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杼织布 B、粉碎矿石 C、沙里淘金 D、五谷醇酒2. 物质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高锰酸钾 B、液氧 C、牛奶 D、氢氧化钠3. 钴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有LiCoO2。已知LiCoO2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Co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4.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连接仪器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取用粉末状药品5.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原子:H2 B、铝离子:Al+3 C、三个氮分子:3N2 D、硫酸钠:NaSO47. 核酸检测时,核酸管中的红色液体中添加了一种叫酚红(化学式为C19H13O5S)的试剂,使核酸保存液呈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酚红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5 B、一个酚红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 C、酚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 D、酚红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8.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关系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构成物质的微粒 D、物质分类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用于保存食品
B
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人工降雨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用于制成霓虹灯
D
氧气具有助燃性
可供给生物呼吸
A、A B、B C、C D、D10.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顺序错误的是( )A、加热氯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B、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11. 下面是镁与空气中不同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 B、三个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三个反应中分子种类均未发生改变 D、三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相同时,生成镁的化合物的质量也相同12. 下列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B、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D、食盐和水混合前后质量的测定13. 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bg 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14. 下列有关学科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过氧化氢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 B、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C、守恒观: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为20mL D、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5. 下列图示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鉴别硬水和软水 C、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D、过滤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二、填空题
-
16. 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1)、为了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酱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炸脆的食物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填化学式)。(3)、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4)、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成功登陆火星。硅片太阳能电池板是探测器主要动力来源,硅的元素符号是 , 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7. 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经久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但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不同。(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SO2、CO、NO2、CO2等气体和粉尘,其中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是(填化学式)。(4)、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密闭的房间内燃煤取暖,生成的(填化学式)易导致煤气中毒。18.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①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②A,B,C,D中共有种元素。
③D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图2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参与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三、综合题
-
19.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I:节约用水
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填字母)。
(2)、II:水的净化“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作用为。
(3)、“吸附池”中常用(填名称)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Ⅲ:废水处理废水中氨氮(以NH3形式存在)含量过高,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次氯酸(HClO)可除去废水中的NH3 , 发生的反应为 , 则X的化学式为。
(5)、IV: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可以验证水的组成(如图)。试管a中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6)、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的。20. 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实验:(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装置A),试管内液面上升,石蕊试液变红,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2)、乙同学将一瓶CO2沿烧杯内壁倾倒(如装置B),可观察到蜡烛 , 说明CO2具有的性质为 , 由此得出CO2的一条重要用途是灭火。(3)、丙同学挤压装置C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澄清石灰水滴入锥形瓶,并轻轻振荡,系在玻璃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澄清石灰水 , 气球胀大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1. 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 , ②。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原理是。2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制取等实验,请分析并填空。(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b:。(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棉花的作用为。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填“①”或“②”)口通入。(5)、G装置中瓶底水的作用是 , H装置中铁丝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23. 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如图1)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如图2)。【实验准备】具支试管和小气球内空气总体积为50mL,注射器中留下的空气体积为50mL。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2所示连接好仪器。用酒精灯在红磷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气球忽大忽小,并不断将气球中的气体全部挤入试管中。
【现象分析】
(1)、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将注射器活塞向内推,观察到气球变(填“大”或“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读取注射器内剩下气体的体积为mL。【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4)、【反思评价】①实验前,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红磷的用量必需(填“少量”或“过量”)。
②实验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③图2实验装置与图1实验装置相比,优点是(写一点)。
四、计算题
-
24. 某学习小组加热2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
请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