离保持不变
  • 10. 如图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科学教科书,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在不同位置所看到教科书的像。若凸透镜从较远处逐渐靠近教科书,则看到教科书像出现的顺序是( )

    A、甲→丁→乙→丙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丙→乙→甲→丁
  • 1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生漫反射后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C、图丙中,通过潜望镜观察到水面上舰船正立,等大的实像 D、图丁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12.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30°照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改变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反射角为 3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 S 的位置不变 D、光源 S 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 S′将向左移动
  • 13. 小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u=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B、当u=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虚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C、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 D、若把此凸透镜的镜面正对着太阳光,能在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20cm处找到一个最小的亮斑
  •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B、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0cm<f<15cm C、透镜不动,蜡烛从刻度为30cm处移动到5cm处的过程中,像一直变小 D、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是不完整的,且变暗
  • 15. 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的移动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B、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C、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
  • 16. 直线AB上的P1、P2、P3处分别放上蜡烛、凸透镜、光屏,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放大、倒立的像,那么(       )

    A、AB上只移动蜡烛肯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B、AB上只移动光屏肯定可以再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C、AB上只移动透镜肯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D、无论移动什么均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 17. 为防控疫情,部分高铁站配备了热成像测温仪对进出高铁站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下列关于热成像测温仪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靠近测温仪,所成实像会变大 B、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是为了照亮显示屏 D、热成像测温仪利用红外线实时测量人体温度,从而达到监测目的
  • 18. 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A、竖直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承接光线,显示光路 B、若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C、要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应将左侧背景板向后折 D、该实验没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原因是错把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当成反射角
  • 19. 如下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 20. 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C、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 21. 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 22.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所示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 23. 一束光斜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折射角与反射角分别是( )
    A、20° 70 B、20° 20° C、70° 20° D、70° 70°
  • 24. 如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 25.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如图是小宁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则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 , 小宁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m.

  • 26. 在“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如图所示。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一正一倒的两个像,这是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现象产生的:舱内的灯光照到王亚平衣服上发生了 (填“漫”或“镜面" )反射。

  • 27.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甲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2)、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 28.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填 “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3)、若光斑B向左移动,说明水位_(填“上升”或“下降”)了 。
  • 29. 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60°,若在两镜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物体,它在两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个数为 个。

  • 30. 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cm。

  • 31. 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32. 四位游客踏春郊游。甲看见太阳刚从山顶升起,则太阳实际的位置位于山顶(选填:“上方”或“下方”);乙、丙、丁路过一水池,乙看到水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发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6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在水池边平地上以1m/s的速度向前行走时,丙映在平静水面的倒影相对其本人的速度是m/s;丁走出一段距离后发现灯的倒影在平静水面中的位置是(选填:“不变”、“变化”)的。

三、实验探究题

  • 33.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昆虫观察盒,将昆虫放入盒中,盖上盖子,透过盖子上的凸透镜,可以看到放大的昆虫。

    (1)、已知,盒子深度为10cm,现有3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①4cm;②8cm;③18cm;可以选择(填序号) 作为盒子上的凸透镜。
    (2)、当我们将凸透镜靠近昆虫的时候,所看到的像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我们用两个同样的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如图乙所示),需要调整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为H1 , 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为H2 , 调整后,H2H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4.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
    (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3)、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 35. 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N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里采用了法;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 M 经玻璃板所成

    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 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时应选玻璃板的边缘(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 MN 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在本实验中选择玻璃板不选平面镜目的是 , 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 36.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用光具座、凸透镜、“F”形光源和不透明光屏等器材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1)、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F"形光源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为便于比较在光屏上所得实像与发光体“F”的大小关系,小科在光屏中心用黑笔画出一个与光源等大的比较物“F”,请你帮他画出光屏上比较物“F”的形状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21

    25

    30

    37

    42

    像距v/cm

    42

    37

    30

    24

    20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该凸透镜焦距为

    (4)、小科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材料做了一个实验。把光源放在光具座上的10cm刻度线,凸透镜放在30cm刻度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至a处位置找到像。结合表格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处位置所在刻度线大于72cm

    C.如果要使像变得更大,则向右移动光屏即可

四、解答题

  • 37. 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

    (1)、如图所示,当光垂直射向界面,此时,折射角为度。
    (2)、若将此光线绕着入射点顺时针旋转20度,此时,反射角为度。
    (3)、旋转后,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38. 周末,小明跟随爸爸学习钓鱼。如图所示,小明的眼睛位于N处,浮标位于水面的O处,鱼饵灯位于水下M处,此时小明发现鱼饵灯刚好被浮标挡住。已知N、O、M在同一竖直面内,请画出小明看到鱼饵灯光的光路图。

  • 39. 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图甲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将图丙的光路补充完整。
  • 40. 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发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深色,右半部分为浅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请描绘出来(若像未达到四个,请自行划去多余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