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 )A、概念 B、局限性 C、意义 D、目的2.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茵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liu)。”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大运河开通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隋朝的统一3. 唐朝某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马牛不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的空前繁荣景象,被称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的开创者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隋文帝4.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开创了殿试制度 C、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改国号为“周”5. “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任宣之治6.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绘了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请问这座国际性大都会是( )A、成都 B、洛阳 C、咸阳 D、长安7. 隋唐时期,西域的高昌政权(位于今天新疆吐鲁番地区)曾专门开设了太学,设立博士、祭酒等官员,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据此判断,高昌政权( )A、收到西域都护府管辖 B、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 C、被唐朝强制推行的政策 D、重视法家文化的普及8. 多为唐朝皇帝提倡包容性,他们的帝国理想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游牧民族、异域外来者……这可以反映出唐代( )A、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强 B、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C、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D、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9.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反映了当时( )A、奢侈之风盛行 B、制瓷技术高超 C、唐代风景绝美 D、商业经济繁荣10. 唐太宗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哪些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说法( )A、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B、北庭都护府的设立 C、“唐蕃会盟碑”的设立 D、册封少数民族首领11. 诗歌可以反映时代的特色。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舍身取义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12.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种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什么影响( )A、隋朝灭亡 B、唐朝由盛而衰 C、金与南宋的对峙 D、朱温篡唐13. 下面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的唐朝的哪一特点(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繁荣的农业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高度发展的商业14. 唐朝政治特别开明,尤其是在对待宗教和文化时特别开明,人们思想活跃,诗歌风格流派多样,本段话强调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唐朝( )A、商品经济繁荣 B、唐朝政治开明 C、唐朝国力强盛 D、唐朝文化多彩15. 西汉初期,引起七国之乱的是分封诸侯,唐朝中叶爆发安史之乱是因为外重内轻,而节度使权势加大又导致唐朝灭亡,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 )A、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B、中央与地方永远是对立的关系 C、必须预防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 D、国家是否稳固取决于皇帝个人16.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曾于宰相赵普商议治国之策。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此观点的是( )A、统一了黄河流域 B、辽对宋称臣 C、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D、定都汴京17.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面对这样的局面,宋太祖实行了什么策略( )A、重文轻武的政策 B、解除禁军最高将领的兵权 C、提高进士的地位 D、地方财赋收归中央18. 有史学家评论宋朝官员“多如牛毛”,又有人说宋朝目不见官。这种矛盾是什么造成的( )A、宋朝官员热衷于争权夺利 B、宋朝官员分化事权而又职责重合 C、宋朝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 D、宋朝官员的权力被削弱19. 出身行伍的赵匡胤因其固有的习武思维,不时对读书人露出鄙夷的态度,建立宋朝后却大力提倡文治,抑制武职,同时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什么是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A、天下太平 B、意识到自己文识不足 C、武将威胁更大 D、武将嚣张跋扈20. 面对宋朝出现的“三冗两积”的局面,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精神推动改革,他是指( )A、商鞅 B、王安石 C、司马光 D、范仲淹21. 宋对辽每年的榷场收入大致可以抵消对辽输纳岁币的损失,而宋夏之间的榷场贸易收入也很可观。材料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缓和 D、边界贸易的兴旺22. 宋钦宗在金军入侵之时,主张议和,然而支持宋徽宗的臣子却忙于夺权,完全没有顾及到外敌入侵的现实,使得局面更加混乱。据材料可知道,出现靖康之变的原因之一是( )A、武器装备落后 B、冗兵现象严重 C、上层内部分裂 D、议和苟且偷生23. 宋人首先冲破了“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束缚,社会各阶层纷纷经营商业,出现了全民经商的态势。能与材料相印证的观点是( )A、商业变为本业 B、商品经济获得巨大发展 C、商业大都市形成 D、坊市分开24. 随着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激增,以致宋王朝从一建国就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的局面。材料反映出交子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铁钱的使用不便于贸易 B、钱币需求量大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印刷术的发展25. 元灭南宋后,忽必烈多次派人到江南求贤,“常以名取士,尽得故国贤能而用之,尤重进士”。材料旨在说明忽必烈( )A、擅长儒家经典 B、注重笼络人才 C、注重儒家文化 D、践行以儒学治国26. 忽必烈与帝后及其侍从狩猎的场景,侍从身着典型的狩猎民族服装,而忽必烈外着白裘,内穿红色绸缎。由此可以推断元朝( )A、民族文化交融 B、骑兵技艺精湛 C、经济发展迅速 D、依然过着游牧生活27. 在元朝官方的推动下,舆图之学颇盛,元朝统一“天下”且版图超越汉唐的史实令原本就认为没有气运的夷狄政权不能统治全部华夏土地的南方人震惊,此后,元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得到认可。据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元辽阔的版图( )A、颠覆了文人的历史观念 B、拓展了时人的地理知识 C、宣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 D、强化了百姓的政治认同28. 游牧民族征服了汉族以后,汉人瞬间沦为“蛮夷”的欺压对象。文人通过文学形式来抒发内心巨大的郁闷,元杂剧作品中处处包含着针砭的讽刺,开出了绚烂无比的艺术之花。材料中看出元杂剧繁荣的推动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族矛盾冲突 C、元代思想自由 D、政府推动作用29. 阿保机统治时期,以孔子学说和儒家经典作为发展辽朝政治文化的主导思想;在对辽、宋的战争种,金太祖在发布“金欲中外一统”的诏令后,有特别宣誓臣属注意对文化典籍的搜求;西夏的党项族业日益深刻地收到汉文化地熏染。这反映出( )A、汉族文化处于优越地位 B、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文化的学习与借鉴 C、少数民族政权更加喜欢汉文化 D、少数民族政权想要征服汉人30. 《元史》记载:“总统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顾,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A、西藏首次归中央政府管辖 B、设置统一机构管理边疆 C、设置机构管辖西藏事务 D、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小题 16 分,32 小题 12 分,33 小题 10 分,共 40 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zhú品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唐代的对外贸易有了鼎盛的发展。唐代陆路贸易以长安为中心,通往西域、中亚、阿富汗、尼泊尔、印度……海上航线多从广州或河内出发,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岸、红海,近达南沙群岛各地……通商口岸以广州为主,以后东南沿海城市扬州、杭州、泉州逐渐兴起……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科技的发展以及航海技术的显著提高增强了人们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观念,于是海上贸易更加繁荣昌盛……宋政府开放了许多贸易口岸,并对其进行管理,官府积极招揽外商,与之友好交流。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2)、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处,宋朝政府设立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概括指处“宋代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废除了北周时代从《周官》抄袭来的那一套古老的制度,命苏威等综合汉魏以来历朝的官制,制定新制度。开皇三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地方官吏,褒奖良能,惩处贪污……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
——摘编自陈光崇《论隋文帝改革和统一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贞观二年,“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贞观三年,“关内诸州旱,天下大水”。这些灾使新生的李氏政权处于危难之中……魏征看到了大乱之后,认为治理国家主要在于措施否得当,如果顺民意、得民心,就能迅速取得绩效,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太宗从隋帝横征暴敛,短命而亡的结局中吸取教训。他明确规定,所有营造必须预先“计人工多少,申尚书省听报,始合役功。”
——摘编自杨圣琼《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三:自武则天去世到开元元年,八年间六次政变,皇位五易其主……唐玄宗起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针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唐玄宗本人也可以沟通与大哥李宪及众兄弟的感情,制大被长枕同榻共眠,但在朝中不给与他们军政实权,并严格禁止他们与外人交结……有效遏制了内乱的萌发。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文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治国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形成的原因。(3)、材料三种唐朝政局稳定、内乱遏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结合三则材料总结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有促进作用的原因。33. 古代政权通过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来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之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宋代地方政府机构基本上是州县二级建制,同时,全国划分为若干路,作为朝廷派出机构的辖区。州府军监长官由中央派遣京朝官担任,另设通判与其共掌州政。一州的赋税、钱谷、狱讼之事及民兵之政,皆由知州总理,通判亦参与裁决,共同签署文件、督促施行。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元代由于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并且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政策,这就激起了矛盾的产生,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在自己的辖区内有一定的自主权,当发生不可调解的事件时可以及时解决……元朝地大物博,统一由中书省管理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设立行中书省,给予一定的权力,根据实际情况统领地方,可减少中央中书省的麻烦,而行中书省根据实际情况统领地方,提高了统领地区的行政效率。
——摘编自王佳《浅析元代的地方制度——行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措施,并说明带来什么结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