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1-8单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倾听与思考。请认真听录音两遍,之后完成下列选择题。

二、积累与应用。

  •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zhái yuàn 深深,漫步其间,古老的石路上的fèng xì 铺满了墨绿色的青苔。四周院墙的漆面已掉落huǐ huài , 后院小池塘里的荷花早已kū wěi。侧耳qīng tīng , “哗哗”的暴雨zhòu rán而至,冲刷掉池塘里淤积成团的泥沙gē da , 微波在雨里dàng yàng 开去。雨后,一条cǎi hóng横挂天空,院里的木兰花散发着yōu yǎ的清香,我的眼前一片清明。

  • 2. 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方法。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必会抄录或做笔记,这种      的办法虽然朴实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陈寅恪读书非常广泛,几乎无书不读,他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      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      的读书方法适用于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      , 特别推崇姚鼐“放声疾读,久之自悟”的读书方法。

    A、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精彩的校长杯足球比赛历时一周,圆满结束,最终我班球队技高一筹 , 压倒群雄,夺得冠军。 B、升旗仪式上,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行着庄严的队礼,唱着嘹亮的国歌,歌声充满了令人热血沸腾、奋进向上的力量。 C、她脚步轻盈、跌跌撞撞地向我们跑来,脸上洋溢着快活的笑容。 D、他是上海戏剧学院的科班出身 , 曾从事数十年话剧表演,不仅演技精湛,台词功底更是十分深厚。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京剧趣谈》都是与中国艺术相关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B、柳公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他是柳体的创始人,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類并称“楷书四大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黄钟大吕、余音绕梁、天籁之音、高山流水”这几个成语都与音乐有关,都是赞美乐曲高妙的。 D、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 5. 诗句经典,温故知新。

    在不同诗人的眼中,月夜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建德江的月夜在孟浩然的眼中是:“”黄沙岭的月夜在辛弃疾的眼中是:“。“

    在不同诗人的眼中,美景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孟浩然在故人庄看到了优美的乡村景色,他是这样用诗句描述的:“”朱熹春日在泗水滨看到的美景是:“。”

三、阅读与理解。

  • 6. 课内选文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鲁迅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闰土讲的“新鲜事”、“希奇的事”, 于“我”和“我的朋友们”而言,都是“不知道”的事。这样对比的目的是什么?至少从两个角度阐述。
    (2)、“四角的天空”本意是指:。在这里的延伸意是:。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 7. 课外选文一: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②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歘(chuā) ”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③我们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_____,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鱖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鱖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鱖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_____,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条大鳜鱼上来,鱖鱼还在_____,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④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坐小船,两篙子就到了。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_____ (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

    ⑤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 , 又渐渐成紫色,很深很浓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填序号)
    A.蹦蹦跳跳    B.高高兴兴    C.浩浩森森    D.劈劈啪啪
    (2)、选文围绕“我的家乡”水的特点,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大运河边三幅动人的画面,将水乡独特的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
    (3)、从选文第②自然段“ “几个细致入微的弄船动作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弄船人的力量之美;从“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想开去,我们能感受到
    (4)、选文第③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来写场面,请借助关键词完成表格。

    描写的场面

    “面”的描写

    “点”的特写

    一只鱼鹰叼鱼

     

    这里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的好处是:

    (5)、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作者是如何展现生活中的美和诗意的。
  • 8. 课外选文二:

    摸书(节选)

    冯骥才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真有趣。我说:“书, 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做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的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说话是个相互寻找与 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找到了知己,又发现了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③闲时,从书架,上抽下几本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智慧的文字,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凡读过的书,都有了生命,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思维方式,它们的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味,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④当一本古旧的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番滋味。不仅它的内容,它的一切,都与今天相去甚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的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⑤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的。”但我没说,因她早已懂得。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横线画出选文的关键句,找出作者最想表达的主要观点。
    (2)、选文中围绕“摸书”,“我”和莫拉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莫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指的是书中有。而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指的是
    (3)、选文第②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
    A、照应开头,总结“我”和莫拉的谈话带来的启发。 B、全篇点题,点明文章题目“摸书”。 C、作出铺垫,引出下文中“我”对读书的思考。 D、承上启下,对上下文关于读书的思考起过渡作用。
    (4)、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摸书是一个美妙的习惯”?
    (5)、选文结尾写道:“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的。”你赞同这句话吗?先表达你的观点,再结合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生活与表达。

  • 9. 课外选文《摸书》中冯骥才先生从与莫拉关于书的对话中得到启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未读和已读过的书的具体感受,讲述了“摸书”的乐趣。你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有什么读书故事或感想?分享一下你对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

    要求:⒈题目自拟。⒉语句通顺,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