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出师表》对比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04 类型:复习试卷
一、
-
1. 《出师表》VS《郗超荐贤》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C、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爱 憎 匿 善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二、
-
2. 《出师表》VS《隆中对(一)》
【甲】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时(当时)先主屯(屯兵,驻守)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委屈,招致引来)也。将军宜枉驾(委屈车马)顾之。”由是(因此)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智谋方法)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认为)计将安(怎么)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时先主屯新野(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 )
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3)、翻译下列句子。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5)、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7)、(乙)段中,刘备的话有三层意思,请概括大意:(8)、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
(9)、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10)、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11)、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两表是什么?一对是什么?三、
-
3. 《出师表》VS《隆中对(二)》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一起)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最终)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确实)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被)之用,此可以为(把他作为)援而不可图(图谋,谋取)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地方),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用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联系两段文字看,乙段中的“将军”也就是甲段中的。(2)、乙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甲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乙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甲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7)、[乙]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9)、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四、语段阅读
-
4. 阅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①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②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5. 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臣赋性(天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谁料)病在膏肓,命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天下),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仰仗,依靠)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6.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甲】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厚:丰厚,用做动词。)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指很多,虚数)。今王诚欲致(招来)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被任用),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聚集,奔赴)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由是感激(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士 争 凑 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
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5)、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7. 阅读【甲】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当初,诸葛亮上书给后主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不肥沃的田十五顷,供给家人的衣食还有结余。至于我在外任职时,没有另外征集赋税,随身衣食都靠政府供给,也不另外经营产业来增加自己的丁点财富。等到我死的那天,不要让我辜负了陛下,家里有剩余的丝绸,外面有多余的财产。”到了他死的时候,真的像他所说得那样。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臣本布衣 布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悉仰于官 仰: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咨臣以当世之事( )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5)、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6)、你对诸葛亮不留遗产给儿孙(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有什么评论?8.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甲】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当初,诸葛亮上书给后主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不肥沃的田十五顷,供给家人的衣食还有结余。至于我在外任职时,没有另外征集赋税,随身衣食都靠政府供给,也不另外经营产业来增加自己的丁点财富。等到我死的那天,不要让我辜负了陛下,家里有剩余的丝绸,外面有多余的财产。”到了他死的时候,真的像他所说得那样。
(1)、 解释词语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悉仰于官 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9.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简拔:
裨补阙漏:
优劣得所:
意气扬扬:
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②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10.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
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躬耕于南阳 躬:
猥自枉屈 猥:
攘除奸凶 攘:
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4)、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11. 阅读【甲】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①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②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骜”同“傲”② 霸王:霸王的事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先帝不以臣卑鄙( )
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告之于帝 B、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入则无法家佛士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遂见之 公将鼓之(3)、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每句限一处)①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②一 日 三 至 弗 得 见
(4)、理解填空①杜甫在《蜀相》 一诗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甲文中最能休现诸葛亮“两朝”、“老臣心”的句子是
②齐桓公一日之内,数见布衣之士,亦可谓“三顾频频” 乙文中最能表现他这样做的理由的句子是
(5)、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12.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1)、解释下列词语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寄: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攘除: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宜: ④今贼适疲于西 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翻译下面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4)、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13.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题目。【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其谁可而为之( )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 ;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14. 阅读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 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不可知其源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②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出师表》
(乙文)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4)、(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5)、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16.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3)、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4)、回答下列问题①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②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5)、《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②东和:③收二川:
七擒:⑤北拒:⑥排八阵: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选自《智囊》)
【注】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
深入不毛:
韩信始为布衣时 :
吾哀王孙而进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信钓于城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吾必有以重报母 C、韩信始为布衣时 不为具食 D、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多厌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信既贵,酬以千金。
(4)、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 , 叙述了 , 表明了。(5)、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18. 阅读【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志虑忠纯:
悉以咨之:
严闻亮卒: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19.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各题【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 , 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①由是先主诣亮( ) ②不耻劳辱( )
(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