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医务人员正在安静有序的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物理量,下面估测合理的是( )A、对一个人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大约需要10min B、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50℃ C、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的长度约为15cm D、核酸检测现场周围环境的声音约为90dB2.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水 B、地面和船 C、山和船 D、船和岸3.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钠﹣铝合金 C、镁﹣铁合金 D、铁﹣铝合金4.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脸部,感觉到脸部有震颤麻木的感觉,下列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在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 D、把正在敲铃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在空气中仍能听到钟声音5. 以上几幅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 )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6. 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交通岗信号灯能指挥交通,说明光能够传递信息 B、 通过昆虫箱能观察昆虫的尾部和腹部,利用了平面镜能成像 C、 用光束照射放在白纸上的平面镜,白纸看上去较亮,说明白纸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 宇航员看到天空是黑的,是因为那里没有灰尘来反射光,没有光射入宇航员的眼中7. 如图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经某人眼睛的折射情况,则该眼睛是(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8.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架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B、将照相机升高,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C、若要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 D、若要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充”9.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在此过程中( )A、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的位置保持不变 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C、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右移动 D、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10. 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小明的身高,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 B、 C、 D、1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的s—t图像,t=2s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B、乙、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C、t=3s时,甲、乙间的距离一定为3m D、t=3s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4.5m12. 如图所示,凸透镜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甲、乙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甲处的像比乙处大,则( )A、甲处可能成的是虚像 B、乙处像可能是放大的 C、P点位置在甲的左侧 D、蜡烛的移动方向向左二、填空题
-
13. 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琴声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14. 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的音调相同,的响度相同。
A. B. C. D.
15.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它还具有显著的 效应。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 来辨别真伪。16. 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要热(选填“吸”或“放”)。17.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刷脸取款”的ATM机。如图客户站在ATM机前,光源自动打开,照亮(选填“人脸”或”显示屏”),拍照成功后,按提示操作,钱就自己“吐”出来。在拍摄范围内,人脸离镜头越(选填“近”或”远”),拍出的像越大。显示屏上的彩色画面由红、绿、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8.(1)、将A、B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甲是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频闪灯的闪光频率为40赫兹。则图甲中(选填“A”或“B”,下同)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可以用图乙中s-t图像描述小球的运动;(2)、小芳同学骑着自行车沿直线行驶,如图丙所示,这是自行车行驶150m的v-t图像,则自行车行驶150m的平均速度为m/s;在第5s至第10s内,自行车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19. 如下图(a)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A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cm;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 cm;图(b)中秒表的读数为 ;图(c)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20. 如图甲所示,将海波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选填“继续”或“停止”),海波的温度将(选填“直接下降”或“先不变,后下降”)。21. 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的“天眼”。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其外形相当于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天眼”其实不是“看”,而是主要用以接收天体射电波段的辐射,它的观察范围超过了137亿光年,光年是表示 (选填“距离”或“时间”)的单位。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日出会 (选填“提前”或“延迟”)。22. 完成下题(1)、在图甲中,烛焰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相当于人眼有某种视力缺陷,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后移动到某一位置时能成清晰的像,则甲图的成像情况相当于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看物体,要使甲图的光屏上能成清晰像,可以在烛焰的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添加(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2)、如图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三、作图题
-
2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 B '。24.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要使反射光线竖直照射到矿井中,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度数。25. 在图中画出物体S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四、计算题
-
26.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1)、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经过10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以原来的速度汽车行驶了14m,求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3)、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五、实验题
-
27.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1)、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发声体:音叉、闹钟;
②把(填“音叉”或“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上方,然后 , 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2)、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填“大”或“小”)的原理;(3)、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4)、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认为(填“蓬松多孔”或“平整光滑”)的材料隔声效果好。28.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①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②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 图(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3)、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小华发现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她又往锅里加了一大碗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______ 。A、 B、 C、 D、29. 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垂直,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选填“光滑”或“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选填“存在”或“不存在”);(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丁所示的情景,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老师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填写支持该结论的现象)会得出结论。3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如图甲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调(选填“左”、“右”“上”或“下”),此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2)、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3)、小红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进行了两次实验,如乙图所示,在实验1中,她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则该同学在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4)、如图乙,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乙实验1中蜡烛和透镜位置:①若仅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选填“变大”或“变小”);
(5)、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红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6)、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也能看到一个像,此时成的像与(5)中所成的像在“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 _____;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7)、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如图丙所示的A位置,人眼观察到放大的像,现将光屏放在图中虚线的位置,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 _____。A、能成在光屏上 B、大小不变 C、会消失 D、亮度变暗31. 用相同的两张纸做成图所示的两个纸锥。(1)、在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纸锥下落快慢时,纸锥下落的起点位置应该如图中的(A/B)所示;(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3)、小明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质量有关。准备用图甲中的两个纸锥做实验,老师认为仅这样做不够严谨。你认为主要原因是。六、综合题
-
3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加速度
普通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速度都能达到100km/h。但是,它们起步后达到这样的速度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例如一辆小汽车起步时在20s内速度达到了100km/h,而一列火车达到这个速度大约要用500s。
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它们的速度平均1s各增加多少?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特征,我们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若用表示速度在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则有 。
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速度不断增加,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说,无论大些还是小些,对应的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之比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运动开始时刻(t=0)到t时刻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的变化量,而t时刻的速度v与开始时刻的速度v0(叫做初速度)之差就是速度的变化量,也就是:
(1)
(2)
把(2)式除以(1)式,考虑到就是加速度a,于是解出v=v0+at。
这就是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v=v0+at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 , 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1)、小汽车和火车从起步到速度达到100km/h,小汽车的加速度 火车的加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加速度的单位是 (字母符号表示);(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A、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就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可能大 C、加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大 D、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4)、下列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_____;A、 B、 C、 D、(5)、当加速度a<0时,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的速度不断减小,这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减小量不变,下列关于匀减速运动的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_____。A、 B、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