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市(州)2023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4-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总 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文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 需要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复杂变化的新趋势,正确处理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在文化 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 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 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 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人类普遍 交往中碰撞、交融、互鉴,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本土文化、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 面临的重要挑战。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缺乏安全屏障的文化开放,有可能丧失文化发展 自主性,甚至沦为异质文化的附庸。

    文化越开放,越要提高文化安全意识,筑牢文化发展的安全屏障,这是历史和现实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16世纪以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进行的,殖民地的扩张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这种强势文化不断销蚀着其他文化的民族自主性,消弭着 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伴随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基督教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以纽 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许多地方性文化消失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 标本”。这一看上去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事实上自始至终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其 不仅在现实中构造起一个西方化的世界景观,也在人们头脑中植入了西方价值体系,从而深刻 影响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如果说早期西方文化霸权具有某种“自发性”的话,那么,“后冷战” 时代西方的文化输出却越来越表现出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的特征。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到西方推动的各种“颜色革命”,我们可以管窥到西方文化霸权的顶层设计和霸权逻辑,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灾难性后果。

    殷鉴未远,警钟犹鸣。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警惕和防范西方价值观霸权,防止西方文化殖 民,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世界性课题。我们在中国近代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懂得了封闭导  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要在现实的他国教训中看到放弃文化安全屏障的严重后果。 必须认识到,推进文化开放和维护文化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  程中,要不断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筑牢文化安全的底线,不断夯实国家

    发展的文化根基。

    (摘编自邢云文《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领城,文化安全的前提是保护传统价值,这些价值通过社会领域的精 神、道德、历史、宗教等来体现。文化安全意味着民族文化身份不受有可能破坏其根基的内外 部因素所威胁。有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语言安全、风俗道德安全、价值观安全、 生活方式安全。本文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民族精神、理想信念、主流价值体系等观念形  态的“文化特征”“文化主权”处于相对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其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文化安全是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很多国家,政府将文化安全作为优先政策,以防范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在法国,“文  化例外”政策是构建法兰西民族文化认同,维护法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这个词汇被用来谈论现代化如何威胁和改变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文化安全往往同土  著人与白人的互动有关。在加拿大,文化被定义为一套政治价值观,而不是社会所认同的由艺 术和知识所体现的现实:“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根植于对宽容的承诺、民主、 平等和人权等。”在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看来,维护主流的政治价值观是确保文化安全至为关键 的要素。加拿大政府所谓的文化安全,具有更多政治含义,即外来文化对加拿大主权和文化权 力造成的威胁。非洲在实现“非洲性”与“世界性”融合的同时,强调保护传统习俗、文化遗产  (包括遗迹和部落艺术品等)免受自然侵蚀、经济发展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各种文化安全定义 的共同点在于,保留文化特性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等挑战面前免受成胁和伤害。

    虽然文化安全很重要,但是文化安全具有相对性。在全球化时代,不存在“绝对安全”或

    “绝对纯净”的文化。所以,不计成本地寻求绝对的文化安全,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一国文化在受到其他文化影响的同时,会对共产生投射和反作用。对处于相对弱势的国家来 说,保持独特的文化身份确实是一大难题。然而.也不能因此故步自封、自我封闭,唯有对内坚 持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外推动文明互鉴,才能在开放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免疫力,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

    (摘编自赵磊《文化安全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重要保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缺乏安全屏障的文化开放或将使国家和民族无法自主发展其文化,最终可能导致本民族文化失去其独立性。 B、作者认为,作为国家安全重要保障的文化安全,主要包括语言安全、风俗道德安全、价值观安全及生活方式安全。 C、文化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一个领域,它以保护传统价值为目的,是民族文化身份不受威胁的保障。 D、历史上看似“自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其背后都有着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B、相比于早期西方文化霸权,“后冷战”时代西方的文化输出表现出愈加明显的侵略性。 C、在加拿大,文化属于政治价值观的范畴,只要维护主流的政治价值观,就能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D、在全球化时代,不存在“绝对安全”或“绝对纯净”的文化,各国应着力于寻求相对的文化安全。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在国际化口号下,许多城市舍弃自身特色,追求建设摩天大厦,城市建筑趋同。 B、由于殖民统治,许多美洲土著语言被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所取代。 C、鲁迅:“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D、2022 年万圣节,十余万人来到韩国首尔梨泰院商业区参加狂欢,发生踩踏事故。
    (4)、伴随着“漫威”系列电影的风靡,“漫威英雄崇拜”在中国青少年中流行,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简要分析。
    (5)、如何在文化开放的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邢 兰

    孙 犁

    去年冬天,我随了一个机关住在鲜姜台。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这房子房基很高,那简直是在一个小山顶上。看西面, 一带山峰, 一湾河滩,白杨,枣林。到下午,太阳慢慢地垂下去……

    其实,刚住下来,我是没心情去看太阳的,那几天正冷得怪。雪,还没有融化,整天阴覆着 的天,刮西北风。我躲在屋里,把门紧紧闭住,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从门上面的空隙,从窗子 的漏洞,从橡子的缝口。我堵一堵这里,糊一糊那里,简直手忙脚乱。

    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来这里转转。我就请他坐坐,不过,我紧接着说:

    “冷得怪呢,这房子!”

    “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 过人,只是盛些家具。”

    这个人说话很慢,没平常老乡那些啰唆,但有些气喘,脸上表情很淡,简直看不出来。

    “唔,这是你的房子?”我觉得主人到了,就更应该招呼得亲热一些。

    “是咱家的,不过没住过人,现在也是坚壁”着东西。”他说着就走到南墙边,用脚轻轻地在

    地上点着,地下便发出空洞的通咂的声响。

    “呵,埋着东西在下面?”我听见这个人随便就对人讲他家藏着东西,并没有一丝猜疑、欺

    诈,便顺口问了这句话。他却回答说:

    “对,藏着一缸枣子, 一小缸谷, 一包袱单夹衣服。”

    他不把这对话拖延下去。他紧接着向我说,他知道我很冷,他想拿给我些柴禾,他是来问

    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他问我怕烟不怕烟,因为柴禾湿。

    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

    不多会儿,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好像这些东西,早已在那里准备好。他 把劈柴放在屋子中央,茅草放在一个角落里,然后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

    他向我说:

    “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

    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

    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 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

    有时,他拿些黄菜、干粮给我。但有时我让他吃我们一些米饭时,他总是赶紧离开。

    起初我想,也许邢兰还过得去,景况不错吧。终于有一天,我坐到了他家中,见着他的老婆 和女儿。女儿还小,母亲抱在怀里,用袄襟衷着那双小腿。我看见那女孩子没有裤子穿……,

    邢兰没表情地说:

    “穷的,孩子冬天也没有裤子穿。过去有个孩子,三岁了,没等到穿过裤子,便死掉了!” ·

    从这一天,我才知道了邢兰的详细。他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还只有西 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且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 ……直 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

    现在是春天,而鲜姜台一半以上的人吃着枣核和糠皮。

    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若抗日工作,我想不出别的字眼来形容那兰对于抗日工作的热心,我按照这两个字的最高度的意义来形容它。

    邢兰发动组织了村合作社,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 属耕种的,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 年的春耕。

    而邢兰是两个团的团长。

    那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他实在是勉强做去的。

    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地他是那样吃力, 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 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农具合作社做几架木犁。

    而竟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 来,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 调,而是他吹热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

    在晚上,我拿过他的口琴来,是一个“蝴蝶牌”的,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 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花的钱不少呢, 一块七毛。”

    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

    他曾对我说:“我知道冷是难受…… ”这句话在我心里存在着,它只是一句平常话,但当它 是从这样一个人嘴里吐出来,它就在我心里引起了这种感觉:

    只有经受寒冷的人,才贪婪地追求一些温暖,知道别人的冷的感觉;只有病弱不幸的人,才 贪婪地拼着这个生命去追求健康、幸福……

    记到这里,我才觉得用不着我再写下去。而他自己,那个矮小的个子,那藏在胸膛里的一 颗煮滚一样的心,会续写下去的。

    一九四0年三月二十三日夜记于阜平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孙犁同名小说,有删改。②坚壁:把物资转移走或埋藏起来,使不落到

    敌人的手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冷得怪呢,这房子!”第一次见到邢兰,“我”就忍不住发牢骚,表明“我”因住宿条件简陋“没心情”,感到委屈。 B、“我”是一名八路军于部,邢兰对“我”非常信任。“讲他家藏着东西,并没有一丝猜疑、欺诈”,表现了当时良好的干群关系。 C、 “不多会儿,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表明邢兰做事热心,考虑周到,早就为“我”做好了准备。 D、 邢兰身世悲苦,家境贫寒,却“无条件”地“参与抗日工作”,有些工作可能力不从心,但他一直任劳任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k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寒冷萧瑟的自然环境,为主人公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更衬托出邢兰的热情。 B、小说没有正面写惊心动魄的战斗,而是用粗犷简洁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C、这篇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平凡的小事来表现他不平凡的优秀品质。 D、“那藏在胸膛里的一颗煮滚一样的心”,语言生动,形象地表明邢兰对革命工作的无私奉献会一直持续下去。
    (3)、小说中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花“一块七毛”买一只口琴,对邢兰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小说中邢兰买口琴、吹奏口琴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孙犁说:“因为有时我们常常抽象地谈艺术的政治性或是文学的艺术性,反倒把生活性忘记 了。没有丰富的切实的生活经历,政治性和艺术性都不能产生。”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孙犁所主张的生活性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魏微谏曰:“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妇首来朝,其后稍骄倨,故王诛加之。罪 止文泰可矣,宜抚其百姓,存其社稷,复立其子,则成德被于返荒,四夷皆悦服矣。今若利其土地 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成,十年之后,陇右虚耗 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位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上不从,九月,以其 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 唐纪十一》)

    材料二:

    癸酉,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民与镇兵及谪徙者杂居西州,孝 恪推诚抚御,成得其欢心。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没杀沙钵罗叶护,并其众,又击吐火罗,灭 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遨击,败 之。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追奔至遏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

    初,高昌既平,岁发兵千余人戍守其地,褚遂良上疏,以为:“圣王为治,先华夏而后夷狄。陛下兴兵取高昌,数郡萧然,累年不复;岁调千馀人屯戍,远去乡里,破产办装。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所遣多复逃亡,徒烦追捕。加以道涂所经,沙碛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人往来,遇之多死。设使张披、酒泉有烽燧之警,陛下岂得高昌一夫

    斗粟之用,终当发陇右诸州兵食以赴之耳。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高昌者,他人之手足;奈 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且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为之立君长以抚之,高昌独 不得与为比乎!叛而执之,服而封之,刑莫威焉,德莫存焉。 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 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 内安外宁,不亦善乎!”上弗听。及西突厥入寇,上悔 之,曰:“魏微、褚遂良劝我复立高昌,吾不用其言,今方自咎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 违离亲戚 B、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 离亲戚 C、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 违离亲戚 D、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 离亲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叫做干支历,文中“乙卯”和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 用法一致,都为纪年。 B、“郡”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战国时郡县并置,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以后,“郡” 成为“州”的下一级行政区。 C、“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 事信息快捷有效的方法。 D、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文中“陇右”,指陇山以西的地方,而姜夔《扬州慢》中“淮左”即指 淮河以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想将高昌改为一个州县,魏征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获得高昌的粮食布匹,还会消 秏唐朝国力,这个做法不可行。 B、高昌旧部、镇兵与犯人混居西州,不便管理,郭孝恪从中斡旋调解,诚心诚意抚慰治理,因 而深受他们的欢迎。 C、乙吡咄陆杀死沙钵罗叶护吞并其部众后,乘胜侵犯西域和伊州,结果被郭孝恪打败,郭孝 恪一直追击他到遏索山才凯旋。 D、等到西突厥进犯高昌,太宗才感到后悔自责,认识到没有采取魏征和褚遂良的意见是错 误的,高昌的局面是咎由自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

    ②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

    (5)、在如何对待高昌的问题上魏征与褚遂良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守 岁

    苏 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展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蹊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释】①106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 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起故乡岁幕的淳朴风俗,写了这首诗寄给弟弟苏辙,以抒发思念之情。

    ②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把“垂尽岁”比喻成“赴壑蛇”,化虚为实,新颖奇特又形象逼真,蛇已游向幽壑,只是 抓住其尾,徒劳无益。 B、诗人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且”“畏”二字将儿童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人 微,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C、结尾的“少年”,既指诗人自己,也指其弟苏辙;“犹可夸”既是诗人自勉,又是对其弟的 鼓励。 D、诗歌语言晓畅,情感富于变化,耐人寻味。最终表达了共惜年华,积极奋发,不让志向抱 负付诸东流的愿望。
    (2)、清代纪昀很欣赏《守岁》中所描绘的场景,称之为“真景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进行分 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破灭的原因是“ ”;对赵国之亡,他的态度是“”。
    (2)、古时行军打仗,常常通过敲击金属器具来传递信息,高适的《燕歌行》对此即有体现:出 征路上,士兵们“ ;身陷重围后,晚上所闻却是“”。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自陈壮志:“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刘克庄在《贺新郎 · 国脉微 如缕》 一词中也化用终军请缨典故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作为最能体现程派表演风格和唱腔特色的扛鼎之作,京剧《锁麟我》问世八十余载,久演不 衰,传承至今,是     ①     的经典。近日,北京京剧院程派名家郭玮在长安大戏院震撼上演 《锁辟囊》,让古老的中华戏曲艺术再次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

    《锁麟袁》的特点是人物生动传神,叙事起伏跌宕,情节丰富婉转。在唱腔设计上更是独具 匠心、  ②     。郭玮的行腔圆润婉转,音质明净甘醇,娴熟自如,抑扬顿挫,用声音强弱和 节奏的变化精准把控抒发人物的内心情绪。 时而荡气回肠、意气磅礴,时而凄美哀婉、催人泪 下;情急时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情缓时声声入耳、字字含情:将人物表现得     ③    、鲜活灵 动,显出较高的艺术造诣。

    《锁麟食》是经多位英术大家精彩演经具艾术风格早已深入人心的程派经典之作。如何寻 求突破、在守正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程派传承人必须思考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优 秀的程派传人,郭玮深语艺无止境的艺术真谛,善于从每次演出中汲取经验,认真揣摩人物,精 心研磨唱腔,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将声腔演唱和身段功架化为刻画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

    法,不断提升自己驾驭把控和表现人物的能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海外文化环境下的中国“四大名著”传播情况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从地城的角度来  看,不同文化圈的传播情况差异较大,亚洲国家内的四大名著传播情况较为乐观,尤其是在日  韩的传播最为广泛。而在欧美国家,除了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理解的汉学家们,     ①    , 其  中《红楼梦》的影响力远低于另外三部。究其原因,《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宗法家族 · 式情节,甚至是中国传统的物品、餐饮等内容都成为传播的障碍。

    在传播方面,     ②     , 还可以通过说唱、影视或游戏等方式来传播。其中,从游戏的角度来看,对《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改编的形象最多,并广泛流传于国外。相比较来说,我们很 难发现有对《红楼梦》改编的游戏或形象。而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    ③   , 四大名著就不可能广泛流传于国外。然而,翻译难, 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这不仅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 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我国汉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存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  式以至地理环境的差别,整体文化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由于翻译与交流欠缺的问题,大量《红  楼梦》的研究著述没有流传到国外。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 致的。 B、这不仅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导 · 致的。 C、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 习惯。 D、这不仅是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被称为中国航天员“超级替补”的邓清明,在2022年11月29日终于圆梦太空。这一年他 56岁。他的航天梦坚持了25载,很瑰丽,很漫长,很执着,也真的很不容易。

    2006年,邓清明的女儿看着同学的爸爸费俊龙、聂海胜成功飞天。哭着问邓清明:“为什么 你总是上不了天啊?”

    2016年邓清明再次失败,而他的战友景海鹏将第三次飞上太空。

    “比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我们这一生总是在主动或被动地和他人比较。面对“比 较”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