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校际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动物纹样是商代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著名的装饰特征。商代安阳时期,动物纹样发展到了巅峰。及至商代晚期(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动物纹样则极为复杂多变。这些纹样中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动物,如犀牛、兔、龟、鱼、鸟、象、虎、牛等;其二为现实中不存在,但见于古代文献中的神话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如饕餮、夔、龙、虬等。

    ②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有没有特定的“含义”呢?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大多相信这种意义的存在。不胜枚举的既往研究认为,特定的动物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然而这一点在商周文献中却几乎从未提及。与此相反,少数研究者坚持认为,动物图形由几何图形发展而来,是几何图形的衍生,因此不具有任何意义。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我们可以先确定动物纹样发展的历史顺序,来比较一下几何图案是否确实比动物纹样出现得更早。其二,我们可以根据具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来提出一个图形学方面的理论解释。就第一点而言,动物形装饰纹样不仅与古代中国青铜器最早的那些装饰纹样同时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第二点而言,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学者们认为有理可依的、令人信服的“含义”,以解释理论。这一理论必须源自对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脚踏实地的研读,并且应该涵盖上述所有动物纹样的特征。我相信这种理论是存在的。

    ③事实上,先秦文献中确实保存着古人对青铜器本身及其动物图案含义的解释。《国语》中有关于绝地天通神话的描述,其中提到了“物”(牺牲)和“器”(礼器)。此传说表明,巫觋借此来交通天地或人神,礼器和牺牲就是天地交通仪式必需物品的一部分。

    ④如果青铜器的诞生是为了协助完成沟通生死的仪式,那么动物纹样是否是青铜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左传·宣公三年》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一年,楚庄王讨伐陆浑。当行进至洛河时,他在周都洛阳附近驻足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迎接楚王,楚王却肆无忌惮地向王孙满问询象征王室的鼎的尺寸和重量。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全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⑤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夏代铸造铜鼎时在上面铸造了一些“物”的形象,这样人们就能一目了然地认出哪些是能够帮助人类交通天地的动物,哪些是无助甚至有害的动物。因而,王孙满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些动物能帮助巫觋完成其交通天地的使命,它们的形象会被铸造在古代青铜礼器之上。王孙满回答楚王时申明的重要一点就是,周王仍旧同上天保持着密切联系。

    ⑥在《左传》的这一篇中有一个关键词是“物”,其释义并非“物品”,而是“牺牲”或“助天地交通之动物”。如果说青铜礼器是交通天地之巫术的必需用品,毫无疑问,动物形象也作为该使命的辅助者而被铸刻在礼器上。“物”这个词在《左传》中出现了六七十次,用法各异,但大多时候都是以“神权动物”或“牺牲”的含义出现。这些文献结合《国语》皆表明牺牲就是那些具有协助巫觋完成交通使命的动物,献牲祭祀是达到交通天地、沟通生死的具体方式。鉴于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确实具有其图形含义,它们是协助巫觋完成交通天地人神使命的各种动物的形象。

    (摘编自张光直《艺术、神话与祭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代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特定的动物形象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这是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的共识。 C、青铜器以及其上的动物纹样诞生的意义都是协助巫觋完成沟通天地人神的使命。 D、“物”在《国语》《左传》等先秦文献中都有“牺牲”的含义,表明动物纹样确有图形含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角度并一一进行分析说明,使论述更严密。 B、文章引入《左传》片段,指出“物"具有特定含义,为文章得出结论提供证据。 C、文章第⑤段最后一句话的内容与本文论证的问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D、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通过对问题的解释和分析,步步深入推进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踏实研读,认真研究,体现了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精神。 B、《左传》中楚王和王孙满的对话,让我们隐约感受到了周王朝的衰落。 C、本文将考古和艺术、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D、研究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有助于保护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文娱行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随着文娱产业迅速发展,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有以新方式、新手段死灰复燃的迹象,整治行动必须再次上线。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等新情况、新问题迭出,一些从业人员政治素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滑坡,违法失德言行时有发生,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污染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畸形的市场机制与价值取向,选不出真正的偶像;“饭圈”的流量至上,无休无止的“打榜”,只能让追星成为资本赚钱的工具;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行为失范、疏于修身,只会给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带来不好的示范,不仅掏空了粉丝的口袋,还会让粉丝在刷量控评和集资应援中迷失三观……发生的种种事件,已经足够让我们重视文娱领域的乱象对于社会风气的巨大破坏力。不可否认,这些现象会弱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催生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挑战并扭曲公序良俗。

    (摘编自《成都日报》)

    材料二:

    “饭圈”的形成,是一次集体的、庞大的、复杂的“工程”。在诸多声音的剖析之下,人们大概已经了解到,这是资本通过塑造一种娱乐形态,并以此为外衣,构建一套隐秘又稳固的商业模式,并且随时修改,完善,使之成为日进斗金的牟利工具。

    “饭圈文化”不断扩张,最大的秘密,其实应该在于操盘者很善于利用舆论这把利器。可以这样认为:舆论先行,是娱乐资本打开诸多通道的“钥匙”,尤其体现在产品(节目+流量明星)方面,娱乐资本在舆论营造上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方法——编造某种时髦的概念,牵强地凑近社会主流价值观,以赢家通吃的姿态,完成一种娱乐理念的输出甚至侵略,最终目的是占领粉丝的情感与大脑,把粉丝变成他们的“韭菜”。

    “饭圈文化”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这一文化形态永远无法取代主流文化的位置,因此运营者们选择让其在暗处生长,以蚕食的方式来逐渐挤占主流文化,这是他们的主要操作手段。“饭圈文化”会与主流文化处于一种“共舞”状态,有时候“饭圈文化”还会以“取悦”的低姿态来获取主流文化的容忍,来换取收割“韭菜”的某种合理性……正是因为运营者们深谙这种把浑水与清水搅拌在一起的技巧,才使得“饭圈文化”一直附着于社会肌体,成为难以去除的组成部分。

    “饭圈文化”通过责任分解,由一个个粉丝来承担它的“罪与罚”,所以这些年来每当重拳举起,却多数时候都打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多少都令人有些心疼的年轻粉丝身上,偶尔会具体到某个公司,某一平台那里,但这些公司和平台都会通过道歉、停播等方式及时止损,通常会让事情不了了之。

    抑制“饭圈文化”,除了相关必要的整治办法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舆论对舆论,通过深入的报道,用真实、理性的声音与观点,像剥洋葱那样剥开“饭圈文化”的层层包裹,让公众看到“饭圈文化”内里的不堪,让这块变质的土壤,重新回归正常。

    (摘编自《“饭圈文化”已成沉疴痼疾,变质土壤何时回归正常》)

    材料三:

    (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圈”乱象会产生负面影响,弱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还会催生多种消极的价值观念,挑战并扭曲公序良俗。 B、文娱行业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一些乱象愈演愈烈,亟需整治。 C、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加速建设,不仅为网民的增长夯实了基础,也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D、针对“饭圈”乱象,相关政府部门]要从粉丝群体、经纪公司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管控,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圈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娱乐形态,但其流量变现的手段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不易被识破。 B、幕后操手常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舆论导向,迷惑粉丝心智,获取经济利润,从而促使粉丝经济崛起。 C、运营者们明白“饭圈文化”永远不能够取代主流文化的位置,因为他们让其以蚕食的方式来逐渐挤占主流文化。 D、粉丝往往是“饭圈文化”的最大受害者,“饭圈文化”造成的过错经常由粉丝来承担,网络平台不会受到惩罚。
    (3)、请结合材料,从不同层面谈谈如何抑制“饭圈文化”。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遭遇一九五零年的无名连

    西元

    戈壁滩上又起风了,除了沙尘,好像什么都不存在。连长把王大心拉到水泥袋垛子下,吐了口沙子,使劲喊道:“明天一早要来五火车皮水泥,你看怎么办?”王大心明白,已到了最紧迫的时刻,一个半月后,某个杀手锏武器就要在这里试验。他向远处望去,想了会儿喊道:“我带人去!”说这话时,王大心很有点悲壮的感觉,要知道,这五车皮水泥停在三百多公里外的荒废小站上,没水、没电、没人烟,连手机信号都没有。装卸搬运水泥是一个没半点技术含量却又最苦最累的活儿。

    连长露出很感激的神情,他补充道:“营长说了,就七天,你们在那里坚持七天,这边就能抽出人去支援。”王大心摆摆手道,别说这个了,咱们看看几个人能跟我走。俩人蹲下来,连长从裤兜里扯出皱巴巴的花名册,顺着一个个名字划下来。他喊道,你把威武带走吧!三闯给你!抗美你也带去!五四也给你!王大心向外摆了摆手喊道,就这几个吧,不要了!

    王大心曾偶然看到过一篇文章,讲在朝鲜战争的第一年冬天,整整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为伏击美国军队竟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无一人逃走生还。王大心读到这个故事时非常震撼。这种震撼甚至让他有点迷惘,他试图去琢磨,在那个死亡的冬夜里,那个没留下番号的连队,他们都在想些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整齐划一地接受了死亡?

    几个人到小站时,铁轨上停了五个车皮,整齐地堆着水泥袋子,五个人站在火车前,显得很渺小。小站只有一溜红砖平房,蒙着尘土,一大半玻璃都碎了。铁轨从远处伸过来,到此为止。从这里放眼望出去,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五个人把一个玻璃碎得最少的屋子收拾了出来,用报纸堵上破洞,在墙角把铺盖一溜排开。王大心把人叫过来说,从今天起,一人负责一个车皮,坚持七天,现在就开始干吧!戈壁滩上太阳暴晒,烧得浑身火烫。王大心感觉脑袋充血,周遭世界泛着红色,一大股血,一大股血从脑袋里的血管涌过,轰隆隆直响,每抬一袋都仿佛是苟延残喘。快到晚上八点,最后一辆载重卡车走了。王大心觉得浑身轻飘飘的,如果来阵大点的风,就能把自己吹跑。

    王大心看过一个关于朝鲜战争的纪录片,有一个叫朱克的老人说,真要是面对面拼刺刀,那美国兵就不行了,怕死得很!当王大心回忆着这个细节的时候总在想:到底是什么,给了老人还有他同时代的人们,那样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七天的时候,大家很有点欢天喜地的意思,只等着大部队开过来支援。第一辆载重卡车来了,王大心看见后车厢上空空的,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司机递给王大心一张纸,纸上写着:兄弟,这边实在抽不出来人,你们在那边再坚持一段时间!

    大伙都有点发愣。王大心说,工期调整了,那边更抽不出人来。威武一下子坐在地上,叫道:“哎呀妈呀,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四个人面无表情,各自散去。威武自己手拄地站了起来,一人一车皮,天地间又恢复一片寂静。在一片浑浑噩噩的死寂中,突然传来嗷的一声叫,把王大心吓了一跳:威武轰地倒在车皮上,一股水泥灰腾空而起。王大心冲了过去,威武一手撑在腰上,用恳求的眼光看着王大心说:“指导员,我腰扭了,不能动了。”

    王大心一直没明白,当时威武的眼光里为什么是恳求,而且很强烈。直到后来他才琢磨透,威武是在恳求大伙……王大心在看朝鲜战争的纪录片时不断会想,在那个时刻,能够受伤被送到后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了。但是,很多人却终生无法面对那个拷问:为什么只有自己活下来了?威武委屈地看着地面,好像受了伤是件很见不得人的事。王大心让他坐连队的车回去,威武抓着他的手说:“指导员,我一定会回来的,相信我,我一定回来!”几天后,威武回来了,他是挺着腰杆回来的,一举一动仿佛都在告诉别人:你看,我可是回来了啊!王大心能理解这种心情,平时嘻嘻哈哈的没关系,但苦了累了的时候,千万别开溜,怎么也得熬过去。否则人家扎堆唠点什么,你想凑过去都觉得不好意思。

    一个月零三天的早晨,一辆吉普车驶到平房门前。基地刘副司令和政委依次下车。政委对刘副司令说:“这五个人,一个月,在这没水、没电、没人烟的地方,搬运了一万吨水泥。您刚才看见的那个工程主体,是这五个人一袋水泥一袋水泥背出来的,没有他们,工程就不可能提前完工。”刘副司令惊讶地点点头说:“那在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是突击队,要立大功的呀!”

    这一刻王大心又想起了一九五零年冻死在雪夜里的无名连。他好像琢磨明白了,那背后有一大堆活生生的故事,那些故事,对大家来说其实并不陌生。王大心想象自己站在无名连的阵地上,镇定地与无名连一起等待天亮。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来表现环境的恶劣,如连长说话前先“吐了口沙子”,两人面对面说话靠“喊”,足见戈壁滩风沙的猛烈。 B、“无边无际的戈壁滩”和一个破败的小站,“堆满水泥的五个车皮”和仅有的五个军人,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故事的悲壮感。 C、“一大股血从脑袋里的血管涌过,轰隆隆直响”以生动的描摹表现了人在极端炎热条件下劳作的复杂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 D、威武倒在车皮上,流露出恳求的目光,表明他想离开这里回连队疗伤,而王大心认为他企图逃避困难,对此感到反感和不屑。
    (2)、有评论家把西元军旅小说中的人物称为“非传统英雄的英雄”。请结合本文中的军人群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说中多次穿插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 , 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育》,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续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 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①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与“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今天指山东省。 C、公车,官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壤经,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指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玄爱好学习,执着求学。他先后到当地的学校、太学学习,向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恭祖学习;后入关,通过涿郡卢植介绍,以扶风郡马融为师。 B、郑玄不慕权贵,淡泊名利。大将军何进征召,他住一晚即逃归;大将军袁绍举荐,他未就任;公车署征召,他推辞有病;去世前,留遗嘱要求薄葬。 C、郑玄不喜做官,勤于研究。他年轻时即不愿做官为吏;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只有他隐居在家修习儒家经籍得以逃过。他还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兴盛。 D、郑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东莱时,他的学徒已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岁去世,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参加丧会的有千余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②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chá),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2)、诗中的“短述”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感到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诗句是:““。
    (2)、《诗经·氓》中以比兴手法引起对婚变情况叙述的句子是:“ “。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和“”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母亲河也有不堪重负的时候。历史上,黄河数次改道,最终选择了在这里汇入大海。因为在这里,(     )。这个心胸就是广阔的平原,这个出口就是浩瀚的渤海。当黄河       , 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时,当她千回百转、左冲右突来到这里时,那种两岸夹击的长期的压抑感,一下子全都      了。蔚蓝的大海、无边的宽阔、无限的未来,都深深吸引着她      地投身进去、融入进去,直到变成浩渺大海的波涛,化作波澜壮阔的剪影。

    可生活在黄河口的人们却遭了罪、受了苦。黄河裹挟来的沿路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扩大,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这里被变成了沙滩沙丘。如今,站在垦利的黄河入海口,我们的眼前是浩浩荡荡的大海、横无际涯的辽阔,是惊涛拍岸的汹涌、      的壮丽,当然,更是胸怀天下的豪迈!一绺一绺的狂风卷过来。还有一群一群的海鸥,似乎也随着狂风巨浪卷过来、卷过来!可是,无论风多大,浪再高,海就是海,海的辽阔、海的浩渺、海的博大,都把我们的心胸和心情永远地打开了。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解放她的天然的出口,有接纳她的宽广的心胸 B、接纳她的是天然的心胸,解放她的是宽广的出口 C、有接纳她的宽广的心胸,有解放她的天然的出口 D、天然的出口解放她,宽广的心胸接纳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远万里  烟消云散  义不容辞  千军万马 B、千里迢迢  涣然冰释  义不容辞  千帆竞发 C、不远万里  涣然冰释  义无反顾  千军万马 D、千里迢迢  烟消云散  义无反顾  千帆竞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河裹挟来的沿路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扩大,这里便变成了沙滩沙丘。 B、黄河沿路裹挟来的泥沙,年复-年地在这里淤积,年复-年地在这里扩大,使这里变成了沙滩沙丘。 C、黄河沿路裹挟来的泥沙,年复-年地在这里扩大,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沙滩沙丘就在这里形成了。 D、黄河裹挟来的沿路的泥沙,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扩大,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淤积,把这里变成了沙滩沙丘。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在太空吃苹果的视频火了,大家的第一反应是,     ?因为苹果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就是耐储运,苹果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它们优秀的储运性能。苹果的表皮十分致密,并且拥有一层保水的果蜡(齐墩果酸为主),加上苹果的呼吸强度不高,所以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存。加上苹果拥有较为致密的果肉,不像草莓和樱桃那样娇气,耐得住运输。对需要长时间存放食物的太空任务而言,   

    苹果没有过于奇特的强烈气味,在密闭且空间有限的太空舱中也是十分适合的。虽然太空舱中有高效强劲的空气过滤装置,     , 必然还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苹果中富含膳食纤维,这种营养物质不仅仅可以成为肠道菌群的重要营养来源,促进益生菌生长,维护肠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刺激肠胃蠕动,对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用两个句子概括苹果被选择为太空水果的原因。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2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1年6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时装展时清一色使用“眯眯眼”模特的行为引发社会巨大争议。什么是“眯眯眼”?这是西方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小眼睛、塌鼻梁是我们在西方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华人的形象。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这次时装展清一色使用“眯眯眼”模特是在“自取其辱”,在“塑造刻板印象”。也有人以“艺术”之名为其开脱,斥责大众不懂艺术,吹嘘审美的多样性。

    那祖国的审美是什么样子?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青少年诗朗诵《强国有我》的人员选择标准是:女子端庄优雅,男子正直大气。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