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四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
    A、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金丝猴 B、长臂猿,大猩猩,猩猩,狒狒 C、长臂猿,卷尾猴,猩猩,大猩猩 D、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 2. 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中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
    A、直立行走 B、运用天然工具 C、脑容量的扩大 D、产生语言和意识
  • 3.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森林古猿 C、北京猿人 D、长臂猿
  • 4. “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我的搭档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细胞。我们开始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终在一个宽敞的房子里住下来,开始发育……”下列关于这段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我”指的是精子 B、“我的搭档”是指受精卵 C、“狭窄的管道”指的是母体的输卵管 D、“宽敞的房子”指的是母体的子宫
  • 5. 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以及孕育胎儿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阴道、子宫 B、卵巢、子宫、子宫 C、输卵管、子宫、卵巢 D、卵巢、输卵管、子宫
  • 6. 青春期的最显著特点是(   )
    A、身高突增 B、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C、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 D、性器官迅速发育
  • 7.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D、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 8. 某育龄妇女想要一个宝宝,但一直未能如愿,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其输卵管堵塞。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输卵管堵塞造成的后果是(    )
    A、不能产生卵细胞 B、不能形成月经 C、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D、不能自然受孕
  • 9. 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少维生素 A 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 C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铁 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 D
  • 1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通过对普通水稻和野生水稻的研究,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水稻谷粒含有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 11. 下列关于消化与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是在胃中进行的 B、小肠中含多种消化酶是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特征 C、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D、消化道由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
  • 12. 下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A,B,C,D,E)被消化的程度,其中表示脂肪被消化的曲线和部位的是(    )

    A、X胃 B、Y肝脏 C、X小肠 D、Y小肠
  • 13. 下列营养物质中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是(    )
    A、蛋白质、维生素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蛋白质、糖类、脂肪 D、维生素
  • 14. 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胃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减弱 B、胰腺分泌的胰液无法送入小肠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 15. 人体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A、30%、40%、30% B、40%、30%、30% C、30%、30%、40% D、30%、35%、35%
  • 16. 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专家建议应该多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该层的食物中富含(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 17. 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

    1.1

    A、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 B、每组食物必须燃烧完全后测量水温 C、同质量的以上食物,大米中能量最多 D、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
  • 18. 下列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处理方式与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吃苹果前用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减少农药残留物 B、牙龈出血应多吃水果蔬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B C、胆囊炎患者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胆汁能乳化脂肪 D、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使食物变成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
  • 19. 如图所示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1~5 表示消化液(5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B、1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2与3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4和5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 20. 关于图中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分泌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 21.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适于(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 22. 下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 23. PM2.5颗粒物从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肺的“旅程”是(  )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 24.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下列哪个过程(    )
    A、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 25. 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 26. 如图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气体,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
    A、a、c代表氧气       B、b、d代表二氧化碳 C、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D、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
  • 27. 学习生物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氧气需求量大,应尽量用嘴吸气,用嘴呼气 B、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C、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 D、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
  • 28.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显得大一些,鼻腔相应长一些,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这主要是由于(    )
    A、鼻有骨和软骨做支架 B、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鼻腔前部生有鼻毛 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
  • 29. 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 30. 人体呼吸时,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入肺,如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 31. 读图理解

    观察下列概念图,思考“我从哪里来?”及“人类从哪里来?”的相关问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上看,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共同的原始祖先是[A] , 由于大量消失,一部分不得不下地生活,经过若干万年的进化,先进化成为古人类,再随着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从而进化成为现代人类。
    (2)、图中能够产生C的器官是 ,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分泌 , 来维持男性的特有特征。
    (3)、图中B是 , 它在图二中[③]中形成,并在此分裂分化形成 , 然后移入母体的[⑤]中,继续生长和发育。
    (4)、胎儿通过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取营养、排出废物。

三、实验探究题

  • 32. 实验探究

    如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的物质

    操作

    水温

    时间

    试剂

    馒头碎屑+唾液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碎屑+清水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块+唾液

    不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碎屑+唾液

    充分搅拌

    0℃

    10分钟

    碘液

    (1)、若以①和④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 , 若以①和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可以证明馒头的消化需要
    (2)、馒头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该物质的消化是从消化道的(填结构名称)部位开始的。
    (3)、①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蓝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②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蓝色的原因是。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中的馒头块是否变蓝色?(选填“是”或“否”),该实验结果可以反过来证明馒头在口腔中消化与有关系。
    (4)、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所以要设置重复组,即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其目的是。37℃的水浴缸中放置10分钟,目的是

四、资料分析题

  • 33. 资料分析

    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需要在消化系统中消化成小分子以后才能被吸收,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构成。
    (2)、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该营养物质在图2中能消化的部位是(填代号)。
    (3)、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建议多吃图1中B和C,因为富含丰富的。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4)、图2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填序号),分泌的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 , 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构成。

五、综合题

  • 34. 综合应用

    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⑤合称 , 是外界气体进入⑥的通道,具有温暖、清洁和空气的作用。
    (2)、2019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病毒能经鼻腔进入肺部,危害人体健康。请写出图1中新冠病毒“入肺”的途径:(用标号和箭头表示)。日常外出需要佩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的。
    (3)、吃饭时说笑,容易呛到引起咳嗽,这是因为[②]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图3中b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填“收缩”或“舒张”),对应图2中的段(填“AB”或“BC”)。c、d分别是什么气体
    (5)、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A点到C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____(填序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