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暮投石壕村(mù) B、卷我屋上三重(zhòng)茅 C、何时眼前突兀(pài)见此屋 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2. 下列诗句,与课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 C、心忧炭贱愿天寒 D、三男邺城戍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B、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 C、吏呼一何怒(多么) D、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5.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6. 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只关心自己的茅屋,还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通篇押一个韵。7. 下列对《卖炭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了记叙手法,“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了说明手法。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填空题
-
8. 根据提示填空。(1)、室中更无人,。(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 !(3)、白居易《卖炭翁》中“ , ”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的矛盾心理。(4)、《卖炭翁》中“ ,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及其爪牙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蛮横嘴脸。
三、阅读理解
-
9. 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老妇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2)、请你赏析“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的“独”字一词的表达效果。10. 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任选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2)、请结合“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分析数量词的作用。11. 古诗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面对顽童的“趁火打劫”,诗人很着急。诗人如实写出自己的失态,显示出他的无奈。 B、第三节中,写了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压抑之感。秋雨漏屋,生活艰苦,表现出诗人自我哀怜的情感。 C、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语言通俗平易,灵活多变,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使诗人的感情自然倾泻出来。 D、整首诗中,作者从眼前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将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达出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