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汉武帝亲政后,令九卿可以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他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形成“中朝”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的这些做法( )
    A、抑制了宰相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健全了监督机制 D、促进了阶层流动
  • 2. 下图所示为英国都铎王朝亨利七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意在(   )

    〇禁止除了家用仆人以外任何形式的人身依附

    〇规定有养兵特权的贵族不得随意使用家兵

    〇地方治安法官有权监视郡长,去留完全由国王和御前会议掌握

    A、强化王室权威 B、垂直管理地方   C、维护国家统一 D、削弱贵族势力
  • 3. 民国初年,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收买选票,或一二元、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出现,其结果是旧官吏和十绅出身的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
    A、官员贪腐现象严重 B、军阀势力掌握实权 C、民主政治徒具形式 D、资产阶级裹挟议会
  • 4. 1855年,英国内阁颁布了第一个文官制度改革法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到 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补充规定,文官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这些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
    A、英国选官制的公平公正 B、民众对参与政治的愿望 C、英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生产力发展下的制度调整
  • 5. 科举停废之后,慈禧太后“屡次询及女学,拟开办一高等之学堂。诸生……为皇太后门生”1907年,慈禧太后打算指派荣寿公主为贵胄女学堂总监督,时人谓荣寿公主“恭谨持正……有时进谏,太后亦多采纳之”。据此推知,慈禧太后筹办女学旨在( )
    A、推广新式教育 B、巩固清朝统治 C、推动官制改革 D、提倡男女平等
  • 6. 1624年,英国司法界围绕高利贷展开了激烈争论。当有人强调高利贷与教义不符时,一大群人反驳说:“不应当再服从它们,也不应当再记住它们。”这表明( )
    A、经济发展冲击宗教伦理 B、教会势力退出经济领域 C、法治进步引领经济发展 D、社会大众支持金融发展
  • 7. 在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的权力机关在不到5年内制定出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在内的730多件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法制基础初步建立 B、对行政性法规制定格外重视 C、法制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冲击 D、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已形成
  • 8.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丛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菲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解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瓦解了门阀势力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 D、促进了民族交融
  • 9. 有中国学者指出,在达到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条件成熟之前,人类命运共回体的建构一定是基于主权独立和平等、不干涉内政的民族国家体系而展开的。尽管各国内部都不能在短期内建成真正的国内命运共同体,但是这并不妨碍国际社会打造一个国家之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学者意在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A、利于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B、体现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C、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和复杂性 D、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 10. 公元214年,刘备攻破成都后接受刘巴的建议,铸造"直(值)百钱”(1枚直百钱抵 100个汉五铢钱,但重量只为汉五铢钱的4倍),命令官吏用“直百钱”收购物资;数月后,益州府库充盈,为刘备打退曹操对汉中的进攻提供了物资保障。由此可知,这些做法( )
    A、使五铢钱退出了流通领域 B、加重了对益州百姓的剥削 C、是解决财政问题的长效手段 D、埋下了蜀汉政权覆亡的隐患
  • 11.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的爆发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更加糟糕,到196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20亿美元,只能够偿还短期债务的1/3。这些状况直接导致 ( )
    A、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一超多强”的格局被彻底瓦解 C、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地位 D、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受到挑战
  • 12. 1843年,清政府开始实施新的进口税率,绝大多数纺织产品(含半成品和原料)的税率下降到5.56%~6.95%的水平,较之前的税率下降幅度为五成至八成。这一调整( )
    A、缘于对不平等条约的执行 B、顺应了贸易自由化的潮流 C、利于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 D、增加了清政府的关税收入
  • 13. 中国古代灾害十分频繁,“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一康”。下表所示为我国古代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频率统计情况。为此,历代封建王朝( )

    朝代

    秦汉

    次数

    375 次

    493 次

    874次

    513 次

    5 105次

    5 344 次

    频率

    0.85次/年

    1.7 次/年

    2.7 次/年

    5.31 次/年

    18.5次/年

    19.9 次/年

    A、调控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B、加强对人口和户籍的控制 C、强化君主专制以稳定社会秩序 D、重视基层治理和社会救济
  • 14.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开始推行营养补贴计划、妇幼儿童的特别补充食品计划、在校儿童早餐和午餐计划、暑假食物供应计划、特别牛奶计划、直接食品分配计划等,将征集到的滞销农产品分配给穷人。这些做法( )
    A、标志着美国建成了“福利国家” B、将提振农业与社会救济相结合 C、基本上解决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D、旨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15. 宋代农民常称粪肥为“粪药”,认为“用粪如用药”;宋人对作物栽种的深浅疏密与产量高低的关系也有颇多关注;《禾谱》《农器谱》《蚕书》等专门性的农书也纷纷出现。这反映了宋代农业( )
    A、依赖农具进步 B、产量大为提高 C、忽视经验传承 D、注重精耕细作
  • 16. 据清代文人笔记中的记载,巴山老林的农户多种植“包谷”,并将其作为煮酒、喂猪的材料,当地人多用生猪与鄂西北的平原地区交易烟草、姜黄及其他生活常备药材。这些记载可印证,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 )
    A、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B、破坏了山区的生态平衡 C、刺激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丰富了人们的食品选择
  • 17.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肉类、蛋类、奶类和土豆等个人副业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提高到各类产品总产量的 50%以上,有的产品甚至达到 85%,个人副业收入占农庄庄园家庭收入比例约为 26%。这从侧面表明当时的苏联( )
    A、农产品市场化水平较高 B、生产资料公有制失去主导地位 C、食品保供能力得到提升 D、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所下降
  • 18. 下图所示是1977 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件造型精美、纹饰繁复的战国青铜冰鉴。冰鉴是一件双层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在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酒或其他食物,以达到冷藏的目的。这说明战国时期( )

    A、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 B、礼乐制度受到高度重视 C、民众需求刺激技术创新 D、粮食储存技术显著提升
  • 19. 1998年,法国空客公司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 AE-100 的项目;1999年年底,美国波音公司在兼并麦道公司后关闭了原麦道与我国合作的MD-90生产线;2017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 C919 成功实现首飞。材料反映了( )
    A、我国遵循的和平发展理念 B、美国对我国的敌视态度 C、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D、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 20. 苏轼、苏辙在上奏中称:夫商贾之事,曲折难行。其买也,先期而与钱,其卖也,后期而取直(值)。”两宋时期,民间商品交易中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的行为非常流行。这反映了宋代( )
    A、抑商政策的废除 B、纸币的广泛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的壮大
  • 21. 下表所示为部分国统区学者对苏联的“五年计划”的部分看法。这些看法(   )

    时间

    学者

    看法

    1936年5月

    漆琪生

    “轻工业全般的(地)停滞不进,乃是第二次五年计划的缺弱的部分,关系苏联民众生活内容之改善”

    1936年12月

    袁孟超

    “是在全国人民极困苦的生活中进行的”

    1937年5月

    林雄九

    “食料品和生活必需品,颇感缺乏,国民不得不度其低度的生活”

    A、体现了政府的反共立场 B、否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 C、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 D、指出了苏联模式的不足
  • 22. 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 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 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 23. 早在城邦民主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时候,古雅曲市政公共建筑也出现了。市政广场是交流信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这反映了雅典城邦( )
    A、城市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 B、为古典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C、市政建筑水平领先于世界 D、小国寡民、城市自治的特征明显
  • 24. 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 )
    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 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 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匈奴势力消退,汉王朝控制了西域地区。异域经济作物的引进与种植增加了汉王朝的物产种类,丰富了中原地区人们的饮食生活,一些经济作物还因其药用价值而促进了中原地区医药学的发展。异域诸国对汉朝丝绸、漆器等的需求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繁荣。此外,社会上胡风兴起,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均受到了胡风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为汉代原有的思想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汉人的信仰体系。在国际贸易中、丝绸、铁器等商品的畅销彰显了汉朝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帝都长安与洛阳作为中西商品的集散地,已经发展为国际性的商贸中心。

    ——摘编自董莉莉《丝绸之路与汉王朝的强盛》

    材料二:明朝初期,以朝贡贸易为主的官方贸易受到推崇,且朝廷对海上民间贸易限制严苛,民间瓷器外销也因此严重萎缩,走私活动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渐趋活跃。隆庆元年(1567年),明帝国有限度地解除“海禁”,民间贸易兴盛,带来持续的贸易顺差,海上丝绸之路扩展为全球性的海路网络。清代前期,来华的欧洲商船增多,康熙开禁,设广州、厦门、宁波和云台山4个通商口岸,允许欧洲商船来华贸易。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起,仅允许广州一口通商,但来华船只仍不断增加。清代前中期,中国瓷器外销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刘冬媚《碧海遗珍--广东省博物馆藏明清沉船出水陶瓷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明至清中叶民间瓷器贸易发展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文帝即位之初,规定“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同,闾四为族,皆有正……以相检察焉”。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城市)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通典》引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该制度史称“伍保制”或“邻保制”,它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家庭与邻里之间相互监督、纠察,从而形成彼此之间存在连带责任的居民互助、互保组织。“诸户皆以邻聚相保,以相检察,勿造非违。”

    ——摘编自赵晓芳、郭振《唐前期西州邻保组织与基层社会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与砖志为中心》

    材料二:曾经在欧洲农村长期广泛存在的公地共同体的管理中既存在领主专制,也包含一些共同体的民主因素。作为共同体最高权力机构的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大多是由共同体的全体成员(非自由农和自由农)组成的。作为公地共同体最高法律的村规以及许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很多情况下必须得到共同体全体成员的同意。

    ——摘编自赵文洪《庄园法庭、村规民约与中世纪欧洲“公地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中国和中古西欧农村基层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古时期不同文明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因素。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期,一种新刑的工业组织形式出现了,它的太盾不在干使用机器,而是创诰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而有节奏地劳动,他们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班下班,一个工人不按时上下班就会延误整个工序,因此他们必须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不可以自由、散漫……许多不能使用机器的行业也采用了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将生产流程重新安排。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把原夹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这样一来,原来意义上的“制陶工”就不复存在了,制陶工匠变成了制陶工场的工人,他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与此同时,工厂化数十倍地加快了生产速度。每一个工人在他自己的工序上都是行家里手,但同时他也降格成一个普通的熟练工,除了他负责的这道工序外,他可能什么都不会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导产业纺织业上所取得的优势,长期居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据此可以获得规模报酬的利润,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总是抵制创新。英国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这种路径依赖事实上阻碍了英国企业家对新生主导产业的追求,而自由放任政策则使英国在国家战略上放弃了对钢铁、有机化学、电力等新的主导产业市场领先地位的角逐,在这些新的行业,英国发展迟缓非常明显就是明证。

    ——摘编自邓久根、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厂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迟缓的原因。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三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下表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时限

    1949~1956年

    1957~1977年

    1978~2020年

    战略思想

    过渡时期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四个现 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孔祥利《新中国成立 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探索》

    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变革”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自拟论题并加以解读。(要求:论题明确,时段清晰,紧扣主题,史实准确,持论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