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2.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中描写的是(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蜀锦
  • 3.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如图目录的内容主旨是(   )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 4. 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 5.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完成于哪一时期?(   )
    A、隋朝 B、明朝 C、元朝 D、南宋
  • 6.

    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 7.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 8. 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
  • 9.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 10. 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设置了分解知州权力并监督其行为的官职是(   )
    A、转运使 B、通判 C、市舶使 D、都护
  • 11.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下列属于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是(   )
    A、 B、 C、 D、
  • 12.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后期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 13.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特指(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14. 油条是中国的传统小吃,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人们对秦桧的愤怒是因为他和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
    A、寇准 B、杨业 C、岳飞 D、文天祥
  • 15. 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热闹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野蛮残暴 C、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 16. 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在重文抑武的国策背景下,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是(   )
    A、伎(艺)人 B、军人 C、商人 D、士人
  • 17.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哪一组人物(    )
    A、李渊    赵构    铁木真 B、李世民    赵匡胤    铁木真 C、唐玄宗    赵构    忽必烈 D、李世民    赵匡胤    忽必烈
  • 18.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增设殿试 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重视地方吏治
  • 19.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哪位诗人的诗既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又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 21. 唐代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曾写下《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唐朝都城长安遭受到(   )事件的悲痛情怀。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八王之乱 D、陈桥兵变
  • 22.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 23.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时代特征和主题。下列比较能够反映宋元时期社会特征的选项是(   )
    A、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B、近代前夜的繁荣与危机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政权的碰撞与交融
  • 24. 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用“交子”购物 C、到夜市游玩 D、仅可在东、西两市经商
  • 25. 七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在讨论宋朝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时,出现了“宋真宗、澶州城、寇准、议和、岁币”等内容,你觉得会是(   )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 26. 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颜氏家庙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如果鉴定结果该作品为真迹,其作者是(   )
    A、王羲之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李白
  • 27.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65万,黄巢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 28. 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 29. 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30. 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 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地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学制度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科举制是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请列举两位完善我国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并分别列出他们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

    (2)、简述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3)、请你谈谈科举制度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 32.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

    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北宋的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200万缗。

    ——《中华文明传真•第三卷》

    材料四: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宋朝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是什么?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改变、更换)八姓,兵革(战乱)不息,苍生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非它故也,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发给)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明白)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宋•朱熹《朱子语类》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指哪一历史时期?在此之前,具有相似特征的还有哪个时期?
    (2)、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赵普认为“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他向宋太祖提出了什么建议?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认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神宗的应对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