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基础复习:七下第三单元 教材知识梳理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3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原产于(    )
    A、欧洲 B、亚洲 C、美洲 D、非洲
  • 2. 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下图),其背而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

    A、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 3. 某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的设置(   )
    A、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D、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 4.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完善选官制度 B、重文轻武 C、加强君主专制 D、加强丞相权力
  • 5. 能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具有大无畏抗击外敌精神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黄巢起义 C、郾城大捷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6. 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始自(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7. 下列农民起义中,直接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8. 从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设立南书房,再到雍正时的军机处。这体现了(    )
    A、官场腐败的严重 B、地方权力的加强 C、大臣权力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9. 下图中乾隆皇帝的谕令表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禁绝一切中外交流 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 10.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今”所处的朝代指(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
  • 11. 军机大臣之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   )
    A、军机处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 B、军机处是皇帝中央集权的工具 C、军机大臣对制定政策作用巨大 D、军机处只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 12. 1793年10月,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给和珅的照会中提出:“英国商人在舟山或宁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广州一样经商;他们必须服从中国法律和习俗,并安分守规矩。”据此可知(   )
    A、英国倡导中英自由通商 B、《南京条约》已经生效 C、英国强迫中国五口通商 D、清政府改变了闭关政策
  • 13. “正当晚明社会……亟须寻求突破之际,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了。清军入关以后,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新建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材料中“蜕变”的趋向是(   )
    A、近代化 B、全球化 C、农业化 D、多极化
  • 14. 乾隆时期,清廷平叛后,在新疆北路设置乌鲁木齐都统和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对于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族聚居区,仍承袭原有的伯克制。这说明廷对新疆的管理(   )
    A、方式单一,因循守旧 B、没有定制,无章可循 C、灵活多变,恩威并重 D、怀柔政策,实行册封
  • 15. 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这主要说明(   )
    A、郑和下西洋场景的壮观 B、明朝政府开始闭关锁国 C、郑和远洋规模实际不大 D、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 16. “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在事实上促使‘天下一统’观念的破产,……中国沦为外夷监守,自然万不可行。”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
    A、外国公使进京对中国的危害巨大 B、盲目自大的观念带来了灾难后果 C、清朝统治者拒绝与外国公使交流 D、外国公使进京威胁到了中国内政
  • 17. 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这说明(   )
    A、清代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 B、清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 C、清代私营手工业迅猛发展 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18.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体现了(   )
    A、清廷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联合列强镇压内乱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C、清政府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清政府开始注重与列强开展友好外交
  • 19. 《起居注》是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朝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朝时皇帝观阅成为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   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代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康熙帝时皇权达到顶峰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20. 清朝时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至此天山南北政令通达。清朝此举(   )
    A、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收回了被沙俄占领的土地 C、巩固了西北边疆 D、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21. 《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康雍乾时期)学者渐惴惴不自保,凡学术之触时讳者,不敢相讲习。”当时举报之风大盛,只要有创作文字被附会触及“时讳”,就可能会招来满门抄斩之祸。由此看出清代(  )
    A、推行八股取士 B、实行闭关锁国 C、中外交流基本停滞 D、思想文化控制强化
  • 22. 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封其长子伯禽于鲁国,都曲阜。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下令:“在朝廷中不得讲鲜卑语,违者免去所任官职。

    ④接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 23.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派团使华,因不按清朝要求使用礼节,觐见竞宣告破产。嘉庆帝敕谕英王,称:“凡是你们国家的奇巧器物,天朝不会视为珍宝……以后勿要遣使来华,以免徒劳跋涉。”这一外交事件折射出清朝(    )
    A、专制强化,矛盾尖锐 B、人口增长,商业发展 C、商业兴盛,物产丰盈 D、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 25.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白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严重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C、导致许多农民和商人破产 D、引发了民生和社会问题
  • 26. 如表反映了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状况,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

    其他

    1860—1899年

    22.16%

    29.19%

    40.54%

    8.11%

    1902﹣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A、洋务运动兴起 B、民族危机加深 C、中华民国建立 D、鸦片战争惨败
  • 2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下列关于台湾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B、元朝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C、1662年,郑成功打败葡萄牙殖民者收复台湾 D、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28. 由表中数据反映的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    )

    清朝前期人口和粮食产量表

    时间

    人口总量

    粮食总量(斤)

    人均耕地(亩)

    人均粮食(斤)

    康熙二年(1663年)

    0.95亿

    1163亿

    6.88

    1183

    乾隆六十年(1795年)

    3.01亿

    2576亿

    2.14

    867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B、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C、人均粮食严重不足,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D、农业品种产量增加,城镇商品经济繁荣
  • 29. 据表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生产力提高(    )

    材料一

    明朝后期史书记载河南的情况为“中州沃土,半植半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材料二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写道:“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卖)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A、棉花种植广泛 B、统治者鼓励商品贸易 C、社会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 30.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在明代(    )

    表  (→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

    中日使臣往来

    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

    朝鲜→中国

    中国→日本

    日本→中国

    朝鲜→日本

    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

    208

    882

    4

    68

    14

    24

    共计1343年年平均次数

    0.13

    0.65

    0.003

    0.05

    0.01

    0.02

    明代

    161

    1299

    16

    37

    22

    70

    共计277年年平均次数

    0.6

    4.6

    0.06

    0.13

    0.08

    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二、材料分析题

  • 31.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许多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机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皇帝作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决定,把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赖依托的对象,固定为“祖宗家法”。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回答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创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其举措。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家、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偶、瓷器等。

    材料二: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早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唐两朝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各一例。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远航最远到达哪里?
    (3)、材料三中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材料中的“一口对外通商”指的是哪个城市?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
  • 33.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

    ——(宋)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从 1405 年到 1433 年的 28 年间,郑和连续 7 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 多名官兵,渡

    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 16 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设立市舶司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郑和此行有何特点?结合所学,说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4)、材料四为清朝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 34. 下面历史地图描述了唐朝“西行”、“东渡”和明朝“航海” 三个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三个历史事件中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最远分别到达了哪些国家或地区?
    (2)、他们对外交往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作用?
    (3)、能够实现这些目的原因有哪些?
  • 35.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成功墓出土的“郑氏附葬祖父墓志”,刻有“明末赐姓封延平王,率众取海外台湾,开辟弧土,设立府县居之”等文字。

    材料二:打退外敌后,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案,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

    ——摘自《清史稿之郑成功传》

    材料三:下表是不同时期郑成功的形象与评价变化

    时间

    形象与评价

    参考文献

    康熙前期

    海寇、逆贼,“勾引奸徒,窥视内地”

    《清世祖实录》

    康熙后期

    明室遗臣,海外孤忠,非乱臣贼子,赐谥号,并赐“忠臣”牌匾

    《明季遂志录之郑成功传》

    19世纪90年代

    台湾的开辟者、经营者和守护者,是清朝的功臣

    1898年《中外交涉记》

    20世纪初期

    矢志抗清,至死不降,光复汉族的大英雄。“树大旗代表汉族,挫败清人,实为汉族之光荣史迹”

    《柳亚子之郑成功传》《江苏》杂志1903年

    20世纪30-40年代

    “抵御外敌的爱国主义者,彰显了华厦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民国教育部《非常时期民众丛书之立志复明的郑成功》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三,康熙年间清政府对郑成功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初期和20世纪30-40年代郑成功形象变化的历史背景?
    (3)、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历史人物形象和评价的因素(至少写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