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20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生活化特征突出,风格活泼愉快;青铜时代,以饕餮纹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凶猛庄严,凸显出神秘和威严。这从侧面反映了( )A、纹饰的用途发生根本转变 B、统治权威的加强成为需求 C、民众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D、古代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2. 据统计,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A、赋税负担沉重 B、法律制度严酷 C、强化地方管理 D、行政效率提高3. 《黄帝内经》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 )A、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 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 C、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4. 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下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 )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 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5.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北魏拓跋理吸收汉族士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延。这些做法( )A、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B、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内迁 D、加强了君主的权力6.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激增。1907年,英国政府与清政府达成协议,同意从次年起逐年递减英国鸦片输入中国数量,10年内全部停止。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英国( )A、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认为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D、对华贸易结构发生变化7. 1904年10月,重庆各商帮集会成立了重庆总商会,订立了《重庆商会章程》,会馆门口挂出楹联:“登高一呼,直唤四百兆同胞同兴商战;纵目环顾,好凭数千年创局力挽权利。”这反映了当时( )A、商人政治地位的极大提高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重庆是西南地区商业中心 D、实业救国观念的流行8. 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 )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9. 下图为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图,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 B、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体现 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10. 浙江义乌“鸡毛换糖”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每年农闲季节,农民肩挑糖担走村串巷,用自己熬制的红糖上门换取禽兽毛骨、废铜烂铁,博取微利。1980年义乌县政府颁发了7000余份《小百货敲糖换取鸡毛临时许可证》,允许农民从事该活动。这一做法反映了当时( )A、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B、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国家对商业活动的严格限制11. 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颁布《尤里乌斯法》。法令规定:“罗马男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则可以免除公民劳役;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无子嗣者只能继承留给他们的遗产和遗赠的一半。”这说明罗马法( )A、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B、限制了公民的权利 C、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12. 11-13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方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生效。这种契约关系( )A、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B、削弱了教会特权 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强化了专制王权13. 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发展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重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14.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说明《非战公约》( )A、 维护和平实际作用有限 B、有效制止了军备竞赛 C、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15. 下图为1980—2008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全球贸易规模对比情况。据此可知( )
A、发展中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B、全球贸易规模持续扩张 C、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受到了冲击 D、发达国家逐步走向衰落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旧有河道迂回曲折,水路转运诸多不便。世祖忽必烈采纳韩仲恽、郭守敬等人的建议,截弯取直,重新规划运河线路。将旧运河的中段东移到今山东境内,再修通京、津地区的河道,直达大都。1293年,南起杭州、北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1700余公里。由于运河各段地势高下不一,元朝改善坝闸技术,利用更加省时、省力的复式船闸来调节水量提高运输能为,还专设都水监及下级机构掌管河道运营,严格控制来往船只,保障河道畅通。大运河凿通后,“江淮、湖广、四川、海上一部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苏伊士地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早在古代,埃及法老就曾试图领导人民开凿苏伊士运河,但没有成功。新航运开辟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西欧国家企图控制关键性航路枢纽,法国觊觎苏伊士地峡由来已入。1854年埃及与法国签署开凿合同,法国人负责策划,历时十多年,运河终于竣工通航。但十几万埃及劳工因此食生,埃及政府也能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此后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购买运河股票、甚至驻军侵害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直到1956年,埃及政府才通过艰难斗争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在运河开凿和管理上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伊士运河开凿。(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发展的认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人类历史的滚滚洪流自有其衍变的规律,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大的技术进步会把这种进程突然提速加快,让文明的进程以一种跃迁式的方式大踏步前进。技术无数次影响着全球历史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文明的走向。当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断证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难依靠单一技术甚至技术本身,其必然是政治、经济与技术的共同合力。当人们肯定技术对历史作用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发明技术、利用技术、推动技术改变社会的始终是人。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技术与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文学作品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创作中,中国人物形象是正面的。1599年,理查德发表了《航海全书》,对中国的税收、政府机构、农业经济等进行了介绍,还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阐述研究。1657年,威廉·坦普尔创作《论英雄的美德》,重点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将孔子的哲人形象在西方进行宣传,使孔子在西方成为大众人物。17世纪后,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瓷器等传入英国,英国兴起了中国风,英国的普通建筑也采用中国园林建筑的样式进行构建。到了18世纪,依然有格尔斯密的《世界公民》表述了对中国文明的赞扬,称赞中国有非常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
——摘编自王爽《近代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国形象变迁》
材料二:1795年,斯当东出版了《英使谒见乾隆记》。他以马嘎尔尼使团在华经历为“根据”,向欧洲展示了一个“几百年或上千年都没有进步”的“泥足巨人”的形象。中国“商人欺骗,农民偷盗,官吏敲诈勒索他人钱财”,“他们禁闭妇女、残杀婴儿、残酷、胆怯、肮脏,对技术与科学一窍不通”。
1873年,沙俄政客巴枯宁首次提到“黄祸论”,他相信反基督势力必将从亚洲出现,宣称中国是“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开始在公开场合提出“黄祸”说法,认为“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在“黄祸”声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排华浪潮。
——整理自马建标《冷观近代西方“黄祸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欧洲“中国热”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在西方形象演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