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B、“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D、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4)、东部季风区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青藏高原在其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

    十二本书

    宁肯

    “有旧鞋换洋火——”

    像早先一样,吆喝反复出现,但不是同一个人。秋良竖着耳朵不用分辨,一下跑出去。这人穿得破烂,黑脸,缺着黄板牙笑。

    “我有好东西,可我不想换洋火,除非换别的。”

    “什么?”

    “闹钟,我有个小闹钟。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闹钟坏了?”黑脸人明知故问很烦人。

    “没坏,就是不走了。”

    “不走了不就是坏了?”

    黑脸人说话怪怪的,秋良几次想转身离去。

    “修修就能走,是好闹钟,”秋良咕哝。忽然打起精神,“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秋良有三本小人书,像听祖奶老掉牙的故事一样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三本小人书原都不是秋良的,是全院的小孩集中到秋良这里的。三本小人书没头没尾,更不用说封面。其中一本简直不能称作一本了,因为只有三页,秋良粘了一个书脊勉强保住了这本书。

    “有旧鞋换洋火——”

    早晨下起了雪。黑脸人忽然站在大门口,手里拿着一本小人书。

    “你的闹钟呢?”黑脸人晃着小人书,“我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一本,你可别拿不出闹钟来。”

    黑脸人晃着小人书,小人书包了褐色牛皮纸书皮,一看就不是新包的,因为牛皮纸都很旧了。黑脸人打开小人书翻到扉页,是一本古装小书——《双枪将陆文龙》。

    秋良跑回屋,拉出太师椅站上去爬上八仙桌子,从最里边的玻璃框拿出红色小闹钟,二话不说往外跑。祖奶追到大门洞,金红色小闹钟已落入黑脸人之手。黑脸人正左看右看,转来转去,嘎嘎拧发条。祖奶眼见生米做成熟饭,再者过去答应过秋良可以用小闹钟换小人书,便没好气地说:

    “甭看!看什么看!”祖奶百岁的声音像干木头,“这是好闹钟,修修就能走,能换你十本小人书,你亏心不亏呀,没看他有病!”

    秋良的雪白一望而知。

    秋良充耳不闻,低头翻书,走走停停,祖奶想把秋良数落一顿,却没有,她知道说什么也没用,秋良一对什么入迷耳朵就聋了,说了白说。

    “有旧鞋换洋火——”

    又一天,黑脸人站在阳光中,手里的小人书没包书皮,彩色封面一目了然,金光闪闪。不过封面一看就是陈年旧书,有许多很细的裂纹。封面人物高头瘦马,金盔银甲,拿着很大的盾牌。旁边还有一头驴,一个小人儿。秋良见所未见,很陌生。

    “我没东西跟你换了。”

    “借你的,你可以拿回家去看,下次还我就行。”

    黑脸人给秋良的小人书叫《堂吉诃德》,秋良看不懂也不喜欢。雪白的眉头一直皱着,一看就很是较劲。要说也不是完全不懂,字面都懂,画而也懂,只是不理解:这个瘦干儿狼的半人不鬼的家伙没任何本领,也拿着长枪,可简直像个玩笑、大傻瓜,总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还神经病,把风中转动的“风车”当敌人。桑丘呢,倒是有点猪八戒的可爱,比堂吉诃德还聪明一些,但猪八戒也还有三十六变,有时也能使点劲,最不明白的是堂吉诃德顶不济也该比染丘强吧?但是不,就更别提和孙悟空比了。

    “有旧鞋换洋火——”

    一听就是黑脸人,声音不太大,秋良一耳朵便听出。

    “喜欢《堂吉诃德》吗?”

    秋良不知说什么。读不懂能说什么?他把小人书还给他。黑脸人从破棉袄兜里摸出一本新小人书让秋良拿着。

    “我没东西了。”

    “傻瓜,你怎么回事,还看不出来?”

    秋良还是不太相信。

    “是我欠你的,你奶说得对。”黑脸人看着秋良的眼睛,继续问那本小人书。

    “至少喜欢桑丘·潘沙,对吧?”

    “喜欢!”秋良说,眼睛亮晶晶的,“桑丘像猪八戒,我喜欢他。”其实也没那么喜欢,但是这两本小人书都是他的了,太高兴了。

    “桑丘很好玩!”

    “你要不说,我还真没想到猪八戒,还真有点像,你很聪明,能想到猪八戒真不错。”他们聊起来,有点像朋友了。

    “什么时候你要是觉得堂吉诃德也好玩就好了。现在我已把你的小闹钟完全修好了,我每天听着它唱歌起床。”

    “它怎么会唱歌?”

    “唉。”黑脸人叹,“因为是你的闹钟,难道不是唱歌吗?丁零零,丁零零。你太饥饿了。”

    “我不饿。”

    “不饿。”黑脸人笑笑。

    临别,黑脸人说:“这个闹钟你拿回去。春天快来了,你就可以上学了。现在你连下雪都不怕了,病好多了。拿着,听话,必须拿着。不然我们都再换回来?你把小人书都还给我?”

    “不换!”

    仨孩子的世界简单而残酷,仁儿一群俩儿一伙儿分分合合,策反背叛的事时有发生。不过有了小人书,情况不太一样,那段时间,我们都到秋良家看小人书。小人书承载着世界,闻所未闻的世界。秋良也会把从黑脸人那儿听到的自己也还似懂非懂的东西讲给大家。大家都爱听,放下小人书听。像后羿射日、海底两万里、加加林、计算机——计算的机器,可不是算盘子儿,秋良竭尽全力描绘,一秒钟能算多少秋良说不出,似乎脸都憋红了。秋良不再是秋良。

    每次,黑脸人送来一本新的小人书都像一股春潮,大家奔走相告。

    老祖奶真是老糊涂了,她竟然说黑脸人不该送钟,将秋良的死归咎于黑脸人送钟。好像很奇怪,秋良死后,“有旧鞋换洋火——”的吆喝再也没有响起过——黑脸人再也没来过,他知道秋良没了吗?从初秋到隆冬,直到快春天的残冬,黑脸人一共给了秋良九本书,加上原来没头没尾的三本,总共十二本书。

    秋良的十二本书后来分散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流出了我们院,流到社会上,像漂流瓶一样,一直在流传。我们院最后只剩下那本只有三页的小人书,书脊一直都还在,书脊在就仍是一本书。

    (删改自《十月》2020年第4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肖像、职业、谈吐举止来看,黑脸人是当时一个没文化的贫苦谋生者,但他对一心想要读小人书的秋良却是十分支持,且主动帮助。 B、由小说对秋良的外貌描写可知,他是一个得了白化病的孩子,但他从不为自己的病烦恼,反而对小人书情有独钟,对知识充满了渴求。 C、黑脸人对秋良说“你太饥饿了”,其实他并不是说秋良吃不饱肚子,而是赞赏秋良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惜拿这么好的闹钟跟他换书。 D、“秋良不再是秋良”,第一个“秋良”指脑中装满了各种知识、让“我们”吃惊、羡慕、崇拜的秋良,后一个则是指身患重疾的秋良。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良跑回屋……往外跑”一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跑、拉、站、爬”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秋良急不可耐的换书心理。 B、文中画浪线部分运用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秋良读《堂吉诃德》时的不理解,为下文他与黑脸人关于《堂吉诃德》的对话作了铺垫。 C、小说多用“反转”法让情节不断呈现跌宕之势,如:秋良起初想用闹钟换书而不得,而接下来,黑脸人不断送书来;秋良酷爱书,最后却病死。 D、小说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主人公“秋良”为视角,这样的手法可使读者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更能客观而冷静地审视人物命运。
    (3)、“有旧鞋换洋火——”这声吆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4)、十二本小人书蕴涵着丰富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3. 文言文阅读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遗之。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①大恐。张仪曰:“王勿悲,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是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注】①梁王,即魏襄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B、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C、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D、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也常被用来代指国家。 B、函谷,中国古代关卡。《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C、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D、以为,即认为。还可指“把……作为”,如“秋以为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魏两国的军队进攻韩国,作为韩国的盟友,齐王答应了韩国使臣的请求并决定出兵帮助韩国。 B、韩国与秦国交战,楚、赵两国立即发兵援救韩国,齐国趁机出兵攻打燕国,三十天就攻占了燕国。 C、秦武王的近臣诽谤张仪,指责他曾对惠王不忠。齐王也派使者前来谴责武王,说不该重用张仪。 D、齐王发兵攻魏,张仪献退兵之计。他把舍人冯喜派往楚国,冯喜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

    ②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

    (5)、在张仪看来,秦武王如何才能成就“王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

    苏辙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 B、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筼筜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 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D、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2)、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描述曹操当年伐吴的军威之盛。
    (3)、“角”为古时军中用以传达命令的乐器,也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又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字从心出,心借字形,人影闪现。读碑帖,常常看见性情,有人“胆大妄为”出门去,有人①入屋来;有人诚恳恭敬、天真烂漫,有人特立独行、不拘一格;有人②,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古人习字,不以书家自居,亦不以书家为荣。王羲之、苏东坡书法好,文章也好。读二王父子杂帖,读苏黄文集,高逸厚朴,篇篇绝妙好辞。【A】古人的趣味,向来偏心文士翰墨,历代书家多是学问家、文章家。【B】傅山曾说:“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书法讲究字外功夫,字外功夫无非人情练达,无非世事洞明。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止如此,腹有诗书字也华。

    读碑帖,看得见前人的笔意,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也看得见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③在砚台的墨香里修行。【C】笔墨是心性之呈现,笔墨下落:宣纸轻哗,这种甘心的心性在枯湿浓淡的笔路上一览无余。

    旧中国的庭院文化渐渐稀薄,那些精妙碑帖都是古迹也都孤寂。【D】王羲之的杂帖;颜真卿的文稿;文徵明的手卷;董其昌的条幅,旧味氤氲,人间万事纵然消磨尽了还有墨痕故纸的暗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上面文字[A]~[D]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又被称为“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     。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每年基本长度为12个月,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围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于是,农历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     , 被称为“阴阳历”。

    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24节气。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农历就会设置一个新的节气。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     。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材料内容,给“农历”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60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卢冬成功摘金并打破世界纪录。在领奖台上,看到亚军和季军坐着轮椅,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卢冬的举动赢得大家的一致赞扬,有网友说:“这一蹲体现中国人骨子里的温儒良善”。生活里的卢冬虽然没有双臂,但化妆、弹琴、书法、做饭……都不在话下,而游泳让她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卢冬说:“我也爱吃、爱玩、爱闹,可以自嘲,可以开玩笑。请大家把我看作一个普通的女孩。”卢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站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蹲得下去”和“站得起来”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想成为一个既能“蹲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青年既“蹲不下去”,又“站不起来”。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