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对应的答题卡上。
-
1. 下面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部分叙述。其表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A、背景、目的、意义 B、时间、地点、人物 C、背景、方式、经过 D、时间、经过、意义2.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3. 如图为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较量》的宣传海报,此影片是一曲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的战争凯歌,是一首大长中华儿女志气,扬我军威、国威的恢宏壮阔的战争史诗。在此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下列哪一战役的情景( )A、渡江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上甘岭战役4.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和平环境5. 侯永禄的《农民日记》中写到:“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 )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②农民分到了土地
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 毛泽东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土地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将阶级意识和斗争意识注人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政治认同,使党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A、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7. 下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铜厂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工业门类齐全 D、优先发展重工业8.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9.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右图),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10. 毛泽东在1956年的一次国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段话体现出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是( )A、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B、使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使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D、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 从如图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1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1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14. “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胜利完成了哪一方面的拨乱反正( )A、经济体制上 B、政治体制上 C、指导思想上 D、经济建设上15. “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16.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夹在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17. 1980年,国家规定:在深圳等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 )A、经济特区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B、经济特区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C、经济特区的经济起点非常高 D、经济特区完全依赖外商投资18. 下边是八下教材某单元部分课程子目。据此分析,该单元的标题为( )课程子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特区的建立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区的确立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伟大的历史转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梦宏伟蓝图1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而国际复杂局势使得国内-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此段材料描述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 )A、内容 B、结果 C、背景 D、影响20. 2017年10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
④生物进化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建设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23.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 )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 C、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 D、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24.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海峡两岸的人民渴望统一25.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下列措施中与这一目标不符的是( )A、扩大人民军队规模,增加人民军队数量 B、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C、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D、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26.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这段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远交近攻 B、霸权主义 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2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多次明确“驱蒋纳我”,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立场,如图是联合国大会上有关该问题的投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A、赞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数量持 B、中美建交推动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C、改革开放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艰难曲折28. 在美国电影中, 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拍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 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的中国人形象,而2009年关于全球毁灭的《2012》中,中国则成为全世界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这种变迁折射出( )A、中美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B、中美战略利益高度-致 C、中西意识形态对立激烈 D、美国文化不受政府干预29. 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簪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运载火箭试验成功30.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3分,32题12分,33题15分,共40分。
-
31. 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阶段的中国农民
材料二:1958年的中国农村
材料三: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材料四:当年,小岗村18个红手印,开启了一个火热的年代,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直到今天,在农村地区,还广泛流传着“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的说法,话虽朴素,却蕴含着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
——詹勇2013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政府在农村执行的什么政策或举措?(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中哪一幅所反映的内容是虛假的?当年我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3)、观察材料三,描述从A到C,从C到D,从E到F,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归纳,影响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4)、结合以上材料,你对“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有何认识?32.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展览一:伟大转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展览二:农村巨变
材料二……(改革后)农业生产终于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农作物大面积增产,农业收入大幅度增加,一些高消费品开始进入普通农民家庭……随着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批新型中小城镇随之出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展览三:开放窗口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展览四:世人瞩目
材料四:70年风云际会,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新个税法全面实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摘编自新华网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在该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决策?(2)、根据材料二,概述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3)、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的任意两个。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33.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898页
材料三: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同世界其他文明流互鉴,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习近平主席二0二年新年贺词启示录》
(1)、补全材料一中②处空缺的内容。仿照材料一中①②所提供的示例,将③处内容填写完整.(2)、据材料二,概括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并列举两项外交成果。据材料说明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据材料四,结合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