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小英雄雨来(节选)》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晋察冀(jìn) 塞车(sāi) 姥姥(lǎo) B、苇絮(xù) 捆绑(kǔn) 后脑勺(sáo) C、尸首(shī) 吆喝(yāo) 鸡冠花(guān) D、扭打(niǔ) 堵塞(sè) 枪毙(bì)2.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转折。 C、表示说话的中断。 D、表示声音的延长。3.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表达的感情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他像一只老乌龟一样 , 永远都不敢出头,什么意见也不发表 B、下课了,我们就好像欢快的小马驹撒开了缰绳 , 冲向了操场。 C、他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D、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 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4. 《小英雄雨来》向我们讲述在抗日战争中,小主人公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的故事。下列不是雨来完成的一项是( )A、给八路军送鸡毛信 B、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C、举枪射死一个敌人 D、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5. 品读句子,填空。(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次,它告诉我们,在雨来心中,胜过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雨来对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的故事。(2)、“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句中“脚下像踩着风”是说 , 雨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6. 《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 , 在书中,雨来给八路军送信。7. 班里准备排演《小英雄雨来》的话剧,请你也来参与吧。(选做题)(1)、班里找了几张图片用来设计话剧的宣传画,请你按时间顺序排序。(2)、班里准备选择一张图片设计主打宣传画,你的选择是第(排序后序号)张,理由是。
二、现代文阅读
-
8. 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家里有。里头请吧!”小嘎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已发现那个“太君”腰里挎着皮盒子,一支手枪翘在外面。霎时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
“太君”一面咕噜着,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小子一面靠向风门子,一面也拿着日本腔指引说:“太君,西间屋干净,那里歇歇地干活!”“太君”后头那个鬼子,见两屋的门帘都吊着,以为正用得着他的勇敢,挺起三八式,抢在前头,去挑西间的帘子。帘子一起,但听嚓嚓两声,鲜血一冒,大翻身倒栽回来。鬼子官儿“哇呀”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小嘎子见他要跑,急甩手“咣当”把风门一关,鬼子官儿身子才窜出半截——咔地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飞出一个战士啪地就是一枪,那鬼子肚皮贴地,两头儿翘了一翘,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刚拔出的手枪,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是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般快疾,小嘎子飞过去只一抄,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
(1)、读读下面的句子,选择认为正确的说法。①“太君”在文中指日本鬼子,而不是指天上的神仙太上老君。( )
②“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指小嘎子想吃糖。( )
③“西间屋干净”,并不是真的,这里写出了小嘎子的机智,好引鬼子上当。( )
④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小嘎子参与战斗时自己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
(2)、如果要给节选的这部分内容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 )A、杨家府请君入瓮,挑帘战 B、韩家大院单刀赴会,扰乱敌营 C、初生牛犊不怕虎,假枪挟真枪(3)、读完本文,你觉得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选择正确的选项。(多选)( )A、淘气顽皮 B、机智勇敢 C、临危不惧 D、灵活善变 E、坚强乐观 F、爱枪如命9. 课内阅读。小英雄雨来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它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请为下列带点的字注音。流着血
咬着牙拧
爪子
趔趄
(2)、文中出现了哪些动词描写军官,哪个动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感受到了什么?(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三、语言表达
-
10. 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机智小故事?选择一个,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