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买”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买”下部像个贝壳,会以网捞取贝之意。据墓葬考古发现,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据此可以了解商朝(   )
    A、科技发展水平 B、法制建设情况 C、手工业发展水平 D、市场交易秩序
  • 2.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铁器牛耕推广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D、百家争鸣的影响
  • 3. 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一做法(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D、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 4. “步摇”是古人的头饰,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逐渐流行,最初以中原地区的凤鸟、花枝等造型为主。而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金步摇,融入了游牧生活常见的马、鹿等造型。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汉代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B、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C、北魏时期农业技术进步 D、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
  • 5.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道:“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像黄白色土壤该种‘禾'(谷子)之类。”这意在说明(   )
    A、农业要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 B、农业耕作应不误农时 C、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D、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 6. 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 7.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流通领域出现了白银
  • 8. 以下示意图表现了某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制度创新:②

    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

    A、北魏、魏孝文帝改革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 9.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10. 清朝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 11. 金冲及指出:“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 12.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每一步的“新旧之争”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加深了民族危机 D、促进了经济发展
  • 13. 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两次学生运动。两次运动的相同点是( )
    A、都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都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 D、都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 14. 下图“文本框”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些“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5. 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B、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C、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 D、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 16. 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在1943年和1948年两度访问了美国,前一次被称为“征服之旅”,后一次被称为“屈辱之旅”。后一次访问时,杜鲁门说道:“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美国的这种变化折射出(   )
    A、解放战争态势发生逆转 B、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 C、国民党与美国彻底决裂 D、美国反共政策有所动摇
  • 17. 大跃进”要求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这表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存在冒进思想 C、民主法制被破坏 D、取得显著成果
  • 18.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包括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和矿山设备以及合金钢、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实现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 C、调整了我国的经济结构 D、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 19.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一历史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的召开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20.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玉花曾说:“人类不会永远躺在地球摇篮上,为了自己的求知欲、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我们将会走得更远,到别的行星,甚至到别的恒星系。”这体现出科研人员( )
    A、亲民爱民,艰苦奋斗 B、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C、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D、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 21. “由于商业贸易的发达,雅典的商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有了充足的国家财政,城邦才能利用工资和津贴调动贫困公民的参政热情,从而保证民主制度的持续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A、值得充分肯定 B、具有较大局限性 C、拥有经济基础 D、建立在农耕文明上
  • 22. 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
    A、都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B、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都主张追求自由平等 D、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23. 有位美国学者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的史实是(   )
    A、亚洲的香料、丝绸更加顺利地输往欧洲   B、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 C、新大陆的作物传入亚洲,增加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D、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扩展彼此视野
  • 24. “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大战后西方获得大量利益和霸权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C、西方的王权不如东方的皇权根深蒂固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25. “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此材料(   )
    A、对拿破仑的评价具有片面性 B、主要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 C、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 D、着重强调拿破仑的历史局限性
  • 26.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成功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 27.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在全世界掀起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近代科学文化也走向繁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种不变论 B、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 28. 二战后,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下面与这一观点吻合的史实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29. 在2021年10月30日开幕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意大利总理呼吁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英国首相表示20国集团首要任务是推动新冠疫苗的快速、公平和全球分配。这说明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时应(   )
    A、加强国际合作 B、各自为政,独善其身 C、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迎合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 30. 有人认为:“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下列对网络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的解读中最合理的是(   )
    A、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 B、信息传递变得更快捷和简便 C、直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D、世界各地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材料二: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材料三:2019年12月,新冠疫情肆虐神州大地。2020年12月15日中国正式开展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工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20日,全国各地(不含港澳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6905.7万剂次。

    (1)、材料二中“别红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遵义会议产生新的“舵手”是谁?该会议在党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不同的精神。请仿照下列示例,在B、C、D时期中任选一个,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所构建的精神。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觉得中国为什么能迅速控制疫情?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 32. 不同图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观察下面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文物中的民族关系】

      

    图1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图2宋代蹴鞠铜镜

    材料二:【地图中的人民智慧】

    材料三:【文献中的思想解放】

    《新青年》   《人权宣言》

    (1)、从图1图2中你分别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2)、请你根据材料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工程写一个简单的解说词。(从结构布局、影响等方面去解说。)
    (3)、请分别介绍材料三所示文献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思想内涵的共同之处。
  • 33. 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发展两国关系。目前,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科技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堪称是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阅读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联(俄)

    在中心城市暴动,夺取全国胜利

    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中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三: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中的“一声炮响”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3)、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到的最有效信息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新时期如何促进中俄关系友好发展提出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