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A、洛阳 B、成都 C、建康 D、长安2. 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大运河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后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这位作家的观点主要想说明大运河( )A、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 C、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3.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 )A、选拔人才的重要 B、社会危机的严重 C、偏信则暗的危害 D、人民群众的重要4.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材料反映的经济盛况是在(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5.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元禛6.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下面绘画作品中唐太宗接见的少数民族是( )A、吐蕃 B、靺鞨 C、回纥 D、六诏7. 《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 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发动武装起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9. 赵匡胤曾问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赵普最有可能回答( )A、“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B、“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C、“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10.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据此推知宋朝的基本国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重文轻武 D、重武轻文11. 下列政权按照建立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辽——西夏一一北宋一一金 B、北宋一一辽一一西夏一一金 C、西夏一一金一一南宋一一元 D、西夏一一南宋一一金一一元12. 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能入选的是( )A、双方仍然在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辽和西夏每年都要缴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13. 下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城市经济活跃 B、政治统治开明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14. 《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 )A、三国时期蜀国 B、三国时期吴国 C、唐朝四川地区 D、北宋四川地区15. 我国古代走向世界的名片有“丝绸”“瓷器”“茶叶”,其中与“瓷器”这张名片相关且被誉为“瓷都”的是(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16.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饱含岳飞( )A、卧薪尝胆,越甲吞吴之心 B、破釜沉舟,灭秦复楚之志 C、精忠报国,收复河山之念 D、大义凛然,肃清倭患之愿17.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结果,虽然炼丹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硝石和木炭,在火药发明之前,曾被当作药类。材料旨在说明( )A、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 B、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C、火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成果 D、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18. “他我马一生,统一蒙古,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材料评价的是( )A、铁木真 B、李世民 C、忽必烈 D、赵匡胤19.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巩固统治,防止地方割据 C、便于各族杂居,促进民族交融 D、便于发展畜牧经济20.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下列属于元朝对西藏“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的是( )A、设立驻藏大臣 B、设立宣政院 C、设西域都护 D、伊犁将军21. 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材料中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在地方设置三司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丞相制度被废除22.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他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示中国富强”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在位的皇帝是明成祖 D、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3.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有关的人物是(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样24. 明代一位老农收到家书,得知其大儿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请问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是( )A、辽东 B、鸭绿江 C、嘉峪关 D、山海关25. 康熙帝在位时有官员认为台湾远在海外,人口稀少,不如放弃;也有人认为台湾土地肥沃,可成东南各省屏障,避免台湾再度成为反清复明基地,即使耗用经费,也应保住台湾。1684年,康熙皇帝决定将台湾纳入版图。清朝将台湾纳入版图主要是为了( )A、打击反清复明势力 B、巩固国家领土统一 C、保卫东南各省安全 D、强化中央集权制度26. 军机大臣奉谕传与某人者,称为“称旨”或“述旨”,皇帝吩示后,称为“承旨”,再拟旨进呈,由内奏事处交下,称为“事下”或“递本”。据此可知( )A、军机大臣位同宰相,权力较大 B、军机处的官员等级森严 C、军机处是皇权空前强化的产物 D、军机大臣的权力不受监督27. “民以食为天”。如表是明清时期人均粮食(未经加工的毛粮)占有量的有关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代 人口数(亿) 耕地总数(万市顷) 平均粮食产(市斤)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 人均耕地数(市亩)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明万历时 1.2 760 243 1446 6.3 1205 清雍乾之际 1.6 900 300 2295 5.6 1434 鸦片战争前夕 4.128 1147 310 3022 2.8 732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 C、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显露 D、土地经营分散的趋势加强28.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29.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30. 故宫在明清时期又叫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垣,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央,最高处共有恒星15颗,这组恒星代表“运于中央,临制四方”的天帝所居住的宫殿,即“紫宫”,“禁”是指禁地。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二、综合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三: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经济的富庶,其与哪位皇帝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隋朝经济繁荣的必要前提。(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形势图(1111年):
材料二:辽宋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三:…宋代文化确实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其所达到的成就也不亚于唐代。
材料四: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在许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请分别写出A、B政权的建立者,材料二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呈现新面貌”的表现。(3)、材料四中的两段文字对宋朝文化的认识不尽相同,有学者指出“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
材料二:宋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以下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海榜录取进士数(人) 宋太相 15 188 13 宋太宗 8 1487 186 宋真宗 12 1760 147 宋仁宗 13 4561 351 材料三:明朝以八股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四书”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
请回答:
(1)、哪位人物开创了科举制?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使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科举制的发展。并分析北宋前期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科举制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联系当今的学校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