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一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测试(一)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计36分)

  • 1. 释迦牟尼面对印度社会现状,提出以“无我”的精神来抵抗婆罗门崇高的“我”,提倡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思想,最终创立了佛教。据此可知,释迦牟尼这一思想(   )
    A、受婆罗门教启发而产生 B、冲击了印度种姓制度 C、主要流传于印度民间 D、侧重于化解社会矛盾
  • 2. 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已相当完备 B、意在强调公民意识 C、崇尚尊重生命的价值 D、重在限制个人自由
  • 3. 苏格拉底要求人们把关注的对象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心灵,美德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人只能研究自己的灵魂,去寻找自己心灵中固有的知识和智慧。这一思想(   )
    A、反对认知外部的世界 B、特别不重视物质利益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 4. 斯巴达公民内部有贵贱之分,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远超出普通公民更多的土地、奴隶和个人财产。这体现了斯巴达(   )
    A、精英政治的虚伪性 B、贵族寡头政治的特征 C、僭主政治的反复性 D、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 5. 观察下图,图片(   )

    古代埃及文字中国古代文字

    A、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 B、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 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 D、体现了文化多元特色
  • 6. 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在印度数千年的历史中建立起一套严格的阶层划分和细致的职业分工,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它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种姓越高就被认为越纯净,离神越近。该制度(   )
    A、主要涵盖印度社会的上层群体 B、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 C、源于佛教 D、对现代的印度社会的影响极小
  • 7. 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 8. 公元前3世纪,在奥克苏斯河畔(今阿富汗境内)的阿里坎拉姆城中,人们经常在剧场中欣赏索福克勒斯(雅典作家)的悲剧;在埃及,对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盛行,人们在酒神节举行节日游行。这反映了(   )
    A、希腊化推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古希腊人以殖民方式扩展其文明 C、多神崇拜和自然崇拜较为盛行 D、非洲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低
  • 9. 以下关于古代世界大帝国与其首都的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 B、阿拉伯帝国—伊斯坦布尔 C、奥斯曼帝国—巴格达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
  • 10. 法学家乌尔比央主张,如果以前的占有者对他人的夺占不加反对或反对无效,即使用暴力手段实现的夺占也具有法律效力。《查士丁尼法典》更是明确规定,原占有者可以通过任何人取得占有。这表明罗马法(   )
    A、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 B、具有一定的偏激性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蕴含人人平等思想
  • 11. 9世纪,阿拉伯帝国银行业发达,巴格达总银行在各城市设有分行,使用金银两种货币。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
    A、商业贸易比较兴盛 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C、经济实力领先世界 D、沟通了各洲之间的联系
  • 12. 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关于阿拉伯对世界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给东方带来了伊斯兰文化 C、广泛翻译希腊、波斯的典籍 D、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 13.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 14. 从罗马法的基本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法律发展原因涉及到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法律需求促成了《民法大全》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这反映了罗马法(   )
    A、与时俱进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 B、适用于协调帝国民族区域矛盾的需要 C、原则与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完善 D、最大限度扩大公民权以维护民主政治
  • 15. 15世纪中期以后,俄罗斯文化更加排斥西欧,更加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他们认为“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的恶是西方的拉丁思想方式”。这主要是由于(   )
    A、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迁 B、基辅罗斯国家形成 C、西欧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 D、东正教中心的转移
  • 16.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
    A、货物主要靠船只运送 B、贸易范围几乎是当时已知世界的极限 C、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桥梁 D、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贸易
  • 17.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作物包括(   )
    A、小麦、燕麦 B、玉米、花生 C、大豆、水稻 D、大麦、高粱
  • 18. 哥伦布的到来使美洲印第安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迎面遇上他最可怕的大敌:不是那个白人,也不是这位白人的黑人仆从,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杀手,潜伏在这些人的血液内,气息中,被他们带上岸来。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建立了世界大市场 B、伴随着疾病的传播 C、带来了血腥的暴力 D、加速了物种的交流
  • 19. 根据欧洲学者统计,从美洲运到亚洲的白银,约占美洲白银产量的30%。其余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大陆的。但是,输送到欧洲的白银约40%仍然被送到了亚洲。据以上材料推测以下“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的路线”中最常用的路线是(   )
    A、里斯本—好望角—马六甲 B、广州、泉州—南阳—波斯湾 C、伦敦—威尼斯—亚历山大港 D、河西走廊—阳关—小亚细亚。
  • 20. 察下图。图中的“M”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人口迁移 C、“三角贸易” D、物种交换
  • 21. 下图是16-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线①:英法荷德等国迁往北美,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B、路线②:西班牙葡萄牙等迁往拉美,不禁止不同族群间的通婚 C、路线③:非洲黑人被迫迁往美洲,主要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 D、路线④:华人迁往美洲和大洋洲,客观上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 22. 来自异域的糖、咖啡、茶、巧克力,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    )
    A、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B、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C、人口迁移引发物种交流 D、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 23. 15世纪后,地球的海洋和沙漠不再能够把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隔离开来。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疾病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这表明当时(   )
    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B、物种的交流破坏了生态环境 C、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 D、殖民扩张加速了疾病的传播
  • 24.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统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   )
    A、人口全球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 B、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死亡 C、传染病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D、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材料题(共计6大题,共计64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郡名,在今越南中部)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甘英渡海欲达的目的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原因;并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及认识。
  • 26. 【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

    事件

    希腊世界

    中国

    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6年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年

     

    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87年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年

     

    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年

    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年

     

    (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年

     

    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

    征服。

    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l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罗统一过程中,国家掌握的土地急剧增加。687年,神武王下令实行禄邑制,即国家把一定数量土地的收租权按不同的等级赐给功臣和贵族,作为俸禄。722年,圣德王(702—737年在位)宣布实行丁田制,即国家把一定面积的土地授予15岁以上的男丁,其中口分田只限终身占有,不得买卖、转让,永业田可以传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提供租(田租)、庸(徭役)、调(贡物)。丁田制的实行,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了国家的剥削,但对生产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新罗仿效唐朝实行中央集权制。设立中央(府、部)和地方(郡、县、乡)各级行政机构。在要地设置五个小京,有军队驻防。新罗提倡儒学,682年设国学,688年实行科举,以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代替过去主要按门第和武功录用官吏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制。

    ——编自高等院校教材《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兼并土地,广征徭役,民怨沸腾。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深受唐朝儒家思想影响的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的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实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标志。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化改新》词条、《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给新罗、日本两国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
  • 28.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责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小玉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随着文明的扩张,中古时期的亚洲出现了2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请写出这两个国家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日本为例说明“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文明的总体特征。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你能够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这样的航海壮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关于早期欧洲殖民者对东南亚贸易的影响的两种认识

    角度

    内容

    角度一

    近代早期,欧测殖民者已逐步取代东南亚本土势力掌握了东南亚关键海城的制海权,同时控制着绝大部分的香料,排斥其他海商势力,从而成为东南亚与其他地区海上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这样,一种全新的东南亚海上贸易格局已基本形成,在这种格局中,海上贸易的主导权已落到了欧洲殖民者的手中

    角度二

    欧洲殖民者不仅促使东南亚与欧洲、美洲的直接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而且以新的竞争者身份出现在东南亚与中国—日本、印度—波斯—阿拉伯的贸易中,从而极大密切了东南亚与这些地区间的市场联系

    ——摘编自赵文红《试论近代早期欧洲殖民者东来对东南亚海上贸易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下表1620-1621年大帆船贸易部分商品的价格情况

    商品

    在马尼拉的售价(比索)

    在秘鲁利马的售价(比索)

    比价(倍)

    生丝(担)

    200

    1950

    9.75

    广东缎子(匹)

    5

    50

    10

    织锦(西)

    4

    40

    10

    天鹅绒(巴拉)

    0.5

    4

    8

    (注:“马尼社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两千吨,)

    ——摘编自赵文红《17世纪上半叶欧洲殖民者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评价角度的侧重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