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 08 燃料及其应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B、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D、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绵亘千里,延续千年,创造出一个个历史辉煌。保护汾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合理、有计划地开采矿产 B、禁止在山林放牧,提倡圈养 C、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D、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还田3. 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根据所学知识及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特定条件下,秸秆可转化为化石资源 B、煤、石油是可再生资源,其直接燃烧不会污染环境 C、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转化成秸秆等生物质的变化主要是光合作用 D、石油分馏可制备汽油、煤油、柴油,是物理变化4.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提醒人们,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火要虚”的原因是A、加快散热的速度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 如图中,图1是泡沫灭火器,图II、II是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当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接触时,立即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B、图Ⅲ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泡沫从导管口喷出 C、碳酸钠溶液可以用块状大理石代替 D、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6.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家电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B、面粉加工厂必须贴“严禁烟火”的标识 C、图书馆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就地拨打 119 火警电话7. 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N2、CO、O2 B、N2、CO2、O2 C、面粉、O2 D、CO2、H2、空气8.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油库着火,用水浇灭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换气扇通风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最好选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将煤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0. 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二、填空题
-
11.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其中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在煤燃烧时,把煤制成蜂窝状利用了原理使煤燃烧得更旺。氢气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原因是(写一条即可)。12. 目前在我省农村一些地方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为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厨房中关闭燃气阀门的灭火原理是;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13.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目前我省推行使用乙醇汽油,以减用少污染物的排放,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首款氢燃料火车在四年后问世,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14. 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等化石燃料的燃烧。(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选填字母序号)。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1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1)、米饭、红烧肉、辣子鸡是我们大家非常喜爱的三种美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②炒辣子鸡时要油大火急,若锅内不慎着火,可以将切好的菜料倒入即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2)、化石燃料是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依赖能源。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②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物质中会造成酸雨的是。
三、简答题
-
16. 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 。
(2)、试验后,老师趁热将杯中的水和白磷倒出,观察到白磷燃烧,请解释燃烧的原因。17. 现有一瓶甲烷气体,一瓶澄清石灰水,两只干燥的烧杯,一根带尖嘴的导气管,请根据题给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简易实验,检验甲烷的燃烧产物.四、综合题
-
18. 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1)、“砺房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灰”溶于水得碱液(即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将转化为热能。(2)、将煤制作成煤饼(即蜂窝煤)进行燃烧的目的是。(3)、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写一条);除氢能源外,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其他新能源有(写一种)。
五、实验探究题
-
19. 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比较(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人们对燃烧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现邀请你和兴趣小组一起去探究下图所示三个实验。(1)、林林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对比观察①和②两处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着推测红磷的着火点可能(填“>”、“<”或“=”)80℃(不考虑热量损失)。(2)、芳芳同学认为林林同学的实验存在明显不足,她尝试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将与图1中铜片上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两支充满空气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口系上气球后放入图2所示的烧杯中。对比两处白磷产生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3)、亮亮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模拟面粉爆炸实验。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压入空气。发现塑料盖被起,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①实验说明“面粉爆炸”是因为发生剧烈燃烧,且又发生在。
②实验也说明影响面粉燃烧速率的因素为。
③在汽油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坑道等场所,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应该杜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