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2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 1. 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
    A、  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 2.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善治伤寒杂病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擅长外科手术 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 3. 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汉朝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思想 B、汉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C、汉朝以内儒外法作为治国思想 D、汉朝以墨家学说作为治国思想
  • 4. 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   )

    ①鲜卑族    ②氐族    ③越族    ④汉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5. 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
    A、自由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公正性
  • 6. 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司母戊鼎夏朝青铜器代表 B、都江堰沟通了湘江漓江 C、丝绸之路开通于东汉时期 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 7. “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踏、踢皮球的活动。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普及很广,宋代蹴鞠艺人组织社团,制定社规,如要和气、要信实、要礼法、要尊重、戒争斗、戒酒色等等。据此可知,当时蹴鞠(    )
    A、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 B、推动了军事力量增强 C、源于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D、有助于形成忠君思想
  • 8. 某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的设置(   )
    A、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D、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 9.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与发展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选项是(   )
    A、郑和七下西洋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鉴真东渡 D、戚继光抗击倭寇
  • 10. 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

    时期

    两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文学形式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

    节选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残月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B、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D、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 11. 洋务运动30年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14艘。国人自办约20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重视海防建设 C、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使国家走向富强
  • 12. 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台湾民主国”在台湾仅存在了150天。其时,台湾军民公推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另设议会,年号“永清”,永戴圣清之意。导致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 13.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 14. 根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的报告统计,自1937年至1940年底,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成功内迁的共452家,物资达79000余吨,工人达13000人。内迁工业部门及内迁方向见图。这一举措(   )

    A、是国家主动调整工业布局的需要 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C、有利于保存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 D、使中国的后方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 15.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
    A、电影《重庆谈判》 B、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三大战役纪念邮票 D、王树増创作的小说《解放战争全记录》
  • 16. 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C、土地改革提前完成 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17. 如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   )

    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大中城市

    小城镇

    1979

    18495

    18.96

    216

    2361

    1986

    26366

    24.52

    347

    10718

    1995

    35174

    29.04

    640

    17532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 18.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   )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 19.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的主题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演进。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共同主题是(   )
    A、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部局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20.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 21. 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庄园领主 B、封建贵族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 22. “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材料揭示了(   )
    A、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文艺复兴的意义 C、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D、探寻新航路的艰辛
  • 23. “1688年革命,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   )
    A、确立“王在法下”的原则 B、摆脱殖民压迫实现国家独立 C、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24. 如图图片信息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的哪项主要措施(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 25. “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B、法西斯势力影响企业生产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苏联模式带来的变化
  • 26. 如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   )

    A、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B、剖析冷战格局下人们的矛盾心理 C、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 D、揭示战争之后一定给人带来和平
  • 27. 如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前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两图意在抨击(   )

    A、农业集体化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 28. 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先坐在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苏联)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事件在战争中处于哪一阶段(   )
    A、爆发 B、达到最大规模 C、转折 D、结束
  • 29. 经过工业革命,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并形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形成了两极格局 B、加剧了国际竞争 C、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D、消除了国际贸易摩擦
  • 30. 2020年以来,“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我们的生活,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区域互认方式反映了(   )
    A、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生活 B、传统行业被彻底淘汰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生物技术的进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仁政法国,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顺其自然,独立人格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材料二: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而武帝却往往被指责为具有法家之风,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三:忽必烈认识到儒学作为治国之“道”的价值,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受到推崇。他“行汉法”,任儒臣。在文化方面,对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尊崇,包括建立学校、修建孔庙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大师课》等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清帝格外尊重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学,康熙帝首次南巡,目的之一是到曲阜祭孔子庙;他命令儒臣编纂经书,认真学习儒家经典,悟出追求稳定、修身治德、民为邦本等都是治国的重大问题。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五:近代发生在二十世纪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提炼一个与之相符的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说明西汉“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表现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元、清两朝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共同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5)、根据材料五指出新文化运动前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6)、综上所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 32. 漫画是众多史料类型中的一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字仁,又名婴行。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摘编自百科网

    材料二:

    图中文字:散沙团结,可以御敌图中文字:失子重归慈母怀(抗战胜利,收复国土)创作日期:1938年创作日期:1945年。--选自1945年《子恺漫画全集之六•战时》

    材料三:

    (备注: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辛丑为干支之一。)

    --选自1962年《子恺漫画全集》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在丰子恺出生之年的近代化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图1、图2两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散沙团结,可以御敌”和“失子重归慈母怀”两幅漫画的关联。
    (3)、材料三中图3漫画寓意为“站起来庆祝国庆”,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综合材料一、三判断图4的创作年份。
    (4)、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丰子恺漫画的史料价值。
  • 3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欧洲,英国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但是到了近代,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它先后在16、17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了海上霸主。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逐步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材料三: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殖民。

    材料四: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西班牙的“前所未有的改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由小国变大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对英国有什么影响?
    (3)、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
    (4)、根据材料四的图片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措施?欧洲人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的联合对两极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