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40道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
1. 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有以青铜材料制造的九鼎八簋(guǐ)(天子的规制)和编钟、编磬为主的礼乐器等。这表明该时期( )A、传统礼乐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B、湖北开始纳入中央版图 C、礼乐制度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D、青铜铸造技术达到顶峰2.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思利民”。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地主阶级诉求得以彰显 B、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C、君主专制受到民众制约 D、儒学获得统治地位3. 春秋时期,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膊(求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周襄王还曾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这反映出当时( )A、周王权威已经荡然无存 B、传统政治制度彻底崩溃 C、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诸侯之间争霸战争频繁4. 下表为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山时所立碑刻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秦朝( )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短,规则),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A、经济繁荣、文化统一 B、国家统一、刑法严苛 C、疆土辽阔、人口众多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5.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社会矛盾尖锐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恢复礼法、与民休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由此可见,汉朝(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C、否定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6. 如下图是《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7. “其租庸杂徭悉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以尚书度支总统焉”,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魏晋租庸调制的形成 B、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 C、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 D、清朝土地兼并的加剧8. 张老师为《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宗教密码:三教相激”、“文化密码:时代意气”、“交流密码:异域同天”。下列史实属于第三个学习活动的是( )A、道教提出贵儒、尊道的主张 B、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 C、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 D、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9. 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这反映出宋代家训( )A、适应市民阶层兴起的需求 B、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 D、导致重文轻武风气盛行10. 有学者研究明朝的历史时指出:明代的中国……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囿于空洞的天朝上国框架……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下列能够支撑此观点的史实有①废除宰相制度 ②科举考试实行南北分卷 ③推行一条鞭法 ④禁止东南民间海上贸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 清朝在封建王朝文书史上“独树一帜”,使皇帝虽深居九重大内,却能及时且较真实地了解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以及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独树一帜”是指( )A、创设军机处 B、任用内阁票拟 C、沿袭督抚制 D、推行奏折制度12. 下图为《南都繁会图》(局部),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二段盛况,共绘有109家商店,招幌匾牌鳞次栉比,争奇斗胜。这反映了明代( )A、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 B、商人经营理念的发展 C、传统经济结构的转型 D、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13. 下图阴影部分显示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丧失的边疆领土。抢占这一地区的列强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14.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推论对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推动清政府全面学习西方
B
开办了一批近代军民企业
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洋务派中地方官员以汉族为主
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
D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毫无历史功绩可言
A、A B、B C、C D、D15. 旅顺大屠杀发生后,面对国际上对日本“文明”质疑的声音,日本学者撰文向国际社会展示其“诚实的记述”,(在战争过程中)“日本表现可与西欧最文明国家的习惯相媲美,相反,中国没有显示出试图接受文明战争惯例的迹象”的认识,赢得英国学者的认同,随后成为西方舆论的主流。对此,清政府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对中日战争采取双重标准 B、甲午战争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C、文明与野蛮话语左右国际舆论 D、清廷不谙熟近代外交使之国际舆论落败16.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职成,旧官职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统治腐败,社会乱象 B、辛亥革命后,文明开化的习俗被社会完全接受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民国初期,新旧交替的社会百相17. 有学者在其著作中谈到:“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场革命”( )A、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终结 B、基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C、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粉碎了袁世凯的复辟闹剧18. 据下图可以推断,国民政府( )1937年2月,蒋介石制定《本年政策》,提出“妥协内外各方,专力对倭”,同时更前所未有地提出“开放党禁”“开放政党政治”等内容。1937年12月21日蒋介石日记云:“与共党代表谈组织事,此时对共党应放宽,使之尽其所能也。”
A、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 B、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 C、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 D、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19. 某学者在其书中写到:“好端端的一口锅就被砸烂了。家珍站在一旁看着心疼得都掉出了眼泪,家珍对队长说:‘这锅砸了往后吃什么?’‘吃食堂。’队长挥着手说,‘村里办了食堂,砸了锅谁都用不着在家做饭啦,省出力气往共产主义跑,饿了只要抬抬腿往食堂门槛里放,鱼啊肉啊撑死你们。’”这一情节描述的历史事件( )A、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反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成功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 从1992年初开始,国有企业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企业干部终身制,实行企业管理人员的聘任制;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大锅饭”,形成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相互挂钩并相互约束的新机制。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国有企业改革面向市场 C、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 D、“走出去”战略的实施21.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该学者意在说明(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22. 古希腊化文化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在艺术创作上,由神庙建筑转向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宫殿、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碑。据此可知,古希腊化文化( )A、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B、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 C、强调浪漫主义情感 D、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23. 路易九世统治法国期间(1226-1270年)进行司法改革,设立巡回检察官吏。他严禁封建领主私斗,规定“国王四十日”,即:双方领主交战须在40日前通知对方,而被挑战的人,可以在此期间向国王申诉,国王根据情节仲裁。这一做法表明法国 ( )A、杜绝了封建领主内斗 B、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动摇了天主教会权威 D、增强了国王的权威性24. 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不同的原因是( )A、文明之间不可能有和平的交流 B、欧洲的文明阻碍了美洲文明的进步 C、文明有高低贵贱之分 D、立场和角度影响对历史现象的认识25.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探索海洋,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是其中的两大壮举。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A、二者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B、规模和影响相似 C、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形成 D、都曾途经东南亚26. 非洲人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他们不仅得到了酒和武器,还得到了某些实用性商品和经济上具有生产性的商品,如纺织品、工具、玉米和白薯等。这反映出( )A、朝贡贸易的积极影响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黑奴贸易的客观影响 D、物种交流的思想价值27. 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28.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对内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能战胜敌国,维护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这说明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A、使英国摆脱了基督教会统治 B、推动启蒙运动兴起 C、包含有建立民族国家的理想 D、带有浪漫主义色彩29. 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经高度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他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这说明( )A、启蒙思想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B、机械制造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 C、工业革命推动了神学的破产 D、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3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自1952年继位至2022年逝世,如今已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这期间美国却经历了从杜鲁门到拜登共14位总统。与此相关的两国政治制度是( )A、议会制和总统制 B、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 C、议会制和两党制 D、君主立宪制和两党制31. 第一批蒸汽机和机床大多出自诸如纽康门、斯蒂芬逊那样的能工巧匠之手,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风云人物已变成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工程师。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积累的结晶,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注重发展传统科技 B、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涉及领域更加广泛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32. 1870年以后,宗主国在殖民地大多实行的是以官僚制为基础的总督制,而不是采用以前英国“那套以宗主国的法律来管理自己事务的做法”。殖民地或保护国的总督们往往都是由宗主国指派,集司法、立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总督制( )A、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B、是宗主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成果 C、适应了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D、融合了与殖民地原有的政治文化33. 1916年1月,中法就招募华工到法国做工之事进行磋商,由于当时中国尚守“中立”,中方以惠民公司名义,由商人出面招募华工。此后不久,英国的华工招募计划也开始正式启动。以上史实反映出( )A、战争导致交战各国人力资源紧张 B、英法无视中国军事力量 C、军阀混战导致民众积极出洋谋生 D、列强在全球掠夺劳动力34. 1930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全面开展,运动中存在很多过火行为和严重错误,如“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所以苏联短短几年内集体农庄普遍建立。但是此后苏联的粮食长期达不到革命前的最高水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苏联农业成为工业的“殖民地” B、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合作社体制无法振兴农村经济 D、农业集体化标志着斯大林体制的建立35. 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
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A、诺曼底登陆成功 B、日本投降,二战胜利结束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36. 阅读如图,图中反映的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冷战”局面正式开始 B、使西欧社会趋于稳定 C、雅尔塔体系由此确立 D、直接导致“华约”成立37. 1962年,某位苏联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 B、推动了苏联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 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38.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漫画),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B、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美苏争霸中苏联的战略收缩 D、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间的关系39. 有人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这“两个联盟”分别是( )A、欧共体、欧盟 B、欧共体、北约组织 C、国联、联合国 D、联合国、华约组织40. 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中美两国承诺采取强化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但在协定表决启动时,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要求将各国加速“逐步淘汰”煤炭使用的承诺,改为“逐步减少”,经过紧急协商最后达成协定。这表明气候问题的解决( )A、主要是大国的责任 B、已经达成全球共识 C、由发展中国家主导 D、需要进行多边协商二、材料解析题(3道大题,41题16分,42题14分,43题10分,共40分)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
材料二: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任首席财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增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
——摘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因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7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注:选取部分年份;数值保留1位小数;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5
1991
2001
2011
进口
28.6
76.2
65.8
108.9
200.2
422.5
637.9
2435.5
17434.6
出口
34.4
69.5
68.5
97.5
181.2
273.5
718.4
2661
18986
进出口
63.0
145.7
134.3
206.4
381.4
696.0
1357.3
5096.5
36420.6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