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粤西联考2022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挖掘出土文物显示出了独特的古蜀文明,有人认为其来源于外来文明。但是,有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该遗址的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材料旨在说明(   )
    A、强调古蜀文明的独特性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性 C、文明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D、中原文明明显领先性
  • 2.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写道:“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分封制(   )
    A、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更明显 B、隐含分裂割据的不利元素 C、家与国的区分是为明确等级 D、政治与血缘的结合是核心
  • 3. 出土于湘西里耶的秦简曾记录了洞庭郡迁陵县官府祭祀先农、上报灾害、拓荒沃地等有关农事的真实情况。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郡县管理的情况 C、重农抑商的政策 D、生态环境的保护
  • 4. 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汉成帝因异常的黄雾天气而忧心,大臣认为上天是因“阴盛侵阳”而示警,最终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B、宦官把持朝政拉拢大臣 C、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 D、皇帝重用外戚牵制丞相
  • 5. 右图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节选,图卷原画描绘了南朝时期海外各国及国内少数民族使臣25人朝贡时恭顺的形象。此文物可印证南朝时期(   )

    A、经济发达贸易繁荣 B、少数民族移风易俗 C、政治清明国运昌盛 D、对外交往兼容并包
  • 6. 宋元时期将农桑作为农民的义务列入法律之中,促使全国丝织业进入空前的鼎盛时期。两宋时江南与四川成为全国著名的丝织业发达地区。据材料分析,可知宋元时期(   )
    A、丝织业超过农业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重视农桑业 D、江南四川成为经济中心
  • 7. 唐以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演变。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C、儒家思想不断发展的需要 D、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 8. “清朝的天下,超越了族群之间的融合,跨越了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个政权比起以前的那些混合政权……文明融合的程度更深”。据材料分析,可知清朝(    )
    A、消除了文化差异 B、实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实行了文化专制 D、实现了不同民族的共同发展
  • 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曾提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照、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作者的观点旨在强调(   )
    A、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 B、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 C、近代清朝君主的无能 D、清朝高度集权的弊端
  • 10. 1757年,清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品……江南地区通过河运抵达广州,往返需3-4个月……制约了中国丝绸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据材料分析,可知(   )
    A、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清朝对外贸易处于入超 C、清朝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D、茶叶贸易取代丝绸贸易
  •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下列证据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   )
    A、1860年《素晤士报》的报道 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 12.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里提到“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目的 B、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打击外商垄断中国航运 D、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13. 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里提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府为之。”材料要表达的观点是(   )
    A、从医病救人到医国的转变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C、民主共和的理想已经实现 D、继续革命以建立真正民主政府
  • 14. 表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士地政策,反映了(   )

    时间

    革命时期

    土地政策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时期

    没收地主和富农的土地,将其分给贯农和中农

    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地主土地被剥夺导致利益被损害 B、农民因此获得了土地 C、为适应不同时期的革命斗争需求 D、土地政策的朝令夕改
  • 15. 题15图为广东农协的题为《快乐的聚宴呵!》(1926年)的漫画传单,此漫画中帝国主义者、地主、官僚、买办、土豪等围作一桌,“宴席”上摆的是“农工血肉”和“佃农”。此图要表达的是(   )

    A、怜悯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 B、揭露出旧社会的黑暗腐败 C、表达反帝反军阀的的思想 D、痛斥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
  • 16.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一幅宣传画,图中文字为: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作者创作此画意在(   )

    A、呼吁世界人民反抗侵略 B、中国人民不畏强权政治 C、动员中国人民抗美援朝 D、揭露美国扶蒋反共阴谋
  • 17. 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
    A、进出口贸易额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 18.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在听到赞誉的同时,也听到了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声音,他说:“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 19.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公报传到正在日内瓦参加“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创始会员国谈判”会议的中国工作组,引起全场轰动,为中国“复关”扫除了一个障碍。这是因为(   )
    A、做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国英 B、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 C、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羊 D、恢复了中国对香港和澳门地区行使主权
  • 20.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积极援助其他国家,真正做到了“弘义利”、“共患难”。据此材料可知(   )
    A、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B、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示美 D、始终把正确义利观放在首位
  • 21. 希腊的艺术天才用全世界最完美的兼具美感和品位的雕塑装饰了雅卫城,即使现在那里如一片废墟,其结构仍然是古代世界建造者的最珍贵的纪念物。这段话意在肯定古代雅典(   )
    A、历史文化悠久空题 B、社会等级森严 C、建筑艺术高超 D、文化遗址众多
  • 22. 题表为古罗马时期的相关立法。据表可知(   )

    类别

    内容

    水道立法

    损害水道者、偷水者等要收到制裁

    排污立法

    洗羊毛活动必须在城外进行

    下水道立法

    禁止邻人使用暴力阻止下水道清扫和修理

    医疗卫生立法

    赋予外国医生罗马市民权

    A、罗马法注重保护公共利益 B、罗马公民权力不断扩大 C、罗马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D、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完备
  • 23. “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与此材料有关的是(   )
    A、基督教的传播 B、文艺复兴运动 C、古希腊的哲学 D、法国启蒙运动
  • 24. 《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带来了新的全球视野,还导致了各种族在全球的重新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欧洲气候的变化 B、残酷的殖民掠夺 C、新航路的开辟 D、传统观念的改变
  • 25. 据统计1867年在英国,约3/4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约占总数1/4的中、上阶层则占有国民收入的60%,其中不到家庭总数1/200的上层收入者其收入总额超过了国民总收入的1/4。据此可知(   )
    A、工人收入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工业革命使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C、英国社会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变 D、社会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 26. 题表是1765-1773年英国在北美颁布的税法,此表旨在说明(   )

    税法名称

    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印花税法》

    1765年

    在印刷品上粘贴从英国指定的税票代销商手中购买的印花税票

    《汤森税法》

    1766年

    对茶、玻璃、纸、颜料和其他商品征税

    《茶税法》

    1773年

    减少茶叶税,但给予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向北美人卖茶的权利

    A、英国政府在北美实施英国本土税法 B、英国政府严格限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C、英国政府放松北美地区的经济压制 D、英国政府加强和北美地区贸易交往
  • 27. “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旱灾,它造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为解决这种状况,苏俄实施了(   )
    A、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28. 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规定个人年收入超5万美元,按累进制征收所得税,年收入超100万美元,税率达59%,后提高到75%。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牺牲富商利益,增加财政收入 B、阻止过度存钱,推动社会消费 C、抑制富商收入,缓和贫富矛盾 D、弥补财政亏空,推行以工代赈
  • 29. 下图中的漫画描述的是(   )

    A、列强在商量瓜分世界 B、盟国在商讨对付法西斯 C、强大的英国操纵会议 D、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题
  • 30. 1970年苏联科学家萨哈洛夫等人发表了一封呼吁书,要求扩大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和企业自主权,遭到勃列日涅夫的拒绝,而且被苏共公开批评。事件表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
    A、旨在加强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B、抑制了苏联自然科学发展和言论自由 C、促进了苏联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D、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 31. 传统治国方略凝聚着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它为现代人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迪。

    材料一: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治理国家达到“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目标。孟子也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与孔孟相比,苗子虽然更多关注人性中恶的一面,但他认为可以利用礼义教化和法律来改变人的恶性。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人之情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当罚可用,常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材料二:“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卖。”

    ——清·顾炎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思想家们治国方略产生的背景及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在思想和行动上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理念的认识。
  • 32. 博览会是观察一个国家近代社会发展的窗口,不同时期的博览会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晓清中国参加或举办博览会概况

    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

    1906年成都商业劝工会

    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

    组织机构

    英国政府

    四川省劝工总局

    浙江省政府

    举办场所

    伦敦“水晶宫”

    旧庙会场地

    新建展馆

    规模

    28个国家

    四川一省

    全国性

    展品

    中国展品:丝绸、茶、蜡、棉花、扇子、雨伞、漆器、拐杖烟斗、鼻烟壶等

    制造、教育、美术、农业,动物等10大类

    教育、科学学艺器械经济,交通、采矿冶金等24部86门444类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马敏《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变迁》

    材料二:现值外货来源不继之日,正国货销畅有望土机,而默察近来社会心理,对于本国制造,颇能刺意讲求,而应趁此时机,开设国货展览会于京师,广为倡导,树之风声,庶足以应时势之要求,而励工商之迈进。

    ——农商部《限期征集商品开设国货展览会》(1915年)

    材料三:社会对博览会认知的变化历程

    时间

    代表性观点

    1880年代以前

    博览会多翻译为“聚珍会”“赛奇会”“聚宝会”

    1900年代

    欲发生农工商民之世界思想、家主义。尤非借赛会之力不可

    1940年代初

    “我们参观了这个展览会……由此可以知道,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但能够以劣势的技术打击强敌,并且能够以劣势的设备产生优良的成品。”

    ——摘编白《论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观念认知》、刘浩《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文写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知识并进行简要说明。
  • 33.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它的过程从不会一帆风顺,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借鉴过对方发展的经验。

    材料一:资本主义发展事记

    时间

    事件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

    1649年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室布为共和国

    1660年

    查理二世做了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确立咨产阶级统治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

    1933年

    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社会主义发展事记

    时间

    事件

    1871年

    巴黎公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二战后

    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东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010年

    中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过曲折或者倒退,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意列举一例。
    (2)、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都曾借鉴或学习过对方成功的经验,各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