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必修4哲学与文化 3.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喜讯不断,“北斗”指路、“神舟”飞天、“羲和”逐日、“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宫”建成……中国航天演绎中国式浪漫,让神话照进现实。中国航天让神话照进现实说明(   )

    ①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服务时代中焕发生机

    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④中华文化是引领民族进步的精神火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在当前国际社会撕裂、族群对立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和谐、包容之道,有助于凝聚人心,化解乖张和戾气。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探求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期冀这一基因是可复制、模仿的。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是在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发展

    ②注重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为解决现今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能够涵养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人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    )

    ①中华文明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②各国通过交流互鉴可以消除文化隔阂和文化差异

    ③极大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因素

    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长期交流中实现了相互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4. 某村建设了一栋极富土家特色的吊脚楼。工匠采用传统的木工技艺,不用一钉一铁,将61根立柱和数百块木板合拢成-个完美整体,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整栋建筑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建成后的土家吊脚楼冬暖夏凉,可以传承千年之久。由材料可知(    )

    ①优秀传统文化至今影响中国人民的生活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根本
    ④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的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看一座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古朴与繁华,要去看它的那些博物馆.博物馆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库,里面收藏着城市的气味、先人曾经抛掷过的石块、种过的稻种、井栏、砖瓦 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可能在博物馆的藏品上隐隐显露

    ②观众心中载着乡愁,才能厘清城市文化的脉络及岁月流转

    ③博物馆文化讲述城市故事,是城市居民创造的物质成果

    ④可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建立博物馆与学校合作长效机制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 一口普通话走天下;一回到家乡,和家乡人说起方言却格外“亲切”,距离感一下子就“消失”了。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日浙式微,承载的地方传统文化也面临生存危机,因此频危语言的保护上升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社会问题。要注重方言传承是因为其(   )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④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7. 战胜疫情,中医药起了重大作用。张伯礼院士曾说,中医药是祖先留下的财富,无价的瑰宝,我们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传承精华,创新就是要把其他学科先进的技术方法吸引到中医中来,为中药服务,让古老的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优秀中医药文化做到守正创新需要(   )

    ①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优秀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其走向世界

    ②肯定文化价值,始终坚持临床治疗以中医药疗法为基本遵循

    ③加强文化学习,把中医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载体

    ④坚持文化创新,推进现代科技与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坐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古城,是陕北民歌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榆阳区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整合盘活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构筑文化高地,打造了陕北民歌博物馆等一批高质量的精品文化工程,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 00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成功创建 “中国民歌之乡”。这说明( )

    ①与经济相融合是文化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②发展文化产业能推动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④文化传承要立足客观实际,从时代发展中汲取养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   )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

    ③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 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作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说“高富帅”,肯定也被自己的表达匮乏惊呆了。以下描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①经典文化流传至今必有其合理性,需加以继承

    ②流行文化能得到认可必有其长处,需加以发扬

    ③传统文化因其脍炙人口而保留下来,应取其精华

    ④时尚文化因其生动形象而得到传播,应丰富内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1.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蒙着尘土的古文物,而是山野之间生机勃勃的有机体。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创造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价值实现机制,内蒙古以敖汉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减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绮丽风光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由此可见(   )

    ①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②中国农耕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恒久而鲜活

    ③农业文化遗产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  
    ④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 湖南摩崖石刻既具有突出的地理、地质内涵,又具有清晰的历史内涵。大量摩崖沿潇湘水路分布,成点成线成片,摩崖、扪石、剜苔、剔藓,成为湖南碑刻的习语。唐虞之道、盛唐气象、理学渊源、明清吏治,乃至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一步步标记着文明的进程,一篇篇表达着人文教化的灿烂。由此可见,摩崖石刻(   )

    ①借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逐渐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是文化传承的物化形式,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 某村建设了一栋极富土家特色的吊脚楼。工匠采用传统的木工技艺,不用一钉一铁,将61根立柱和数百块木板合拢成一个完美整体,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整栋建筑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建成后的土家吊脚楼冬暖夏凉,可以传承千年之久。由材料可知(   )

    ①优秀传统文化至今影响中国人民的生活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根本

    ④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的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 近年来,视听传媒艺术领域的创作者规避了一味追求“原汁原味”“完整再现”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刻板做法,萃取其中的一个诗句、一个人物、一个古物等,继续通过故事化叙事、视听化奇观、情感化激发,实现符合当代人认知习惯、行为方式、审美要求、价值标准的“转换”。在这里,创作者们(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反映社会呼声,满足了人们合理诉求

    ③不忘本来,吸取外来                 
    ④顺应时代变迁,推动了社会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5.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从甲骨文、金文所书写的字形来看,“行”(如下图)像一个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它的本义是道路,是四通八达的路。我们今天的“行”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行”字的演变表明创新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②“行”字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③“行”字源于社会生活但具体的含义能够因时而变 

    ④“行”字的演变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人们世代生活生产的物理空间、心灵家园,传统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缘起和发展密不可分,是华夏文明渊源有自的实证。

    人们对一个村落的印象,往往始于传统建筑和自然风貌,这些有形的物质载体是最直观的村落历史文化:宗祠、戏台等古建筑包含着开放的精神空间;民居建筑具有居住、商贸等多重功能,形制特色鲜明丰富。村落文化中孕育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价值体系,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契合,潜移默化间筑牢了文化自信的基石。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意义尤其突出。

    从根本上说,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突出文化诉求,更加重视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保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实施“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要将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物种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多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保护传统村落的若干要求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的原因。
    (3)、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场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活动,请你写一个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与内容)。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奥会有火爆全球的文化IP“冰墩墩”,在我们泉州也有自己的文化IP-“福狮”。

    “福狮”文化在泉州有着悠久渊源和深厚积淀。“狮”文化伴随着丝绸之路传入福建后,日渐与泉州传统文化融合,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人文景观和精神象征,给人们带来幸福与美好,增添信心与力量,形成独特的泉州“福狮”文化。

    请以““福狮'文化引领新潮流”为主题,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续写一篇宣传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200字左右。

    “福狮”文化引领新潮流

    在泉州,“福狮”文化一直是担当有为、拼搏奋斗的象征,体现了泉州人“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

三、论述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29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自2005年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已接续推进17年,该工程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为收录于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万余件(套)中国绘画藏品建立了精准的数字化档案。通过对传世古画进行数字化处理,成功地辨析、提取出原本剥蚀暗沉、肉眼难辨的画面、题跋及印章,实现了文物藏品的“无损伤”修复;通过综合运用虚拟现实、3D打印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对大足石刻245窟、安岳石刻紫竹观音及整体石窟的数字化建模、1:1立体化重现及其多媒体虚拟互动体验,让专业研究者和广大观众得享来自不同时空的艺术触动与体悟。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传承千年历史文脉,重现千古笔墨神韵,是中国古代绘画保护、挖掘、利用的集大成者,也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韵味、中国气派的重大标志性文化成果。国宝重光,是唯有新时代才能完成的壮举。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创造生生不息,必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数字技术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中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请你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15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