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

  • 1. 有学者认为,国民党由于不相信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不允许国民党以外的其他政党存在,从而导致执政基础不稳,合法性与合理性不断受到质疑。鉴此教训,中国共产党( )
    A、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A、①属于历更结论 B、①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 3. 1950年 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 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    )
    A、“双百” 方针助推大众文艺 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 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 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
  • 4. 毛泽东提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土地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将阶级意识和斗争意识注入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政治认同,使党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制度 C、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 5.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 6. 新中国诞生时,旧时代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中80%在内地,694 个大型项目中有472个在中、西部,占68%。这表明“一五”计划(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使我国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 C、调整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D、大力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 7. 下 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A、1911~1918 年 B、1949~1956年 C、1958~ 1965年 D、1978~1985 年
  • 8.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我的幸福年代》。这里“幸福年代”的含义是(    )
    A、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B、“大跃进”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9. 《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次会议代表我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这就是这次会议的最伟大的历史意义。”该社论的标题是(    )
    A、《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B、《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 C、《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 D、《必须坚持多 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 10. 1963 年-1965年,我国先后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引进14项石油化工领域的成套设备项目,促进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进步。这表明(    )
    A、西方国家解除对华封锁 B、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C、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D、“ 拨乱反正”的工作卓有成效
  • 11. 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13. 1981 年3月,《人民日报》 发表通讯,介绍了江苏省泗洪县上塘公社垫湖大队于1978 年9月将集体的土地切割成小田,分到30多户社员手中,实行分田到户,定产、定额承包的事件,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这种 “包产到户”反映了(    )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 14. 下图是“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15.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规范性力量、建设性作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为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源泉、积蓄能量。这说明(    )
    A、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 C、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D、脱贫需要有精神指引
  • 16. 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 17. 在提出“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时,邓小平曾说:“ 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一个省、一个区,可以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中共十分愿意、十分赞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中国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这反映出“一国两制”具有(    )
    A、曲折性 B、包容性 C、继承性 D、法制性
  • 18. 在香港回归谈判中,其中一项议程是“ 主权的移交”,其英文表述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认为如果用“the”,就等于说英方已经承认了主权必须移交,他建议把冠词“the"”改成“a”。中国政府代表周南则认为用“a”就很不确定了,建议既不要“the”,也不要“a”,最终柯利达同意了这种说法。这反映了(    )
    A、中英语言的差异性 B、中英双方代表的立场不同 C、外交辞令的繁琐性 D、谈判议程方向的不确定性
  • 19.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多次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内容摘录,可知,中国政府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应(    )

    时间

    内容摘录

    1950年2月28日

    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1958年10月25日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1979年1月1日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019年1月2日

    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A、着眼于中美关系的不断调整 B、立足于清除殖民主义影响 C、取决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D、有赖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 20. “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材料说明(    )
    A、我国军种日益完备 B、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军力超过他国
  • 21. 周恩来说:“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D、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
  • 22. 1955 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发展; 1961 年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 1970 年、1974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 C、取代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 23. 1970年, 第25届联合国大会就恢复中国代表权的问题进行投票,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47票。对这次投票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提升了联合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 C、宣告了美国封锁中国的阴谋破产 D、中国重返联合国指日可待
  • 24. 2021年4月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动作不断!美国总统派好友、前参议员多德以祝贺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2周年为由率团“访台”。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不结盟运动纲领 D、《联合公报》规定
  • 25. 下图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 26. “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 27. 下表是 1978~2018年社会流行语的演变概况,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

    时间

    媒介

    社会流行语

    1978-1993

    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

    万元户、一国两制、女排精神、包产到户

    1994-1998

    媒体市场化发展

    炒股、抗洪精神、下岗再就业、一国两制

    1999-2018

    QQ、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涌现

    网红、反腐、电商、工匠精神、女排精神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 C、大众传媒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28. 在北京时间2022年2月6日晚进行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上,中国女足在上半场连输两球,胜利的天平向韩国队倾斜的情况下,但女足姑娘绝不认命。下半场吹起反击号角,短短4分钟内,唐佳丽、张琳艳连下两城,扳平比分。伤停补时阶段,肖裕仪绝杀破门,最终中国队以3-2逆转夺冠。这体现出女足姑娘(    )
    A、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B、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C、坚韧不拔、顽强拼搏 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 29. “冬 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的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学习的一种形式,从每年12 月初开始到次年2月底结束。参加冬学的农民在认字、计算、看报纸、写便条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当时( )
    A、义务教育得到推广 B、文化普及因时制宜 C、扫盲教育普遍落实 D、技术人才队伍扩大
  • 30. 下图反映了(    )

    主要城市间铁路提速前后列车运行时间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31. 不断增强人民的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

    ——摘编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在澳门,96%是中国人,2%是葡萄牙侨民,1%以上是葡中混血儿。然而,由于中文不是官方语言,占人口多数的中国人不能在正式场合使用中文,难以同管制机构沟通,更难以担任政府公职或得到地位提升。澳门的司法系统也完全依附于葡萄牙司法机关,加上多元的法律形式,形成了澳门法律多而杂、体制不合的局面。

    ——李英《澳门平稳过渡的三大难题与对策》

    材料四:香港回归以来“中国人”身份认同比例示意图(1997一2014 年)

    摘编自阎小骏《徘徊与摇摆:香港人国家认同的集体困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自治区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概括回归前澳门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分析其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为推动澳门发展所采取的方针。
    (3)、概括材料四示意图中所反映出的主要信息。综合.上述内容,请你谈谈在教育方面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建议。
  • 32. 中小学语文教材,诉说着社会变迁,镌刻下时代印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所提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关于革命领袖及反映人民革命胜利的文章非常多,如小学课本里的《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中学课本里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朱德)母亲的回忆》《解放军和老百姓》《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

    材料二:从1966年开始,新中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留下了荒诞的一页。各地自行编写的“革命教材”五花八门……直到1976年,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大量的“语录加批判”式文章,比如《毛主席语录》《一张大字报》等。

    材料三:有学者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初中《语文》第五册(初三第一学期使用),中国古典诗文占1/3。同期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课本中党史、革命史等相关内容从10年前的34%降为8.5%。

    材料四: 2004 年广东版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200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有多篇选文涉及自然生态及环境教育,也有相当数量的外国选文,其中多是成长励志或人格塑造类文章,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凤凰网《(新中国)60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变迁》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建国初期中小学语文课文选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革命教材”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语文教材体现的主要思想,并举出该时期在教育文化领域中出现的一例“荒诞”现象。
    (3)、根据材料三,指出80年代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与以前时期相比,有何新变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21世纪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特点的新趋向。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广东版“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这一现象。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家教材选材的因素有哪些?
  • 33.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某历史社团要举办“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主题活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振梁将一生奉献给了奥林匹克事业。他于1981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30年间,他曾任文化委员会主席、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以及大众体育委员会副主席,做出了很多成绩。何振梁坚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一直倡导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及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北京奥运会举办的若干年前,中国数亿学生学习了奥林匹克价值观。为北京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曾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飞遍五大洲,遍访拥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飞行总里程超过60万公里,可以绕行地球十多圈。

    ——摘编自托马斯·巴赫《何振梁:伟大的奥林匹克人》

    材料二:凄苦走向辉煌

    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派人参加。刘长春成为第一位也是当届唯一位中国奥运选手

    ②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共69名运动员参赛,除撑竿跳项目取得比赛资格外,其他选手都在预赛时淘汰。因经费有限,回国路费还是由华侨、留学生募捐勉强凑够的

    ③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射击选手许海峰获得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体操选手李宁夺得3金2银1铜,成为该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④2001年7月北京获得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

    ⑤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在短道速滑项目中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

    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获得了110 米跨栏金牌

    ⑦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创4项世界纪录,夺得100枚奖牌,其中金牌51枚

    ⑧2015年7月北京获得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38 金32银18铜的优异成绩

    材料三:“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达中国敞开大门、介绍自己的含义,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璀璨的过往和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表现出了大国担当,它立足未来,强调“人类的、共同的”,表现出人类在艰难时刻的温暖和勇气,和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共同情感。

    ——《北京冬奥会,一次圆梦之约》

    材料四:党中央高度重视两次奥运会的举办,从国家层面统筹力量、协调推进筹办工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实的综合国力,为成功办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面对汶川地震和新冠疫情的风险和挑战,做好应急处理,打好主动仗,确保了赛事安全顺利举办;坚持成果人民共享,带动全民健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

    ——《光明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何振梁对奥林匹克事业做出的贡献。
    (2)、仿照示例,另拟两个主题,将材料二的历史事件进行主题归类(每个主题至少选择两条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奥运由凄苦走向辉煌的原因。

    主题

    材料序号

    主题

    材料序号

    主题

    材料序号

    艰难起步

    ①②

    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2008年和2022年北京办奥姿态的变化。
    (4)、依据材料四,说说北京成功举办夏冬两届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