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练:1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3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1789年,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扫烟囱的小男孩》中描述到“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我父亲把我卖给了别人,我当时还不大喊得清‘扫呀,扫呀’,就这样白天扫你们的烟囱,晚上在烟灰里睡觉。”诗人意在抨击(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 B、阶级矛盾尖锐对立的现实 C、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D、工业化中人性关怀的缺失
  • 2. 在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把普通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痕迹。在以下有关工业革命的表述中,符合这一研究思路的是(   )
    A、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B、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 C、工厂大量雇用童工 D、英国确立世界工业霸权
  • 3.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唯物史观”,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剩余价值”。下列关于“两大发现”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大发现"均记载于《共产党宣言》 B、唯物史观是指导工人阶级解放的指导思想 C、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D、“两大发现"都属于马克思个人的理论创新
  • 4. 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    )
    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 B、证明印度生产技术先进 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 D、反映亚洲明显贸易优势
  • 5. 恩格斯回忆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的,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地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此话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B、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亟须科学的指导思想
  • 6.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8世纪末的伦敦全景画,图中既描绘了泰晤士河两岸大大小小的工厂,也展现了工厂烟囱排放着乌黑的浓烟。这种情景的出现是因为(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经济危机的爆发
  • 7. 19-20世纪,北美伊利运河、比利时阿尔贝特运河、苏伊士运河、莫斯科运河、巴拿马运河、曼彻斯特运河等多条运河修筑通航。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刺激了生产和技术革命发生 D、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 8. 如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1913

    15%

    11%

    13%

    8%

    4%

    A、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 B、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平衡 C、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D、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 9. 1870年9月马克思说,法国工人应该“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1871年4月12日他称赞巴黎工人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由此可知( )
    A、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态度前后矛盾 B、当时法国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 C、马克思为巴黎公社提供了理论指导 D、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10. “1801—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宪章运动 D、工业革命
  • 11. 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尸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 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 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 12. 从1793年开始,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开始逐步发行带有固定面额的纸币。纸币正面均为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背面均为空白。(注:不列颠尼亚女神为不列颠群岛的守护神,是英国海洋力量的象征。她的形象是身披盔甲,手持海神波塞冬三叉戟和盾,背向大海。)这体现了当时英国意图( )

    A、控制海洋致力于对外殖民扩张 B、转变经营方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恪守传统避免剧烈的社会变革 D、构建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13. 下表是1870-1970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13

    1913-1950

    1950-1960

    1960-1970

    法国

    1.6(%)

    0. 7(%)

    5.0(%)

    5.8(%)

    英国

    2.2(%)

    1.7(%)

    2.8(%)

    2.7(%)

    美国

    4.3 (%)

    2. 9 (%)

    3.2(%)

    4.0(%)

    德国

    2.9(%)

    1.3(%)

    7.7(%)

    4.8(%)

    ①1870-1913美国、德国增长迅速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1913-1950英国、法国增长缓慢主要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③1913-1950美国增长率高于其它国家,罗斯福新政是原因之一

    ④1950—1970四国增长突出得益于国家干预和减少政府公共开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 19世纪晚期,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各国大量创办 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此可知当时西方科技发展的趋势是(   )
    A、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 C、尖端科技的突破成为首要任务 D、学科之间呈现交叉和融合
  • 15. 1830年是欧洲的中等社会获得普遍胜利之时,从此以后,中等社会的已往仇敌——旧制度下的贵族——可以说是完全被打倒了,但是看呵!他们的未来的仇敌——劳动阶级——却又整旗击鼓地上台来了。1830年欧洲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B、工人运动大规模爆发 C、工业革命的拓展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推动
  •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银行资本虽很发达,但银行家们热衷于把资金投向国外,通过放债取得高额利息,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喜欢把钱存入银行或购买万无一失的债券。这一现象(    )
    A、引发英法两国激烈争夺殖民地 B、加剧了法国社会贫富分化 C、表明法国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D、延缓了法国工业发展速度
  • 17.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分别提出以下口号:“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没有给面包,就要革命”和“宁愿做自由人死在绞架上,而不愿过着奴隶生活。”这些口号反映出欧洲工人运动(    )
    A、受到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B、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C、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D、从各国自发斗争走向了联合斗争
  • 18. 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原理》,提出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马尔萨斯的观点(    )
    A、  意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增加人口数量 C、与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 D、体现工人阶级诉求
  • 19. 发表于1854年的《艰难时世》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在小说里,作家对于伦敦的雾这样写道,“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有如幽幽阴魂,永远没有散去之日”。狄更斯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 C、反映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反映化学工业发展污染环境
  • 20. 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900家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阿克菜特式工厂,而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到19世纪上半叶的棉纺织业中,水力机与蒸汽机的推广促使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在100~500之间。这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劳动力的集中 B、促使劳动分工进一步的细化 C、扩大了国际国内市场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革
  • 21. 如表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情况。这反映了(   )

    法国

    国家

    英国

    俄国

    美国

    总人口(万人)

    约1800

    约3 600

    约5 900

    约2 300

    农村人口(%)

    48%

    75%

    93%

    87%

    城市人口(%)

    52%

    25%

    7%

    13%

    A、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B、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C、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D、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 22. 在1800~1870年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 23. 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巴黎公社无偿地向粮食供应商提供储粮仓库。巴黎公社粮食委员会“负责用一切可能办法至少把三个月必需的食品送到巴黎,所有储存食品都由它管理和支配。如有需要它还负责把面粉分配给用户。”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倡导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提升了公社委员政治威信 D、注重加强革命政党的建设
  • 24. 下表是19世纪英国工业品出口和境外投资的地理分布情况表(注:以百分比计)。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时期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其他

    工业品出口

    1816~1822年

    59.6

    33.3

    6.1

    1.0

    时期

    欧洲

    美国

    拉丁美洲

    大英帝国殖民地

    其他

    1865年

    48

    11

    8

    24

    9

    境外投资

    时期

    欧洲

    美国

    拉丁美洲

    大英帝国殖民地

    其他

    1830年

    66

    9

    23

    2

    1854年

    55

    25

    15

    5

    1870年

    25

    27

    11

    (印度)22(自治领)12

    3

    A、英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日益衰落 B、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争夺加剧 C、工业化浪潮在欧美大陆迅速扩展 D、世界商贸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 25. 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马克思指出“……现在这个纲领的一些说法明显过时……如《宣言》第二章临近结尾处提及的革命措施;再如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这反映了马克思( )
    A、初步创立了暴力革命学说 B、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 C、肯定阶级斗争的进步作用 D、提出了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 26.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 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 27. 下表是1866~1868年第一国际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对应的决议,这体现了( )

    会议

    代表观点(部分)

    大会最终决议(部分)

    日内瓦

    代表大会

    合作社是解放无产阶级的唯一途径

    合作社并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要得到解放,首先必须夺取政权

    洛桑

    代表大会

    反对政治斗争、认为政治斗争与无产阶级无关

    工人的社会解放同他们的政治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号召工人学习《资本论》

    布鲁塞尔

    代表大会

    小私有制是幸福和主要前提

    必须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土地收归国有

    A、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 B、工人运动思想日益僵化 C、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过程 D、工人与资本家矛盾的缓和
  • 28. 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工人合作社联合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受委托,统计那些应该交还给工人的、原业主遗弃的工厂和编制财产清单册。于是‘剥夺者被剥夺了’。”这表明巴黎公社( )
    A、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 B、打碎旧的上层建筑 C、注重建立企业财产管理制度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29. 如图为(美)托马斯·纳斯特于1881年创作的漫画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BITTERLAKE),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该漫画意在表明( )

    A、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B、美国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国家事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整个非洲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
  • 30.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二、材料分析题

  • 31. 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阅读材料二,指出“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3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实际上是选举社会。制度性的上升流动不仅成为持久的结构性流动,而且使社会的基本结构成为流动性的结构。由儒生文人作为官僚主要来源所构成的一种特别的社会流动通道,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整合与调适功能,从而消抑了中华帝国的整体性变迁的可能性,阻止了革命的爆发。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18 世纪,英国社会上层向中间阶层和社会下层的流动性更强,贵族的衰落是常态。由于海外贸易的扩展,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独立。中间阶层向社会下层的垂直流动也屡见不鲜,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农民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租地农场主社群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耕农的下层部分转化为农业雇工。还有相当部分贫困移民选择从乡村到城镇,不再专门从事农业活动,转而从事乡村工业生产。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至晚清“选举社会”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
  • 3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加廉价原料供应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则日益凸现起来。……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在此书中,他尖锐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123种,以后15年,除茶、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

    ---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故事政策》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在低关税条件下受到世界市场的制约和冲击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低关税导致了大量商品进口,形成对国内的巨大冲击,一些与洋货直接对抗的手工业先后衰落,甚至破产淘汰。……在国外商品冲击及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实业界开始探索抵御洋货,不让利益外流的振兴之道,因而,进口替代工业在竞争中相继兴起。近代状元企业家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进口替代的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棉纺织业纷纷筹建或扩建纱厂,而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规模尤大。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比中英两国低关税的不同点。
  • 34. 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说过:“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证据。”

    材料一:你们在这地区里已经亲眼见到工厂工人阶级的发展。这个阶级在几年前是不存在的现在你们已经看到它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人数发展很快。许多人是来自耕种地区许多是来自威尔斯、爱尔兰和苏格兰。他们为了高薪而抛弃别的行业来到纱厂。我记得一些鞋匠放下了自己的行业来学纺纱。我记得一些成衣匠、矿工、尤其是大量的农民都放下了他们的旧工作来学纺纱……。

    ——1834年工厂调查委员会在博尔顿所搜集的证言

    材料二:真正令人发指的,是现代社会对待大批穷人的方法。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在这里,他们呼吸着比他们的故乡——农村坏得多的空气。他们被赶到城市的这样一些地方去。……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而河水又弄得很脏,根本不能用来洗东西。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扔掉所有这些东西。他们就这样不得不弄脏了自己所居住的地区。但是还不止于此。各种各样的灾害都落到穷人头上。城市人口本来就够稠密的了,而穷人还被迫更其拥挤地住在一起。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两则材料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的陈述有何不同?指出影响这种陈述不同的因素并选取任一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这种陈述差异。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草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三、论述题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的演进也有相对明确的周期。下图是学者对近代以来国家发展与世界秩序的模型建构。

    ——据瑞·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围绕该模型,选取两到三个相联系的要素或补充新的要素拟定具体论题,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将基本要素与史实相对应,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