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 B、城市建筑理念受礼制影响 C、城市各功能区区分严格 D、城市布局中轴对称凸显皇权2. 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 D、政府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3. 在征服“百越”时,嬴政派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主持开凿了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的运河以“通封粮道”,并于公元前214年竣工,这就是兴安运河,唐以后称灵渠。这条运河( )A、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B、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C、在唐以后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D、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4. 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1909年~2000年)曾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但……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距现代式的规模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A、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B、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C、19世纪60年代中期“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近代中国造船工业的序幕 D、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天津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5. 现代的交通运输有了很多新变化,以下关于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②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③“东风号”远洋货轮下水
④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6. 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7.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历史解释要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 C、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D、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8.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唐本草》
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 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10.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 )A、重在总结实践经验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重视医学理论建构 D、蕴含着儒家文化的价值观11. 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12.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指( )A、儒家的和谐思想 B、墨家的尚同思想 C、法家的法治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13.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14. 下面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
主题
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前后
了解世界
《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求强求富
《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
甲午战争后
救亡图存
《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
民主革命
《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20世纪初
科学启蒙
《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B、西学理念逐渐深入 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 D、民族意识逐渐强化15.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以下对地区产生的早期文化成果描述正确的是( )A、古埃及人刻在泥板上的古老象形文字 B、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汉谟拉比法典》 C、雅利安人用印章文字书写的《罗摩衍那》 D、古中国人用甲骨文书写的《诗经》16. “人首飞牛”是亚述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见下图)。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辉煌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17. 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A、与公法相比更加注重私法 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C、私法内容已经比较完善 D、带有古老落后的习俗18.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 )A、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观察 C、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 D、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本质19.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 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20. 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下列关于古代朝鲜和日本文化描述错误的是( )A、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B、12世纪完成的《高丽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C、12世纪后,古代日本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武士道 D、古代日本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21. 印度人强调因果,原因加上行动就是结果,果是因在另一个时间的体现。印度人产生了四大皆空的思想。梵语语法上说,一切名词都来自动作,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些动作或状态的结果罢了。这体现了( )A、印度人的思想深受宗教的影响 B、印度的政治生活运行模式 C、佛教的产生来自对印度教的反思 D、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22.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表明( )A、殖民扩张客观给美洲带来了先进文化 B、移民社会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融的主要途径 D、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存在障碍23.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国建立,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就此产生。仅第一次中东战争就产生了90多万巴勒斯坦难民。由于生存空间狭小、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巴勒斯坦难民只能依赖联合国难民署和近东救济工程处生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有500万难民等待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援助。据此推知,中东难民危机( )A、推动国际难民救助体系完善 B、导致阿拉伯人失去土地、家园 C、致使联合国财政不堪重负 D、增加社会及经济上的危机风险24. 唐代是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顶峰。但是唐代后期,西北地区被吐蕃与回鹘交替控制,随后东北少数民族的崛起导致了宋辽、金、夏的长期对峙,使丝绸之路出现了长达400年之久的壅梗局面。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兴衰( )A、与沿途国家统治者的态度有关 B、与朝廷政策变迁紧密相连 C、和海上贸易商路逐渐上升相关 D、深受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25. 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 C、“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稳定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27. 图表是1950-2000世界贸易发展示意图,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二战后国际贸易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得益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WTO成立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D、冷战结束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28. 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如下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业革命” D、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29. 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30. 2016年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摄人心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交融
D、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
31. 人口的迁徙促进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欧人凭借马和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所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等著《简明中国移民史》
材料四:
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①、②两处所对应的人种名称,以②为例说明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在动因方面的主要不同之处,简析该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共同作用。(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相比, 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显著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2.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希腊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中国四合院示意图
材料二: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公共卫生法》等。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聚集,而且也引起城市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卫生以及城市房屋建设等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1978到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到2013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2013年以来城镇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化。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讯、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普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
——摘编自倪鹏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城市的主要功能以及四合院的设计依据和布局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历史阶段、社会性质三方面概括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并例举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3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惊人的,但它与变革性却并不对立。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历史中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本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不是毫无关联的,它对许多外来文化又有着很强的吸纳和融会贯通性。
——摘编自张应杭、蔡海榕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三:
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他认真研究了了中国的儒家思想,热情歌颂中国是一个理性主义国家。伏尔泰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看到孔子儒家伦理精神的力量,古老的中国文明也是他反对封建天主教会的有力武器。此外,中国古典哲学与文学使这位大文豪的身上更显智慧。中国的古老文明,包括文学、哲学、思想、宗教,全方位地影响伏尔泰的思想,是这位智者前行路上的镜囊,更是他竖起启蒙大旗的思想武器。
——王佳静《浅论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性。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说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3)、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方面例举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