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 积累与运用(27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色挠(náo)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 B、休祲(qìn)庸夫(yōng)彗星袭月(huì) C、王僚(liáo)韩傀(guī)缟素(gǎo) D、加惠(huì)免冠徒跣(xiǎn)寡人谕矣(yù)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庸夫之怒也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与臣/而将四矣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代词,他)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B、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君逆寡人者(忤逆,不顺从) C、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D、伏尸百万(横尸在地) 长跪而谢之(道歉)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轻寡人与5. 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B、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古义:变化。今义:轻轻地抓。)6. 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B、天下缟素(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穿缟素) C、虽千里不敢易也(数量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 D、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作动词,变成四个人)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虽然,受地于先王 / 虽千里不敢易也 C、专诸之刺王僚也 / 此皆布衣之士 D、徒以有先生也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8. 课文中有许多语气助词,它们凸显不同人物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表示反问:比如“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中的“也”表达了对安陵君不听从自己要求的不满。 B、又比如,“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中的“哉”表达了对国土交换面积之小的不满。 C、表示疑问:比如“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中的“乎”表达了不畏强权,反击对方的决心。 D、表示陈述:比如“与臣而将四矣”中的“矣”表达了舍生取义、敢于斗争的信念。9. 下列对各句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非若是也。(判断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C、受地于先王。(倒装句) D、仓鹰击于殿上。(被动句)10.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增加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十分好) B、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 了) D、与臣而将四矣(和我将来四个人了)11.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项是( )
①秦王不说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12. 下列对《 唐雎不辱使命 》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记事已经摆脱了史料的束缚,增加了虚构的成分。 B、选文与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在刻画人物方面,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对白,同时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人物,唐雎和秦王对立而存在,安陵君是作品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增强了“士之怒”的威慑力量,最终秦王被唐雎的利剑吓倒而假意屈服。1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古人席地而坐时,两膝著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长跪时,则将腰股伸直,以示庄重。 D、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二、综合表达(14分)
-
14. 学校戏剧节上,班级表演剧目为《唐雎不辱使命》,同学们跃跃欲试,请根据以下活动,做好充分准备。(1)、【剧情我梳理】回顾整个故事过程,各用一句话完成下列接龙。(2)、【角色我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参照“安陵君”的角色卡,完成其他角色卡的填写。(3)、【脚本我设计】同学们根据课文表演故事,请你完成下面的“秦王”角色的脚本设计。
“秦王”台词
表演指导(角色的神态、动作、语气)
开幕: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表情前半句神态威严倨傲、声音响亮、慢条斯理,具有帝王范儿;后半句微微点头,一种势在必得的心理,咄咄逼人的语气
第一幕: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第二幕: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第三幕: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阅读理解(29分)
-
15. 阅读下面两篇节选文,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秦、魏为与国①。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 , 秦救不出。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
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③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雎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注释】①与国:盟国。②冠盖相望:这里指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臣未尝闻也
长跪而谢之曰
魏来求救数矣
王虽欲救之
是亡一万乘之魏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B、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C、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 D、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4)、通读【甲】【乙】选文,完成问题。①【甲】文中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 , 【乙】文中唐雎出使秦国的目的是: , 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的人。
②《战国策》善记言,【甲】【乙】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与臣而将四矣。
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
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②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③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⑤。”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习:通晓,熟悉;②曷:hé何,什么;③实:果实;④熙:同“嬉”,开玩笑;⑤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划线词。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臣请缚一人
联想成语法:束手就缚、手无缚鸡之力
吏二缚一人诣王
课内迁移法: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何坐
查阅词典法:①古人两膝着席,臀部压脚后跟;②座位;③因……犯罪或错误④因为⑤诉讼时对质
叶徒相似
联系语境法:上文中“橘生淮南淮北”的不同和下文中“其实味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同为外交官,人物语言彰显精神,请仿照示例,任选一处晏子的外交语言加以分析。·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