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考历史模拟(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 1. 图中的铜爵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采用复合范铸造而成的青铜酒器,器壁单薄,纹饰简单,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该铜爵可用于说明我国(    )

    A、农耕文明博大精深 B、殷商时期酒文化盛行 C、奴隶制文明的发展 D、原始社会私有制产生
  • 2. 自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后,刺史制度成为汉代一项正式的制度。终其两汉,中央不断改刺史为州牧,罢州牧复置刺史,或呈现刺史、州牧并存的局面,直至东汉灭亡。刺史制度的变化(    )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B、表明汉代王国问题并未解决 C、反映出汉代中央集权的强化 D、说明汉代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 3.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遍布瓦肆。“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则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大的瓦舍可容数千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这反映了宋代(    )
    A、民众文化品位趋向高雅 B、商业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 C、都城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D、市民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
  • 4. 下表为蒙元时期的大陆交通路线。这说明元朝(    )

    1

    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大青山、内蒙古长城沿线,经蒙古草原向西北逐渐延伸,越过阿尔泰山,穿越西伯利亚草原、黑海北岸,抵达欧洲

    2

    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西行,抵达敦煌再分南北两路西行

    3

    从四川和云南穿越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相连

    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 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 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 5.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庄正门“丽正门”用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据此可知,这些历史文化遗存(    )
    A、推动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B、体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控制松散 C、反映出清代民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D、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 6. 下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年份

    书目

    自然科学(含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主)

    总数

    占比

    总数

    占比

    1896年

    《西学书目表》

    259种

    73.6%

    93种

    26.4%

    1900-1904年

    《译书经眼录》

    164种

    33.4%

    327种

    66.6%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7. 辛亥革命期间大批妇女团体建立,据资料统计,自1911年10月到1913年底全国共组织了58个妇女团体;1912年1月11日,上海《民立报》刊文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反映了(    )
    A、民主平等理念得到真正践行 B、妇女社会参与意识得到提高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彻底改变 D、民主革命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 8. 下表为1933-1944年间四川省内工厂数量变化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年份

    1933-1937年

    1940年

    1942年

    1944年

    企业数量

    约23~100家

    847家

    1153家

    2071家

    A、中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导致I业布局变化 C、政治形势变化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D、我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 9. 下表是1978-2011年我国部分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内容。这些改革(    )

    1978-1986年

    明确提出干部“四化”的方针;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等

    1987-1999年

    提出分类管理改革,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2000-2011年

    制定实施《改革纲要》,颁布实施《公务员法》

    A、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B、促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成 C、变革了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 D、逐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建设
  • 10. 罗马法规定,对完全不具备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和仅有相当于儿童的限制行为能力的“浪费人”实行监护和保佐制度。据此可知,罗马法(    )
    A、旨在维护平民阶级权益 B、注意调节不同阶层的关系 C、倡导“公平至上”的原则 D、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
  • 11. 17世纪以来,英国的济贫院可以在院外对流浪者、失业者提供救济,老弱病残和失业壮汉都可以获得救济。19世纪30年代末以后,英国停止了济贫院外的救济活动,对有能力的劳动者的户外救济被禁止。这一变化(    )
    A、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B、顺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缩小了福利国家规模
  • 12. 在第一国际实际活动的1864--1872年,它曾在欧洲、美洲、非洲等18个国家建立支部,发展会员约40万人,成为当时世界强大的政治力量,被称为世界“第七强国”。这说明第一国际(    )
    A、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B、使各国工人阶级获得政治权力 C、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影响力 D、推动国际秩序实现了平等公正
  • 13. 下表为2014年英国与欧盟和非欧盟国家商品与服务贸易情况(单位:十亿英镑)。这一贸易情况(    )
     

    出口额

    进口额

    差额

    欧盟

    230

    45%

    289

    53%

    -59

    非欧盟国家

    283

    55%

    259

    47%

    +24

    总额

    513

    100%

    538

    100%

    -25

    A、反映英国贸易结构趋于合理化 B、有助于解释英国疑欧和脱欧的原因 C、说明欧洲经济一体化名不副实 D、凸显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角色
  • 14.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把农历九月九日作为重阳,重阳节的求寿之俗始于汉代。唐代,重阳被政府定为正式节日。宋代,重阳节朝廷拜先帝祀三皇,普通百姓则上坟祭奠祖先,这一习俗延续至明清。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这主要说明(    )
    A、儒家思想渗人日常生活 B、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C、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D、中国历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
  • 15. 《全球通史》中指出,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中,苏联政府提取了大约1/3的国民收入用于工业再投资,美国只提取了这一比例的1/2;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70%是资本货物,30%是消费品,而美国这一比例则大致相反。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这深刻地反映出苏联( )
    A、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B、经济模式有巨大的优越性 C、高增长中存在着严重弊端 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示意图

    北京中轴线南北划定,对应的是子午线,子位是正北,午位是正南,意喻自然界天时万物的运行有着内在的规律,即“天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帝王作为统治者把自己的统治看作是“人道”,“人道”即“天道”,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中轴线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轴线正是这三个“中”的集中体现。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古都北京中轴线上册》

    材料二:都城中轴线的格局在中国的延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是密不可分的。这表明了中轴线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许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的内涵,虽然冲淡了中轴线最原始的意义,但也加强了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传播。

    ——摘编自周润山《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中轴线布局》

    根据明清时期北京都城建设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说梁启超要求在中国建立一个君宪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与认同感的话,那孙中山则强调以暴力方式打碎旧的王朝国家制度和文化观念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民主共和国家,并要求人们形成对民主式民族国家的真正自觉。……

    辛亥革命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国家主权属于中国各民族人民,民主共和的国家观念广为国人接受,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对王朝国家的忠诚和奉献开始转向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法语、拉丁语曾经是英国的官方语言,而英语只是下层人民使用的语言。百年战争激发了英国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法国的敌视,结果使法语地位下降。威克里夫等人将拉丁文版的《圣经》译成英文,进一步提升了英语在英国的地位。

    ——摘编自钱乘且、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对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并分析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地位的变化及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历史、美术、天然三部与动植物园的建制,使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学理意义上的博物馆。隶属南通师范学院“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之知识”的宗旨以及独特的馆名,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色彩。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材料二:表61949--2015年《人民日报》中关于博物馆的相关报道统计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

    《旅顺军事历史博物馆举行开幕典礼》(1955-0520)、《内蒙古修建第一座博物馆》(1956-08-09)等

    《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1984-01-05)、《中国博物馆逾2400个》(2007-12-22)

    《延安革命博物馆正式开放》(1958-12-06)、《定陵博物馆今起开放》(1959-09-26)等

    《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1982-0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馆》(1984-01-14)、《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

    《苏联鞑靼国立博物馆展览我斗争胜利事迹并陈列中国民间艺术制品》(1949-10-31)、《民主德国博物馆专家到京》(1954-05-03)等

    《首都纪念国际博物馆日》(1997-0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大会在沪开幕》(2002-10-22)

    《坚持政治挂帅,积极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196003-27)、《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是世界革命人民的法宝一记外国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6-08-05)等

    《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一次博物馆》(1991-02-04)、《旅行社开发市场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08-12)

    ——摘编自姬秀丽《建国以来博物馆公共形象的历史变迁探析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通博物苑成立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的变化。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

    ——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一美国法制见闻之四》

    材料二:表7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

    内容

    提出日期

    生效日期

    第十三修正案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役(英语:involuntaryservitude),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1865年1月31日

    1865年12月6日

    第十四修正案

    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

    1866年6月13日

    1868年7月9日

    第十五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劳役而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

    1869年2月26日

    1870年2月3日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