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 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
  • 2. 孔子认为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感化百姓来治理国家。这表明孔子主张( )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无为而治 D、节用爱人
  • 3. 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此制度有助于(    ) 
    A、控制地方 B、终结相权 C、恢复经济 D、加强皇权
  • 4. 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分封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使得官僚制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 5. 东汉太守一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 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 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 6.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并且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产业。这表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 7. 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唐政府的举措( )
    A、消除了西域与内地矛盾 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密切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D、推动了西域封建化完成
  • 8. 隋朝建立后,将北周仿照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废除,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这一制度的设置( )
    A、有利于强化君权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对地方控制加强 D、避免了决策失误
  • 9.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
    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 C、唐代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以形写神”绘画理念普及
  • 10. 宋太祖多次下“求贤诏”招募文人士大夫参与国家建设,还告诫后代“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其旨在( )
    A、抬高文官地位 B、抑制武将势力 C、维护政权稳定 D、树立贤君形象
  • 11. 1004年,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四处榷场,北宋每年从辽方征收到的专卖税约有50万贯,获利甚大。这说明( )
    A、宋在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B、宋辽和平局面实现 C、辽在双方交往中处于弱势 D、宋辽双方贸易活跃
  • 12. 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中书门下
  • 13. 宋朝社会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其中“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B、受歧视的贱民数量减少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国家对经济控制相对松弛
  • 14. 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欲”。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
    A、“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 B、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 C、“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 D、“人欲”是“存天理”关键
  • 15. 某壮举目的主要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非单纯的商业贸易。该壮举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玄奘取经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16. 论及某中央机构的特点,有学者把它归纳为简、速、密。简,就是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密,即保密性强。这一机构是(    )
    A、唐代尚书省 B、宋代枢密院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
  • 17.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这一“西学东渐”现象(   )
    A、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B、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C、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 D、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 18.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
    A、中英协定关税 B、赔款2100万银元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 19.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指出:“这一条关系重大。以后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使用的军队就是根据这个条约早已盘踞在平津铁路沿线的‘中国驻屯军’。”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 20. 有学者说:“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在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近代工矿企业.近代电讯交通.近代科技教育,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而且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权操诸人’的‘不变亦变’的局面。”该学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 B、遏制了列强势力的扩张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兴起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21.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 )
    A、驱逐满人 B、汉人掌权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2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诗句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万马齐喑究可哀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23. 某学者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在此,该学者强调前期新文化运动(   )
    A、使国家的面貌为之一新 B、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C、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D、倡导社会观念的变革
  • 24. 1924年1月4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延信中说道:“我在上海得到共产国际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期间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提纲。……从孙中山的演说中可以看出,他已开始接受提纲的猜神。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三民主义以及对待工人阶级政党及其经济组织的态度上”。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有推动作用 B、国民党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国共两党直接接受共产国际领导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 25.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特别在上海,作为经济大埠,全国经济重镇,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到1930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这一做法有利于(    )
    A、阻断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 C、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 26. 八七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推翻反革命的政权。”据此推知,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 B、已经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 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 27. “长沙大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第三次会战胜利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国家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材料表明长沙会战( )
    A、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 B、促使美英政府放弃在华所有特权 C、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扭转抗战局势,推动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 28.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家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这一规定(   )
    A、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缩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 C、表明根据地建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D、反映了中共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 29.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 30. 某场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拖住了敌军进攻西北.西南的后腿,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我国抗战史中最光辉的篇章。”此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基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1)、材料一中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职责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述嘉庆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4)、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的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