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 谏逐客书 与妻书 同步分层作业(培优篇)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5小题)
-
1. 《谏逐客书》的说服力不是来自( )A、文章切中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 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 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意洞手书 B、瓜分之日可以死 C、卒不忍独善其身 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3. 《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命令的根本原因是( )A、排比,对偶连篇,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D、切中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瓜分之日可以死 意洞手书 B、使之西面事秦 汝幸而偶我 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故能明其德 不忍独善其身5.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C、散六国之从 D、汝幸而偶我
二、填空题(共1小题)
-
6. 解释词义。(1)、吾爱汝至(2)、汝不必以无侣悲(3)、汝可以模拟得之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
7. 《谏逐客书》是如何围绕“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展开论述的?
四、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
8.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乙)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 , 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B、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C、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D、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是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布裹头,称为“黔首”。 C、客,指相对于“主”的外来人,也指寄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D、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用“布衣”借指平民百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B、李斯认为秦王逐客,实质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 C、乙文李斯上书,使秦王废止了逐客令,并说服秦王先攻下韩国以震慑其他各国,韩王对此非常担忧。 D、尉缭认为,秦王相貌凶恶,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不能长期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坚决留下了他,任为秦国尉。(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②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5)、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最终收回了逐客之令。联系两篇选文,谈谈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文段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文段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 , 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中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则有不同的说法,通常是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君主。 B、“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如贾谊《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李斯却长叹不已,万物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场,他感叹想和孩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这样普通的人生幸福都无望了,不禁悲痛万分,父子相对而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②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5)、文中提到李斯三次“叹息”,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谏逐客书(节选)
(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论(节选)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苟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来不豹、公孙支于晋到来
B、兵强则士勇士兵
C、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投合
D、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表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而愿忠者众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秦之乱天下之法杳不知其所之也
D、斯非行其学也吾其还也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 B、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 C、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 D、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站位高远,劝谏角度巧妙,全文采用了举例、比喻、类比等多种论证方法,理足辞雄,情词恳切,最终说服秦王。 B、《李斯论》落笔先明确提出自己的论点,先破后立,进而剖析“趋时”者的心态及对国家安全的巨大危害,文简意赅,气势雄厚而议论警策。 C、《谏逐客书》中体现的广纳人才、任人唯贤的政治主张,《李斯论》中对“小人之仕”的深刻剖析,对阿附邀宠的政坛风气的鞭挞,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D、李斯虽有杰出的政治、文学才华,却缺少高尚的品格。他为个人富贵而“趋时”“邀宠”,不惜放弃原则,为人诟病,其政治功绩、文学成就全被抹除,令人叹息。(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②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就在于他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端庄的新体楷书创作, 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是汉字,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典型化浑然天成
含蓄
创立
B、典型化应运而生
宛转
树立
C、规范化应运而生
含蓄
树立
D、规范化浑然天成
宛转
创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也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